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单通俗来讲,职业经理人就是凭能力凭业绩吃饭的人,但不是凭资本吃饭的人,换言之他们是凭人力资本吃饭的人,而不是凭货币资本。
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令人匪夷所思,认为在现阶段,富人的界定标准是每月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套商品房,小资的界定标准是每月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平方米商品房,界定穷人的标准是在当地每月收入买不到0.5平方米商品房……
看到这里,很多职业经理人可能会同笔者的内心一样,难免感觉很不是滋味,倒不是认为这个标准的合理与否,而是发现在如今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财富和成功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悄然与时俱进,以至于凝结在职业经理人身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以及其取向标准会如此市场化。
两个概念和一个假设
如何理解贫穷
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的这层意思,古代叫“贫”。现在往往贫和穷通用,穷就是贫,贫就是穷,无钱万事休,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特点。但是,仔细揣摩,还是古人用字更加确切。缺钱只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无路的也并非只有贫者。一切到了头的人,一切困境中的人,无论是财富事业还是前途,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就会有穷人的沮丧和恐慌。究其本质,贫穷的本意乃是头脑长期消极状态的必然结果。
但是贫穷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损害,往往要比物质生活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谁是职业经理人
学界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有多种,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简单通俗来讲,职业经理人就是凭能力凭业绩吃饭的人,但不是凭资本吃饭的人,换言之他们是凭人力资本吃饭的人,而不是凭货币资本。
有关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假设
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专家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职业经理人要想衣食无忧,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一辈子到底得挣多少钱?”
假设在正常情况下, 我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时22岁,我们有幸一直工作到60岁,这样我们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职业生命为38年,那么这38年是为我们将来做准备而奋斗的,假如我们能够活到80岁,60岁到80岁这20年里,如果我们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必须开支,以及每月500元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因为在那个时候疾病会频繁的光顾和困扰我们),所以必须应该要有3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这还算不上我们超过80岁的那部分开支呢!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假定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广大职业经理人为了维系简单的生活而生存,挣4000元就够了(还要有个前提就是基本的住房已经不是问题了),其中2000元用作目前的每月生活开支,1000元用作养老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子女的的教育费用投资。
如果我们80%职业经理人对于目前每月2000元的生活水准还充满恐惧,如果我们现在挣4000元还不够花的话,那么我们将来的生活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80%职业经理人还有打算项目投资、打算深造、打算住更大的漂亮住房、打算出国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的父辈有单位可以依靠,有我们这一代天良未泯的儿女真心相助,有同事朋友的余温,还有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但是如果等到我们二三十年以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作家史铁生在谈到他得了肾病,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感受时说:“透析的费用之高是很少有人能够自力承担的,幸而我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支援,否则不堪设想。否则会怎样呢?一是慢慢憋死(有一点钱的),二是快快憋死(没有钱的)。但是,憋死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残酷,身体渐渐肿胀,呼吸渐渐艰难,意识怪模怪样的仿佛在别处,四周的一切都仿佛浸泡在毒液里渐渐的僵冷。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你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你,看着这样痛苦的过程,还束手无策。
原因一:80%的职业经理人
有饥饿式思维
据说民间有一种猎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会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住它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的捉去了。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了,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虽然在战术上不会犯猴子那样的错误,但是在战略意识上往往可见一斑、亦是如此,由于居安不思危,没有立足于长远的人生规划,所以往往割舍不了、也割舍不下眼前的一切,最终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太多了。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一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忍受着饥饿、疲劳、孤独、绝望的折磨,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累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老狼吃了他,而是他吃掉了老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很多,最后成了大胖子,却还诚惶诚恐地储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贫穷的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能够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
