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治”型校长桂小平——校长只是教师的附加值

来源 :中国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6382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所基层学校想要发展,除了要坚守教育精神,另一半也许是要看透人情世故。中国教育缘起儒家,而儒家"人治"思想与教育行为天然契合,人们对学校的评价观念往往也是偏向于"人治"的——校长成为学校的核心符号,学校的兴衰起落归于校长,相关的背景与环境基础被模糊化。甚至很多人都认为:"一所学校好不好,其实看校长就够了。"
其他文献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今年的1号文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这也是整个文件的基调,诸多内容都在围绕粮食安全展开的。  其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線基本上都是在围绕农产品供给和粮食安全展开的,主要背景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未来对粮食的需求会更大。 
旅京鲁商是近代旅京山东人群体中比较有固定性的一个部分。从近代北京商会高层的籍贯构成看,旅京鲁商长期把持着北京商会,几乎操纵了北京商业的半壁江山,彰显了旅京鲁商在北京的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学者大量引入西方“市政建设”思想并对中国城市发展进行了思考。在北京政治地位发生变化的背景下,学界对北京城市发展的讨论包括了城市发展方向、空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