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音乐教育与良好性格塑造初探

来源 :音乐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05年,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开展实施了以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为目的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随着这项活动的深入开展,阳春白雪式的高雅音乐有了更多的知音,它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被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所领略、陶醉。高雅音乐教育和欣赏活动也有了更大的舞台,它们对于健全人格塑造的独特功效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关键词:高雅音乐教育 精神情操 人际交往
  一、陶冶中学生的道德精神情操
  良好的道德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它符合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是其人格塑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弗洛伊德在他的三部人格说中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早在先秦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就提出了礼乐思想,他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主张乐与礼相配合,以维护等级的统治。高雅音乐是人类灵魂和精神的升华,它是真善美的结晶,具有真善美的品格,音乐大师所创作的高雅音乐作品中渗透着他们非凡的思想品格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高雅音乐辅德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通过高雅音乐作品中的美好道德情操去操控、改变本我与自我,以达到它们向超我的升华。在中学生对高雅音乐的欣赏中,他们会被这些作品中对人生、对世界、对困难挫折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深刻认识及顽强不息的态度和精神所激励。对作品的这些审美情感会潜移默化地转化为道德情感,进而影响他们的道德行动,使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对自己的祖国充满热爱,团结周围的老师同学,树立自强自立、不畏艰险等优秀道德品格,这最终使得高雅音乐教育的辅德功能得以实现。且这种道德情感的培养脱离了机械说教的模式,它是依靠作品本身优美动听的旋律,及其所蕴含渗透的独特思想、生命力与号召力,使作品欣赏者在思想道德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去追求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实现的。这种道德培养方式没有理论训条的强制性,更容易深入人心、影响久远。在贝多芬的很多音乐作品中凝聚了他不屈不挠、坚强奋斗的个人精神,体现了他那种“通过争斗达到胜利”的哲学思想。D大调第二交响曲就是从死亡阴影中走出来的贝多芬,1802年10月左右在维也纳所作。这首作品是见证他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期待的一首赞歌。它的前两个乐章“光明与黑暗始终在进行着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到第三、第四乐章光明战胜黑暗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正的欢乐、自由来临。学生在欣赏这首作品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体会到信念的力量,思考自己人生的理想和价值意义,激起自己的人情和斗志,这一切都在无形当中帮助他们树立了为追求自由和胜利而坚忍不拔、勇于奋斗的良好道德品格。《保卫黄河》是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先生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中的名篇。铿锵有力的歌词展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学生在欣赏时脑子里必然能够出现抗日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的生动艺术形象,进而被伟大的民族精神所震撼、感染,产生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唤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树立报效祖国的宏伟志向。每一首经典不朽的高雅音乐作品,其魅力不仅在于本身优美的旋律、美的艺术形象、美的情感上,更源于作曲家超越个人情感之上的深刻思想内涵和崇高情感。让学生零距离的接触这些优秀杰作,并更加深入地欣赏和品评,能够激起他们的情绪起伏,启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之在崇高的艺术情境中,道德情操得到“润物细无声”式的培养和提高。
  关于高雅艺术陶冶人的精神情操功能,日本医学科学家春山茂雄从脑科学的角度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解释,他说:“在所有的脑力吗啡呔之中,作用力最强的大概就是当我们心情愉快时出现的β—内啡呔。”青少年在音乐欣赏当中,由于美的艺术形象的刺激,大脑中产生内吗啡呔,心理上也就出现轻松愉悦的感应,从而获得一种审美享受,最终净化了性情、陶冶了精神情操。音乐欣赏活动中的“移情”使学生将作品中优雅喜悦的意境内化到自己的精神领域,同时,作品中悲伤情感的体验会使他们的不良精神心理得到宣泄,这就使欣赏者的精神心理平衡、健康地发展,建立起良好的精神情操。比如当学生在欣赏罗西尼的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著名咏叹调《快给忙人让路》时,它幽默诙谐的风格、欢快的旋律、以及作品中幽默的理发师形象,会在无声无息中“偷袭”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欢快愉悦的心情。
  二、提高中學生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行为与脑科学专家丹尼尔.戈尔曼将通过大脑皮质中前额叶这一缓冲装置镇压、控制、规范由杏仁核发出的原始情绪冲动的能力叫做情商。高雅音乐欣赏具有提高情商与控制原始情绪冲动能力的重要作用,这样我们在社会交际中就拥有很高的驾驭、操控自己情绪的机能,从而使我们的情绪能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减少人际交往中与别人的矛盾冲突,最终提高社会交际效果。再则,高雅音乐的集体表演创作过程中,他们必然要互相交流,探讨各自对作品音响效果、艺术形象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认识,并最终达到思想上的统一,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加强了他们之间的感情联系,同时锻炼了学生们交流、协助、合作的能力,并使之形成一种追求团结和谐的意识习惯,保证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高雅音乐的欣赏、教育,对中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塑造的关键阶段,具有极大的可塑空间,因此有效运用高雅音乐的性格塑造功能实现中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需要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当然性格的形成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同时要重视学生在高雅音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之能够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这样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达到中学生良好性格塑造的最终目的。
其他文献
针对宁夏盐池沙地风蚀严重的现状,对当地的农田防护林(片状灌木林、带状灌木林、带状乔木林)的防风阻沙效能进行了实地观测。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的起沙风速差异显著,植被覆盖度相
通过不同种源(甘肃民勤、宁夏中卫、内蒙古乌海、陕西愉林及内蒙古土左旗等)沙枣的播种育苗试验,从沙枣的种子特性、出苗率、苗术的生长量与生物量等方面,对不同种源沙枣苗期生长
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和林县以及二连浩特市等地区,对尖果沙枣进行播种繁育和栽培试验,观察其物候特征,调查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了抗逆性与适应性评价。
摘要:作为传统民族乐器的一种,竹笛是演奏中国传统民俗音乐的必备乐器,与此同时在西方典雅乐曲演奏方面竹笛也有着突出优势,当前高校教学中对竹笛演奏的普及有着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基于如此,竹笛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了需要具备娴熟的演奏技巧外,还需要从竹笛教学改革方面提升竹笛教学效果,使得这一传统艺术获得更加广阔的传承空间。从自身的演奏实践和理论教学经验出发,笔者就当
现代教育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除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外,教学设计思想也运用于其中,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
戏曲剧目版本都是以剧种为载体的。所谓版本的价值,即通过剧种艺术的演绎,体现剧种不同的表演艺术,给观众提供了多种的审美空间选择。本文通过八个方面的思考,主要对昆剧、越
针对内蒙古乌审旗毛乌素生物热电厂利用生物质原料发电的调研结果,阐述了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的现状,对林木生物质能源发电的可行性、发展优势和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
本文阐述了音乐中美学与哲学对现代生活的塑造作用,探讨了钢琴艺术中的人生哲学,提出在钢琴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提升人生哲学修养,为钢琴教学和演奏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依据通辽市区位优势和果树品种特色、质量优势等综合因素调整果树区划,根据试验与调查总结通辽市果树高抗高效栽培模式,促进果树向优势品种的优生区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