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期望教育,提高英语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lee07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望教育就是教育者给受教育者确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以此不断地鼓励和暗示受教育者,使其增强自信心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最终实现目标的教育过程。在哲学上体现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 用来实现激发个体最大潜力的实施过程;在教育学心理学上则体现为从学习动机的形成到学习目标实现的一个完整过程。
   一、期望教育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提出期望,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笔者在教学中,首先对学生提出大期望,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大目的。这个大期望就是:“每个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最终都能成为社 会的有用人才。”大期望提出之后,把学生按英语学习成绩分为优、中、低三个档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期望。
   优等生类学习动机较明确,学习劲头足,自信心强而持久,对他们的期望要定得偏高一些,即属于“跳一 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类型。经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达到了预期目的,有的没有达到,这时要及时总结评价。 对达目的者应再提出新期望,对没达目的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寻找差距,对其获得的成功及时予以鼓励, 这种方法要做到“润物细无声”。最后,当他们达到目的时,回头一望,自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对中等生类,在分析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原因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的(即提出大期望),主要采取“最优等生战略”,把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有一些他们各自的强项与优等生比较,会使 他们突然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我”,顿生赶超优等生的心理,这时再趁热打铁,提出期望(包括长、短期)。只有及时帮助其校正学习方法上的偏差,才能使“五分钟热度”变成长期的动力,才能使中等生树立“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赶超优等生,并以此为动力,增强实现大期望的信心。
   差等生是英语教学中实施期望教育的最佳人选,因为差等生在学生群体中常被忽视,因而他们都具有羞怯、懦弱、自我放弃、破罐破摔的外部心理表现。而通过悉心的交谈会发现,他们往往都具有强烈要求学习好的愿望,而且智力并不差,有的由于英语基础差,有的苦于方法不当,有的苦于不被理解等诸多原因而畏缩不前。他们渴求理解、帮助和信任。根据他们对老师的一个眼神、一种语气都十分敏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候当众 或私下给予期望,他们会牢记于心,发愤努力。这时再找其谈心,寻问学习上的难题,帮助解开心中迷惑,并 及时鼓励其取得的点滴成绩。
   通过这样的分档对待,在班集体里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期望 ,在期望的鼓舞和优等生的带动下,学生们自觉地学习,沿着期望阶梯不断实现自己的目标,然后再奔向更新的高度。
   (二)强化期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而其它学科较差;也有的学生初中成绩较好,而高中较差,对这样的个体,最好的方法是利用期望教育,结合迁移规律,用其它学科的成功经验(包括学习方法与学习态 度)或其它时间段的成绩来影响其现阶段英语的学习情况。
   (三)分解期望,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分解期望就是将一个具体的期望分散开来,分别落实于各个教学环节,做到环环有目的,节节有期望,针对不同的学习重点提出即时的不同期望,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实际上是一个用小期望来引导学生产生求知欲的过程。
   二、期望教育的效果检验
   笔者在班级里选出两组在智力上和在英语成绩方面相当的中等生进行检验,在A区时间段里,对甲、乙两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甲组结合英语单元测验、课堂教学进行期望教育,并结合成功教育及时鼓励、不断暗示,在课堂上多提问,辅导时多关心;但对乙组则不进行期望教育,按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方法进行。可以看出,甲组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乙组,但从实验的第7单元开始,对乙组重复以前对甲组的做法,而对甲组学生不再进行期望教育,结果发现甲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下降,而乙组学生的成绩却直线上升,并超过了甲组。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对学生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普遍心情较好,学习热情高,学习目的明确,对新知识掌握快,运用熟练,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都有质的飞跃;而不再对其进行期望教育时,学生则大多数表现郁闷、困惑、学习兴趣下降、脾气暴躁等,因而导致学习成 绩下降,对其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实验证明期望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有效的教育手段,应加以推广和使用。
   三、英语教学中期望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期望教育固然有很多优点,但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地方。以下几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注意:
   (一)期望值不能过高或过低。英语教学中期望的提出应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所及的基础上,不能期望过高,不切实际,否则就可能犯揠 苗助长的错误。人的主观能动性毕竟是有限的,过分强调则容易导致期望过高而实现不了,也会使学生产生强 烈的挫折感。期望也不能定得太低,因为轻而易举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思想上放松,不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与提高。
   (二)期望质不能太低。期望质即期望的质量。英语教学中的期望一定要有政治高度,有大局和宏观的思想,使学生在崇高的大期 望下学习,不能局限于超过某一个学生,实现某一上小目标上。否则就太狭隘和低级了,不利于贯彻落实党的 教育方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提出实现期望的时间应合理。实现期望是一个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里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使这个期望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不能太长,使人感到遥遥无期而无紧迫感;也不能太短,使人感到太仓促,压力太大。应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和学习实际合理确定,并结合期望值分段调整,以求完美。
