课堂教学真需幽他一默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ia_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著名教育家思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显而易见,教学幽默正是教学中的催化剂,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它能使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课堂气氛更为活跃,能让学生更加轻松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幽默的元素,恰到好处地幽他一默,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 幽他一默,打破僵局,让尴尬成为精彩
  在课堂中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时往往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头疼,甚至走入尴尬的境地。因为我们的期待越高,给学生造成的压力也就越大,此时学生的情绪会一落千丈。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读好岂不难上加难?而薛法根老师却极为智慧,他没有与困难正面交锋,仅仅是幽默了一把,就让学生找到了自信,解决了尴尬的场面,让课堂变得生动精彩。
  案例:《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薛法根)
  师:先请三名学生读钓鱼的经过这部分内容。(学生读得没有感情)分别给学生打了99分(一处读错)、101分(读错主动纠正)、150分(被推荐的学生)。虽然读得不好,可是没有直接指出来,也没有继续请学生读。
  师:现在老师来读读这部分内容,大家看看老师可以得几分?(很认真地读完了这部分内容)
  师:谁来给老师评价?
  生:老师我给您打149.5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读书有时慢有时快。
  师:怎么有时慢有时快就不好呢?你凭什么给我打149.5分?我不服!(这时的老师顽皮得像个孩子,但又具有巨大的亲和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纷纷举手,有些学生的点评老不在点上,老师就故作生气状并大声说:“我不服!”引导他们继续寻找让老师心服口服的分数和理由。)
  生:我觉得您可以得150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您读一阵惊喜的时候“哇”,您真的很惊喜!
  师:谢谢!你是了解我的!惊喜的地方就应该读出惊喜来。
  生:老师,我给您打200分,因为您读书像讲故事!
  师:谢谢你,还是你最知道我!读书就该像讲故事一样!
  …………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练习读读,老师呆会儿再请大家来读。
  (经过练习,在极短的时间内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
  在学生读不好的情况下,薛老师没有为难学生,而是通过幽默的语言、神情、肢体动作等来缓解紧张的气氛,在轻松愉悦的评价中让学生自己找到读好的方法——读书要抑扬顿挫,要像讲故事一样,读书要读出字里行间蕴含的语气和感情。的确,恰到好处的时候幽他一默,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二、 幽他一默,不入俗套,化腐朽为神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古诗《草》,可谓经典中的经典。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也是于老那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他将幽默运用于教学,且用到了极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深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更改变着我们的教学。
  案例:《草》(于永正)
  师:请小朋友朗读这首诗,看谁能背诵出来。
  师:小朋友,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学生纷纷举手,于老师请一名小朋友到讲台前)现在,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生:妈妈,我今天学了一首古诗,背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生背)
  师:我女儿真能,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众笑)
  师:谁愿意回家背给哥哥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哥哥,你该怎么说?
  生:哥哥,今天我学了一首古诗,我背给你听听好吗?
  师:哪一首?
  生:《草》。
  师:噢。这首诗我也学过,它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生:不对!是白居易写的!
  师:反正都有个“白”字!(众笑)我先背给你听听:离离原上草,一岁——
  生:一岁一枯荣!
  师:野火烧不尽……
  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师:还是弟弟的记性好!(众笑)
  师:谁愿意背给奶奶听?(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现在,我当你奶奶。你奶奶年纪大,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留意。
  生:奶奶,我背首古诗给您听听好吗?
  师:好!背什么古诗?什么时候学的?
  生:背《草》,今天上午刚学的。
  师:那么多的花不写,为什么写草啊?
  生:(一愣)嗯,因为……因为草很顽强,野火把它的叶子烧光了,可第二年又长出了新芽。
  师:噢,我明白了。背吧!
  (生背)
  师:“离离原上草”是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
  生:这句诗是说,草原上的草长得很繁茂。
  师:还有什么“一岁一窟窿”?(众笑)
  生:不是“一岁一窟窿”,是“一岁一枯荣”。枯,就是干枯;荣,就是繁茂。春天和夏天,草长得很繁茂;到了冬天,就干枯了。
  师: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小朋友,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这一环节,其实就是一个背诵巩固,然而于老师却不走寻常路,他借助幽默,通过角色的替换,打破了原本的枯燥局面。于老师运用故错、夸张等语言技巧,在渲染铺垫到一定火候时,话锋一转,语惊四座,妙语道出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学生在涉猎知识的同时获得艺术的推助,同时这样的幽默调动了学生背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微笑中巩固了所学的内容,使得课堂充满情趣。
  三、 幽他一默,润物无声,让教育成为一种境界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隐含着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教育。薛法根老师将教学智慧蕴含于巧妙的、饶有风趣的生活情景对话当中,借助幽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师:如果我是汤姆,我也舍不得把鱼放掉。好。下面我们演一演汤姆和爸爸的对话。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先读读爸爸的话,谁先记住,谁就演爸爸。(生积极朗读和背诵爸爸的话。师请出一名学生和老师对演。)
  (师扮演儿子,拿出一张纸当鱼,作势往上托。)
  生:(扮演父亲)孩子,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为什么?
  生:现在是晚上10点,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还有两个小时。
  师:放心吧,爸爸,没人看见我们,也没人知道我们这个时候钓到了鲈鱼。
  生: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
  师:不就两个小时吗?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爸爸,别这么死心眼儿。(众笑)
  生:两个小时也不行,规定就要人人去执行!
  师:爸爸,我是您儿子,在学习上对我严格要求我都听,可现在是钓鱼,您不要这么严格嘛!
  生:孩子,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良好的道德素养是从一件件小事中养成的。
  师:爸爸,今天您不让我把鱼带回家,我就和您断绝父子关系!(众笑)
  生:断绝父子关系也不行,道理已经跟你讲清楚了。你再不听,回家有你好受的。(众笑)
  师:(做害怕的样子)爸爸,您的话是对的,我就听您的,把鲈鱼放了吧。
  生:(摸摸老师的头)对了,这才是爸爸的好孩子。(众笑)
  课堂中有了幽默的元素,学习就不再是一项枯燥无味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而是一种乐在其中的有趣的活动了。薛法根老师就是这样的睿智,他通过幽默风趣的话剧表演,驱走了说教的乏味,在轻松愉悦的欢笑声中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明白了在生活中必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不得不佩服薛老师借助幽默,化教育于无声无息,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幽默是一种艺术,富有幽默的教学,更能启迪学生心智,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堂幽默作为课堂教学艺术的一部分,正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接受。但是幽默出现的时机很重要,且不能把它当作正餐对待,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并把握好分寸,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服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他文献
自学能力是一个人独立学习的能力,也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能力。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说过:“不要教死知识,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阅读教学是这样,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传统的作文教学局限于教师讲、学生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