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探讨

来源 :新余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gxia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了传统的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特点,指出了其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几点建议。
其他文献
采用气相色谱(GC-NPD)分析测定三唑磷在广西、广东两试验点荔枝及荔枝园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2003、2004年两年试验表明,20 %三唑磷EC 500倍喷施1次,荔枝果肉、果皮及全果
重视提升科研评价的理性与能力,对促进新建本科院彰显科研公正、维护科研秩序、改善学校科研环境、提高学术科研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重点应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以大百合DNA为模板,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影响大百合RAPD—PCR扩增的重要参数进行了优化试验,以期建立大百合RAPD反应的优化体系。结果表明最优大百合RAPD—PCR的反应体系(20μl):Mg
就校本课程开发所需要的几个条件进行讨论,指出国家、地方和学校政策的支持是先决条件,学校文化环境的优化是必要条件,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是充分条件。推进校本课
纵观历史, 意识形态的渗透无孔不入,并渗透在人们的各种维度中, 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 意识形态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导向.因此, 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与研究的必要性已经不言而
针对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了校企合作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必要性和存在的问题,并以井冈山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了合理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找到了应用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