原因二:80%的职业经理人
总是患得患失
记得有一个电视节目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菲娅娜是一位43岁的澳大利亚女子,眼下正在美国洛杉矶一所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她被介绍给一位叫格里格的作家那里编辑他已经撰写的一系列小故事。菲娅娜过去从来没有编辑过小说,但是15年以前她在澳大利亚期间当过一位纪录片编辑的助理,她对戏剧有着一种自然的热爱和本能。在美国过去的15年里,菲娅娜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过得相当清苦,为了谋生,她常常被迫干一些令人厌烦、工资最少的工作,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对金钱和人们的态度十分消极,6个月之前,她被从推销旧汽车的工作上解雇,她又一次失业了。
尽管菲娅娜没有显示自己天赋的事业记录和工作履历,但是格里格见到她以后还是给了她试一试的机会,格里格同意按照每三篇短小说3000美金的酬劳进行支付。跟格里格在一起工作编辑完一篇小说后,菲娅娜内心开始琢磨,也许她付出的劳动太便宜了。为了挣更多的钱,于是她同格里格提出按照时间计算酬劳的方式。格里格说假如菲娅娜能够精确地记录好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他就答应这样做,并且每个小时付给她25美金,菲娅娜很高兴,因为她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薪水。
于是菲娅娜开始伏案编辑另一篇小说。不久,她便意识到扣除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每个小时15分钟的抽烟、上厕所以及休息时间,她真正的有效工作时间却很少,她花在这篇小说上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这样算来每篇小说的酬劳就成了250美金了。她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她又再次同格里格重新谈判,这次,作家格里格没有同意她的意见,最后让她离开了……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多人在自己可能都有菲娅娜的心理,或许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我们很多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抱怨怀才不遇、伯乐太少,但是当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强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很难知足、患得患失,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一来,又怎么可能专注的把一件事做好呢。
原因三:80%的职业经理人
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等待,等所谓的机会,等条件成熟,可是等到现在,时机也没有等到,条件也没有成熟,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改观。
记得希腊有一首很悲观的民歌:“日神阿波罗是个勇士,他能够一拳打倒凶猛的敌人,但他无法扭转自己的命运。普罗米修斯是个智慧的神,他能够瞒着宙斯把火种偷了出来,教那些可怜的人们看到光亮,而他自己却被鹫鹰啄着心肝,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这就是人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自己命运、改变现实的例子。
但是,再让我们看看这些例子: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戏院做过马夫,他的背上挨过一个演员的马鞭;俄国文豪高尔基是个可怜的流浪汉,他赤着双脚走过俄罗斯不少地方;大文豪狄更斯是个鞋匠的学徒,他的父亲因欠债而入狱,使得年少的狄更斯也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日子;卡耐基小的时候贫困交加,不得不靠为别人打零工才得以糊口;杰克·伦敦的生活也很悲惨,他也是一个可怜虫,忍饥挨饿,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差不多是他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不想改变现实生活,也有紧迫感,也很想改变自身的“贫穷”面貌,但是总有恐惧感,因为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自己命运的经历和经验,就像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电脑的人,生怕按错开关和按钮把电脑烧坏了、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一样。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再依次开机就是了。
当然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在职场上总是对工作本身负责、对企业对老板负责,所以要等条件成熟,而实际上促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消耗很多精力,拖延很多时间,有时还没有等到条件成熟,周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条件还没有达到,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结果还是无所适从,最终导致不了了之。所以,对于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道理,下定决心、树立起改变现实的勇气和目标,这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
职业经理人
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半杯水是半空的,可它却也是半满的,思考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记得有这样一则管理培训故事:说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狱警同意给满足他们三个人每人一个要求的机会。美国人说喜欢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喜欢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狱警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高档小轿车!”
