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压线专题复习中主要解决的三大疑难问题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gver5r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等压面图中气压高低的判断
  (一)气压与高度: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下高上低是绝对规律。
  (二)气压与温度: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则往往引起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一般规律是:地面温度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地面温度低→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因此等压面上凸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即“凸高凹低”。
  (三)课本中说的“高压”“低压”都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所以,无论高空是形成“高压”还是“低压”其气压都不会比近地面的气压高。
  如下图:判断A、B、C、D四地的气压大小
  
  解析:在垂直方向上,高度高则气压低,高度低则气压高。故A>D,B>C,而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上升或下沉运动所致。A处等压面向上凸则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B气压高,而B处等压面向下凹则气压低,因此A>B。D点的等压面向下凹则气压低,C点的等压面向上凸则气压高,因此就C、D两点比较C>D。而A、B、C、D四点比较则A>B>C>D。另外可以根据地面气压高低,反推地面的冷热状况。A处近地面气压高,说明空气遇冷下沉,B处气压低说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从而判断出A处温度较低,B处温度较高。热力环流的画法从B-C-D-A-B。
  二、风力大小的判断
  (一)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如甲图中的A、B两点,A点的风力大,因为A点的等压线密集。同理乙图中的C、D两点C点的风力大。
  (二)不同等压线图上,风力的大小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成正比)、比例尺的大小(成正比)、等压距的大小(成正比)有关系。
  下列四幅等压线分布图中,哪一幅图中P点的风速最大( )。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图中的等压线形态相同,P点的位置也相同,但由于四地的比例尺不同,且等压线间的差值也不相同,从而导致气压梯度的不同;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同等情况下气压梯度越小。由此可排除丙、丁。甲、乙的比例尺相同,但乙图的气压差值较大,故乙图中P点的风速最大。
  三、锋面气旋的判断
  (一)锋面性质的判定(以北半球为例)
  第一步:在锋面两侧适当位置取点(如下图中的A、B、C、D四点)。
  
  第二步:画出锋面两侧的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确定主导风向及其性质,进而确定锋面性质(如下图)。
  图中,左侧以偏北风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高纬度的冷气团,故左侧为冷锋;右侧以偏南风为主导风向,是来自于低纬度的暖气团,故右侧为暖锋。
  (二)特点
  
  1.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
  2.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3.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的天气。
  (三)判读
  1.气流水平运动:一般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又位于北半球,所以气流的水平运动状况为逆时针辐合。
  2.锋面性质:北半球来自北方的空气为冷气团,来自南方的空气较暖,为暖气团,又因气流逆时针辐合,可知对应图二A为冷锋,D为暖锋。
  3.判别天气状况:据锋面对天气的影响判别系统内各地的天气状况变化。
  4.雨区分布:由于冷气团密度大,所以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由此可知锋面降雨一般分布于冷气团一侧,作为冷锋来讲,雨区在锋后,而暖锋雨区在锋前。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社会在进步,知识在发展,单纯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教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作为一个乡镇中学的教师,面对信息闭塞,条件落后以及学习资料有限等情况,又如何做呢?本人通过自身的教学探究和教学后的反思,对物理新教材改革引发的教学方法、教学思维、教学内涵及外延等问题进行再思考,以期对今后使用新教材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一、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陷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