   (四)提出期望的方法亦需灵活。提出期望有多种形式,不仅限于英语教学的某一环节。对全体学生的期望可以结合参与学校、地区和国家等大型活动以及组织班会、集体讨论等形式进行。对个别学生的期望可以在集体场合,也可在个别谈心时进行 。具体方法可以用语言、文字,也可以用诸如面部表情等体态语言。需要注意的是,“反期望”的提出一定要审慎。
其他文献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讲到氧气制法时就涉及到催化剂的问题了,尤其是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最常用的催化剂就是MnO2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者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都能明显地感到MnO2使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了,也就是说MnO2的催化效果是非常好的,这是事实。问题是要想证明证明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知道:证明某种物质是另外一种物质的催化剂,仅仅看①这种物质能否改变
新课标教材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强调从运算的意义和数学思想方法出发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大,练习较多出现例题末出现的题型,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之“解决问题”目标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
【摘要】如何让体育课堂流光溢彩,近几年来,我的做法是把音乐教育引入体育课堂,通过音乐教学的艺术魅力,实现体育教学的流光溢彩。把枯燥的体育通过音乐的滋润,让学生在上体育课的同时,再领会音乐与体育的双壁合辉的教学效果。本文仅就体育教学与背景音乐,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和粗浅看法,以求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体育;音乐; 整合;效果    一、 体育与音乐的整合有哪些优点    1、调动学生激情,提高学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对如何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然日益深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一定会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研究 创造性思维 能力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习上取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它能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知识的获得来自于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一旦通过艰苦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就会产生成功的喜悦,形成“成功效应”。因此,教师
学生在基础素描的学习训练过程中,会产生许多的阶段性的问题,而且每一位学生由于基础与天性的差异,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又是不尽相同的。那么,我们教师是否可以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尽快解决所遇到的困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笔者在基础素描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到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是取得良好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音乐教学中,合唱训练以其易于组织,适应性强而备受接受与推广,首先合唱队人数伸缩性大,少则几人,多则数百成千均可,所以极易推广;其次,合唱无需买乐器,其“乐器”就是自已的噪子,单就这一点上讲,是任何艺术表现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就其本质上来讲,学生通过合唱学习,对音乐的感悟力,综合审识力,鉴赏力以及音乐纵横感觉能力的培养都是极为理想的。学生参加合唱既是音乐欣赏又是音乐创造。合唱注重的是整体的配合,而不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这是一年中最最美丽的季节。同学们,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喜欢出去走走、看看。那如何把你在游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游记与别人一同分享呢?笔者认为,只要掌握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一、开头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写游记一般要在开头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一点与记事类文章很相似。如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第一自然段“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
【摘 要】理论和实践表明,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才能真正地实现乐学。就初中音乐课程而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应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地实施教学。  【关键词】初中 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情感体验 教学手段 综合  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都表明,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就会变得主动、
在高中政治科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许多高中新生难以适应政治科学习,成绩滑坡现象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已经是初高中衔接教学的“顽疾”。一直以来,广大的高中教师都在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顽疾”的方法,但至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能让大家效仿的良方,探索还将继续!总结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本人认为,把准初高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差异,是解决好初高中的衔接教学问题的前提。
中图分类号:O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1-0158-02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