我们每位职业经理人如今再看到这个故事,肯定跟当初的意境已经有所不同了,没错我们每位职业经理人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和今天享有的一切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和格局。
所以,职业经理人要想完成跨入富人阶层的梦想,就一定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事业。
某咨询顾问公司针对职业经理人进行了一项市场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富人、小资和穷人的认识标准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其中的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结果不免令人匪夷所思,认为在现阶段,富人的界定标准是每月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套商品房,小资的界定标准是每月收入可以在当地买一平方米商品房,界定穷人的标准是在当地每月收入买不到0.5平方米商品房……
看到这里,很多职业经理人可能会同笔者的内心一样,难免感觉很不是滋味,倒不是认为这个标准的合理与否,而是发现在如今这个商品经济社会中,价值、财富和成功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已经悄然与时俱进,以至于凝结在职业经理人身上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以及其取向标准会如此市场化。
两个概念和一个假设
如何理解贫穷
查《说文解字》,穷人的“穷”字,本义“极也”,也就是到了头了。我们现在所说的“缺乏钱财”的这层意思,古代叫“贫”。现在往往贫和穷通用,穷就是贫,贫就是穷,无钱万事休,充分体现了商品经济社会的特点。但是,仔细揣摩,还是古人用字更加确切。缺钱只是人生困境的一部分,走投无路的也并非只有贫者。一切到了头的人,一切困境中的人,无论是财富事业还是前途,都看不到希望的人,就会有穷人的沮丧和恐慌。究其本质,贫穷的本意乃是头脑长期消极状态的必然结果。
但是贫穷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损害,往往要比物质生活上的匮乏更加可怕。
谁是职业经理人
学界对于职业经理人的定义有多种,一个有代表性的说法是,所谓职业经理人,是指在一个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对法人财产拥有绝对经营权和管理权,由企业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包括社会职业经理人市场和企业内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中聘任,而其身以受薪、股票期权等为获得报酬主要方式的职业化企业经营管理专家。
简单通俗来讲,职业经理人就是凭能力凭业绩吃饭的人,但不是凭资本吃饭的人,换言之他们是凭人力资本吃饭的人,而不是凭货币资本。
有关职业经理人的一个假设
国内一位著名经济学专家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了维系正常的生活,职业经理人要想衣食无忧,过上正常、幸福的生活,一辈子到底得挣多少钱?”
假设在正常情况下, 我们从出生到大学毕业时22岁,我们有幸一直工作到60岁,这样我们职业经理人的一般职业生命为38年,那么这38年是为我们将来做准备而奋斗的,假如我们能够活到80岁,60岁到80岁这20年里,如果我们的每月1000元的生活必须开支,以及每月500元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因为在那个时候疾病会频繁的光顾和困扰我们),所以必须应该要有36万元的养老准备金,这还算不上我们超过80岁的那部分开支呢!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自己挣多少钱才够用。假定在货币价值稳定、没有通货膨胀的前提下,我们广大职业经理人为了维系简单的生活而生存,挣4000元就够了(还要有个前提就是基本的住房已经不是问题了),其中2000元用作目前的每月生活开支,1000元用作养老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年老时的医疗费用储备开支,500元用作子女的的教育费用投资。
如果我们80%职业经理人对于目前每月2000元的生活水准还充满恐惧,如果我们现在挣4000元还不够花的话,那么我们将来的生活到底会是怎么样的呢?如果我们80%职业经理人还有打算项目投资、打算深造、打算住更大的漂亮住房、打算出国旅游,那么这个数目就远远不够了,现在我们的父辈有单位可以依靠,有我们这一代天良未泯的儿女真心相助,有同事朋友的余温,还有社会的关注和关怀,但是如果等到我们二三十年以后,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作家史铁生在谈到他得了肾病,不得不以血液透析维持生命的感受时说:“透析的费用之高是很少有人能够自力承担的,幸而我得到了社会多方面的支援,否则不堪设想。否则会怎样呢?一是慢慢憋死(有一点钱的),二是快快憋死(没有钱的)。但是,憋死的过程都是一样的残酷,身体渐渐肿胀,呼吸渐渐艰难,意识怪模怪样的仿佛在别处,四周的一切都仿佛浸泡在毒液里渐渐的僵冷。但这还不是最坏的感觉,最坏的感觉是:你的亲人在一旁眼睁睁的看着你,看着这样痛苦的过程,还束手无策。
原因一:80%的职业经理人
有饥饿式思维
据说民间有一种猎捕猴子的方法: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会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紧握成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就这样紧紧抓住它的花生,被人轻而易举的捉去了。可怜的猴子,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太缺食物了,把食物看得太重了……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虽然在战术上不会犯猴子那样的错误,但是在战略意识上往往可见一斑、亦是如此,由于居安不思危,没有立足于长远的人生规划,所以往往割舍不了、也割舍不下眼前的一切,最终得到的很少,失去的太多了。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一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忍受着饥饿、疲劳、孤独、绝望的折磨,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累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老狼吃了他,而是他吃掉了老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很多,最后成了大胖子,却还诚惶诚恐地储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他仍然情不自禁地四处收集。
贫穷的人的生存能力很强,他能够战胜艰难困苦的毅力确实令人感动,但是他竭尽全力得到的,或许只是一堆干瘪的面包而已。
