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可塑性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教师如果能够注重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乐趣,学生就能保持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的确,不少教育家都指出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也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个性潜就能得到释放,学习也将成为愉快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加倍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压力。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年来,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一直让我头痛。究其原因,以下几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语文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因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教师的教学缺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法,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灌输,大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和课后复习、巩固较少,因而造成新课难以推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此这般,课堂效果怎能好呢?
针对以上原因,我积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情境,以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以说促听,巧妙导入。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坚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即兴演讲。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于课前即兴讲演的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从丰富的阅读积累中选择主题,所以可以充分激起他们的兴趣,叩开他们思维的大门。这样,学生对每次讲新课前的即兴演讲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再开始新课的学习,就是事半功倍了。
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采用有趣的方式呈现有趣的教学内容。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一套语文教材犹如展示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另外,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必然牵涉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将多幅表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制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以疑激谈,学思结合。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多想、深思,注意“读”与“思”结合。比如《匆匆》中朱自清写道:“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启发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写了那么多散文,文学成就那么高,怎么说自己没留下什么痕迹呢?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这样,教师有意识创设提问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欲望,进而主动求知,由原来“怕”语文,转为“爱”语文。
三、鼓励自主学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导向。
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比给他们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捕获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其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地去“异想天开”,去“标新立异”。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学生将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自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开展语文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适合学生的语文活动。如在学生中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板报兴趣小组等并指导其开展活动,互相交流阅读、写作心得,定期办手抄报、编辑个人作文选……同时,每周我还安排一节学生自主阅读课,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责 编 辛 欣)
一、创设宽松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的确,不少教育家都指出过,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也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和谐、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自主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参与学习的前提。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个性潜就能得到释放,学习也将成为愉快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提倡“七嘴八舌”和“流水发言”。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鼓励和督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学困生和潜能生更要加倍关注,多与他们沟通,不挖苦,不歧视,用真情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减少因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沉重的精神压力。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促其建立自信,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多年来,课堂上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不高一直让我头痛。究其原因,以下几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语文教育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学生是为了“考试”而“读书”,因而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教师的教学缺少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法,还是“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填鸭式”灌输,大大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三是学生课前预习、准备和课后复习、巩固较少,因而造成新课难以推动,课堂气氛不活跃。如此这般,课堂效果怎能好呢?
针对以上原因,我积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情境,以促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以说促听,巧妙导入。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坚持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即兴演讲。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由于课前即兴讲演的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从丰富的阅读积累中选择主题,所以可以充分激起他们的兴趣,叩开他们思维的大门。这样,学生对每次讲新课前的即兴演讲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时再开始新课的学习,就是事半功倍了。
以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采用有趣的方式呈现有趣的教学内容。文学是人学,教材中文学作品很多,一套语文教材犹如展示从古到今各种人物艺术形象的画廊,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栩栩如生。另外,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必然牵涉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利用语文教材提供的形象因素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将多幅表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制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桂林山水秀美的景色。这样,既传授了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以疑激谈,学思结合。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多想、深思,注意“读”与“思”结合。比如《匆匆》中朱自清写道:“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启发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写了那么多散文,文学成就那么高,怎么说自己没留下什么痕迹呢?作者想表达一种什么意思?这样,教师有意识创设提问的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欲望,进而主动求知,由原来“怕”语文,转为“爱”语文。
三、鼓励自主学习,巩固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导向。
首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学习,比给他们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捕获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
其次,要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敢想、敢说,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受约束地去“异想天开”,去“标新立异”。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学生将相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自然,这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开展语文活动,发展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设计了一些适合学生的语文活动。如在学生中组建阅读兴趣小组、写作兴趣小组、板报兴趣小组等并指导其开展活动,互相交流阅读、写作心得,定期办手抄报、编辑个人作文选……同时,每周我还安排一节学生自主阅读课,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责 编 辛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