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J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从算术到代数的跨越无疑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过程中的一个飞跃是,代数可以说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个转折点。学生的思考方式和数学数字的抽象性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何况是对思维还不是很严谨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时候自然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说在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摆脱固定思维模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经过头脑风暴可以获得更多的解题思路。因此,方程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一、通过方程解法与算术解法的比较,让学生了解方程解法的优势
  刚开始接触学列方程的时候,学生仍用已掌握的算术解法,對列方程解法很不适应,会更倾向于算术解法,但是有些题是必须通过方程解法来得出答案的,所以让学生适应,然后灵活运用方程解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老师通过例题,培养学生分别用算术解法和列方程解法进行分析解答的能力,探索出两种方法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最后让学生认识到方程解法的优越之处。不断地进行训练,从而使学生逐步适应并熟练掌握方程解法,逐步做到从算术解法到列方程解法的过渡,并且让学生看到从算术方法到方程解法的进一步推进。事实上,算式法和解方程是相同的,但算式的得出是从要求的数值反推回去,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是逆向思维的,这样难于思考,而且一次性地计算出问题的结果来,学生也难以做到;而方程的解法是利用未知数x将有关的量用含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然后依题意列出方程,最后将未知数求出来,由执果索因的分析法,是顺向思维,便于思考,易于列出关系式。
  二、培养学生列解方程式的能力
  让学生适应方程式的方法解题之后,就要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更准确地列出方程式,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地游走于未知数和已知数中间。简单来说,首先要训练学生对数学语言与代数方程式之间的编码和解码。这种互译的训练方法可以使得列方程解应用题更加容易,快捷。
  例如:(1)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
  ①9x-27②6×12-30x
  (2)用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x与40.5的和,②22与y的差
  其次,反复训练学生将日常生活中表达的语言“翻译”成方程的形式。当然如果把日常生活用语“翻译”为方程,还是要以数学语言为中介的,不然所有的“翻译”也就毫无意义。比如:比如:“儿童漫画比趣味童年的4倍少19本”先翻译为数学语言“比某数的4倍少19”,再翻译为代数式,“4x-19”。这样的训练就是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每个方程的实际意义,这不仅是学习解方程式应用题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与抽象数学公式链接能力基础。
  三、帮助学生寻找等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就在于寻找数量关系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寻找合适的等量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等式,那么解应用题接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甲为x,乙是甲的2倍少6.5,乙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寻找简单的等量关系,因为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出题目中“是”,也就是“等于”的意思这样的判断句式,学生根据这一等量关系来解题就轻而易举了。可以说任何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都是由这些基本的关系构成的。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对数量关系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根据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解应用题。同时还可以从常见数量关系中寻找等量关系,如:路程=时间×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总价=单价×数量等等,经常性的复习一些常见的等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列方程时寻找等量关系。
  四、培养学生设未知数的能力
  在应用题中,特别是遇到未知量较多的应用题时,如果能够准确地设出未知数,就会给列方程带来很大便利。如果一道题只有一个未知数那就很好设未知数,一旦遇到一道应用题可能会有几个未知数同时存在但是只能够设一个未知数,选择哪个未知数来设方程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设未知数也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第一步,一般来讲解应用题有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
  1.直接设未知数
  根据题目里问的问题,直接以问题设未知数。这样设未知数,对于得出问题的答案就很直接,只要得出方程的解就可以。对于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来说,基本都是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来解决问题的。
  例如:红红今年9岁,红红的爸爸今年28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2倍. 这道题就可直接设x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年龄的2倍来解:
  x 28=2(x 9)
  2.间接设未知数
  一些题目中,若采用直接设未知数法,会给列方程增加麻烦。如果采用间接设未知数法,即通过间接的桥梁作用,达到求解的目的。如按比例分配问题,和、差、倍、分问题,整数的组成问题等均可用间接设未知数法。间接设未知数的具体做法是设一个不是问题的未知数为“x”,然后用含有字母的代数式来表示所问的未知量,求得未知数的值后,再求出表示未知量的整式的值,最后回答问题。
  总之,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发散思维,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构建方程来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涟水县时码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一、数学对话的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对话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语言的交流,它是为了解决数学问题而进行的数学思想的沟通。所以,数学对话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围绕确定的题目,抑或是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去沟通和解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的误区,通过解决自己的误区,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以提升。  数学对话将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转换然后深化,帮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西方电影批评便已经从电影制作的附庸进入了电影的本体论研究,在此之后,电影批评脱离了早先尴尬的位置,转变成独立的意指过程,并进而发展出电影符号学、意识形态
精细化工是当今世界化学工业的战略重点和竞争焦点,其发展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甚至是其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发达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
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一直致力于课程改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将这种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便学生在日后工作和生活中进行基本
2012年6月16日,我体会到了梦想的力量。这天,我约上表姐表哥,拿着中国人寿的邀请函,赶到宝贝梦想城参加体验活动。一进入城中,我们便被宛如迷宫的五十多个场馆震懵了。在工作
“交流”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相互沟通。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交流既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也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有效的课堂交流是优秀课堂教学活动成功的关键。  一、加强研究学习,认识交流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追求的一个具体目标,课堂交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它可以使学生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交流,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