原因二:80%的职业经理人
总是患得患失
记得有一个电视节目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菲娅娜是一位43岁的澳大利亚女子,眼下正在美国洛杉矶一所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她被介绍给一位叫格里格的作家那里编辑他已经撰写的一系列小故事。菲娅娜过去从来没有编辑过小说,但是15年以前她在澳大利亚期间当过一位纪录片编辑的助理,她对戏剧有着一种自然的热爱和本能。在美国过去的15年里,菲娅娜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过得相当清苦,为了谋生,她常常被迫干一些令人厌烦、工资最少的工作,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对金钱和人们的态度十分消极,6个月之前,她被从推销旧汽车的工作上解雇,她又一次失业了。
尽管菲娅娜没有显示自己天赋的事业记录和工作履历,但是格里格见到她以后还是给了她试一试的机会,格里格同意按照每三篇短小说3000美金的酬劳进行支付。跟格里格在一起工作编辑完一篇小说后,菲娅娜内心开始琢磨,也许她付出的劳动太便宜了。为了挣更多的钱,于是她同格里格提出按照时间计算酬劳的方式。格里格说假如菲娅娜能够精确地记录好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他就答应这样做,并且每个小时付给她25美金,菲娅娜很高兴,因为她从来没有得到过这么高的薪水。
于是菲娅娜开始伏案编辑另一篇小说。不久,她便意识到扣除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间,每个小时15分钟的抽烟、上厕所以及休息时间,她真正的有效工作时间却很少,她花在这篇小说上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这样算来每篇小说的酬劳就成了250美金了。她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所以,她又再次同格里格重新谈判,这次,作家格里格没有同意她的意见,最后让她离开了……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有很多人在自己可能都有菲娅娜的心理,或许在自己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我们很多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抱怨怀才不遇、伯乐太少,但是当机遇摆在我们面前强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很难知足、患得患失,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一来,又怎么可能专注的把一件事做好呢。
原因三:80%的职业经理人
没有改变现实的勇气和信心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一直都在等待,等所谓的机会,等条件成熟,可是等到现在,时机也没有等到,条件也没有成熟,我们的现实生活的质量还是没有得到改观。
记得希腊有一首很悲观的民歌:“日神阿波罗是个勇士,他能够一拳打倒凶猛的敌人,但他无法扭转自己的命运。普罗米修斯是个智慧的神,他能够瞒着宙斯把火种偷了出来,教那些可怜的人们看到光亮,而他自己却被鹫鹰啄着心肝,这是命运跟他开的玩笑!”这就是人们认为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自己命运、改变现实的例子。
但是,再让我们看看这些例子:英国的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戏院做过马夫,他的背上挨过一个演员的马鞭;俄国文豪高尔基是个可怜的流浪汉,他赤着双脚走过俄罗斯不少地方;大文豪狄更斯是个鞋匠的学徒,他的父亲因欠债而入狱,使得年少的狄更斯也在监狱里度过了一段日子;卡耐基小的时候贫困交加,不得不靠为别人打零工才得以糊口;杰克·伦敦的生活也很悲惨,他也是一个可怜虫,忍饥挨饿,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差不多是他早期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不想改变现实生活,也有紧迫感,也很想改变自身的“贫穷”面貌,但是总有恐惧感,因为从来没有独立把握自己命运的经历和经验,就像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电脑的人,生怕按错开关和按钮把电脑烧坏了、一用力就把键盘敲坏了,或者一上网就会遭遇病毒一样。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可怕,对于恐惧电脑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插上电源,再依次开机就是了。
当然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在职场上总是对工作本身负责、对企业对老板负责,所以要等条件成熟,而实际上促使这些条件具备往往会消耗很多精力,拖延很多时间,有时还没有等到条件成熟,周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旧的条件还没有达到,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结果还是无所适从,最终导致不了了之。所以,对于我们80%的职业经理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白“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的道理,下定决心、树立起改变现实的勇气和目标,这是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
职业经理人
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半杯水是半空的,可它却也是半满的,思考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记得有这样一则管理培训故事:说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狱警同意给满足他们三个人每人一个要求的机会。美国人说喜欢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喜欢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狱警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高档小轿车!”
我们每位职业经理人如今再看到这个故事,肯定跟当初的意境已经有所不同了,没错我们每位职业经理人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和今天享有的一切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和格局。
所以,职业经理人要想完成跨入富人阶层的梦想,就一定要学会规划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