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体验出发,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200630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的“失语”现象已是多见,然而这一情况在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更为常见,平时富有灵气、极具个性的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寡言少语。无论是平时教师要求完成的周记,还是作文课作业,甚至是考试时写的作文,很少能看到有感而发的作文,多的是千篇一律、老生常谈的内容。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套题作文的禁锢?是教师过多的管束?还是学生的内心根本就没有真情实感要抒发?
  一、影响作文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生活体验
  作文套路化、功利化,是如今学生写作文的一个弊病。学生不是模仿范文,就是硬把名诗名篇的句段塞进自己的作文中,这样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更无新意可言。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进行情感交流,进而开发学生立意新颖、视角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若从学生的作文中看不到丝毫的情感,那作文教学课实属摆设。
  笔者认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乏源自生活的体验。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写作文时缺乏素材,情感也较淡薄,写出来的作文也只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虚情假意”的套路化作文,教师教学效果也必然低下。换言之,要想有效改进语文作文教学,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感悟生活中的各种情感,观察生活中各类息息相关的事件。从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在写作时描写真实的故事,抒发实在的感情,让写作变成学生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一种习惯。
  二、从生活体验出发,有助于改进作文教学现状
  1. 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感悟写作情感
  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开始头疼,对写作文的厌烦情绪越来越大。在此时,教师急需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写作不再是一项艰难且讨厌的作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生体验生活,解放他们禁锢在课堂上的思想,让学生贴近生活,主动感受生活,发现生活带来的平凡的小惊喜,这是让学生自动生成内心情感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写作,本身就是对生活体验的一种情感流露”,基于这一理念,教师于课堂内外都可以设置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发掘写作情感。在作文教学课堂上,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设立一个话题,如“珍惜”、“奉献”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多方面回忆或搜寻有关这一话题的事件,从而将其内化升华为小故事,在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 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拓展写作素材
  作文的素材大部分都源自生活,但学生的作文素材几乎来源于优秀范文中的例子。不是学生的生活枯燥乏味、不值一提,而是他们没有留心每天都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同的故事,导致无法从生活中提取写作素材。因此,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细心观察生活,感受真挚的情感,思考自己的人生。教师在可以课堂上创设生活情境,如通过“街头卖艺的歌者增多”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这类歌者的生理特征,猜测其生活背景,思考为何要选择来此处唱歌乞讨,思考除了这种赚钱方法是否体面,能不能用其他方法代替,并且让学生分辨这样做对大众、对社会的产生的影响等。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能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思维逻辑方式,形成全方位思考的能力,日后学生在真实生活中遇到此类情景便会主动观察、思考,从而形成在生活中也能用心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不仅能为写作素材拓展做准备,而且能够让学生发展个性差异,养成细心观察、主动思考的好习惯。
  3. 鼓励学生记录生活,激起写作欲望
  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同时,也应该适当地安排些小作文让学生练笔,抒情。平时也该多鼓励学生把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不必限制字数,也不必要求上交文稿。为了了解学生的成果,可以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愿上台说见闻、讲感受。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文字表达情感,得到的就是永恒的思想感受,当学生习惯了用写作倾诉内心的情感,有了强烈的表达内心情感的写作欲望,那么作文就不再是肤浅又脱离实际的复制品,而是用生活用情感直击人心灵的艺术品。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采用"3414"完全设计试验方案及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的临洮县龙门镇玉米"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不施用有机肥情况下,临洮县龙门镇玉米理论最高产量11 542.65 kg/hm2,最大
为改变秦安县现有林地中纯林多,混交林少,整体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现象。秦安县从河北廊坊引进了生长速度快,适应性强,抗黄斑星天牛性状明显的廊坊杨扦插种枝进行扦插试验。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国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正处在教学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或者说是培养目标逐渐转化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智力开发上。我认为一方面要转变教师教学的思想观念;另外一方面立足教材,不断夯实课堂教学基础,合理地创设情境,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充满生机。这样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能提高教师的自身教
文章根据甘肃省舟曲地区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农药污染的现状分析,遵循安全、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原则,通过采用低污染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无机农药防治、栽
探究式学习是课堂教育教学程改革的重点,也是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主流模式。但是当前探究活动的效果还不能让人满意。影响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及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问题的有效设置是探究活动成败的关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问题要有探究性  下面以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第二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探究题型为例来说明。  材料:我叫小芳(化名),今年14岁,两年前爸爸妈妈离婚后,我随爸爸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越来越被从事教育的我们所重视。高效课堂不但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率,更要重视课堂的高效益。那么影响一节课高效的因素有哪些?  一、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1. 课前积极准备的习惯。  为了帮助自制力较差的小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强化演练:向学生提出各项具体要求,通过反复强调、提醒、训练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量化考评:实施学生“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