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入选理由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的新阶段,围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进一步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促进农民逐渐淡出身份属性、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创新举措,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意义重大。
  事件回放 201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农业部于同年8月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确定100个县(市、区)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提出通过3年试点,形成教育培养、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等互相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
  2013年5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重要职责,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文件进一步明确试点工作的三项基本任务:一是探索构建一套制度体系,包括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体系。二是培养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档案。
  2013年12月,教育部与农业部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开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按照方案设想,依托具备条件的涉农中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重点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农村经纪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农村基层干部等,年龄一般在50岁以下;在教学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有效学习年限为2~6年,允许学生采用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等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专业分为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工程和经济管理等5个专业类,每专业类包含若干专业方向;学生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考试考核成绩合格,达到规定的毕业学分数,即可毕业,获得国家承认的中等职业教育学历,由学校颁发中等职业学校毕业证书。
其他文献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房巍等在《江苏高教》发表《我国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比较分析》,文章对我国“十一五”期间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进行了统计、排名和分级,并对相关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天津、陕西、湖北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优势显著;“十一五”期间各省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层次逐步向高层次集中,地区差异逐步减小;省域高等职业教育存量规模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直接影响
入选理由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要求的全面、系统部署,提出了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任务,并在实践中协调有关部门,综合解决阻碍教育发展的难题,进一步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主要内容 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破解制约教育科学
摘 要 “社区学院学生参与度调查”(CCSSE)是一项针对全美社区学院学生学业投入程度的年度调查研究。形成了以“社区学院学生报告”为测量工具,以“主动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学业挑战”、“学生努力”、“支持学习者”为调查基准的学生本位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其核心目的是采集和提供关于社区学院教育教学实践的相关信息或资料,帮助学院及其决策者使用这些信息或资料改善学生学业结果,并有效提高学院的教育
2013年以来,构建以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主体,以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补充的“一主四元”紧密结合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模式。其职业农民培育由农广校牵头,以培育具有中等专业学历职业农民为目标,采取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空间课堂、田间课堂等形式,实现了学历教育与技术培训、科技致富相结合。农广校还开通了职业农民培育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及时发布职业农民
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实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促建“政、企、校”联动机制。浙江省教育厅制定“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招生政策;企校共同制定教学管理实施办法及岗位训练、职业技能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实施制度。二是明确学徒双重身份。企校联合招收在职职工,被录取职工拥有“高职学生”和“企业职工”双重身份。三是对接企业岗位,定制教学模块。企校双方充分调研企业的生产特点和岗位需求,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
入选理由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2014年世界大会是继2012年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之后又一次在我国举办的国际职教盛会,也是该组织世界大会首次在亚洲举行。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在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事件回放 2014年10月24至26日,由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与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组织的世界职教院校联盟2014年世界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
摘 要 长期以来,我国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对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贡献率偏低。在此背景下“江西省金牌讲解班”应运而生。它将旅游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旅游行业需求紧密贴合,通过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改革的系统工程,进一步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以期为培养适应旅游产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江西省;金牌讲解班;旅游高等教育;同质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8.
摘 要 终身教育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被赋予更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广大农户应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形式。研究以陕西省太白县为例,采用Multinominal Logit 模型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内容需求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户自身性別、是否有第二职业、家庭年均收入、家庭总人口、家庭人均土地面积、是否满足现有农业技术和是否愿意参与培训等因素,对其培训需求具
摘 要 以服务学生“学”作为微课开发的起点,选取杭州中职旅游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文化》《服务礼仪》为微课开发内容,遵循“学生主体,沉浸交互”原则,从微课选题、开发主体、开发流程、开发建议等方面探索如何进行微课开发,深化旅游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形式与内涵,服务师生教与学,为微课开发提供实践经验。  关键词 服务学生;微课开发;旅游专业;核心课程;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摘 要 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探索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以及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养提升的重要措施。基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基本素养的要求,运用多种研究方法,课题组开发出由信念与师德素养、身体和心理素养、文化素养和基础能力3个维度、8个领域、40项基本要求构成的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  关键词 职教师资;基本素养标准;专业标准;中等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