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小龙多少年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l_b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2004年第7期《精武》上读到张红军先生的《我眼中的李小龙》一文。能看出,张先生对李小龙做过了解,但可能由于不够深入、系统及综合知识的缺乏,致使此文对李小龙与截拳道的诠释有偏差。
  李小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他在功夫上的成就一时无人能及,也在电影事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他脾气急躁,加上追求完美,难免与人不和,而这些大都发生在幕后,这不是他不注重武德,我想更能体现出他的敬业。
  李小龙集毕生心血所创立的截拳道,正式名称应为振藩/截拳道,英文缩写为JP/JKD,是指振藩功夫与截拳道理念。振藩功夫为李小龙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功夫训练体系;而截拳道是他将哲学和武学成功经验理论融为一体所独创的武学指导思想,体现在哲学方面。国内普遍将其称为截拳道,其实是很片面的。至于说融合咏春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泰拳等武技的精华,应该是指李小龙个人的功夫而言。张先生在此论点上很不明确,而且有些偏激。
  张先生讲柳海龙也是常胜将军,这是事实,但其名声没有李小龙大,不是李小龙因功夫片才有名的缘故。功夫片的确让李小龙一时很有名气,可他首先是一位武术家,而后才是演员。如果李小龙只靠电影而名噪一时,在他辞世三十多年后,绝不会依然这么“火”。显然李小龙的魅力还是来自于他的功夫,而电影只是对他功夫的艺术表现形式。一个稍懂文学艺术的人都知道,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功夫是李小龙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来表现当然会与现实有所不同,因此便会出现张红军先生所说的李小龙在电影《精武门》中的那一幕。
  我因张先生的文章而书此文,与其讲是驳斥张先生的文章,不如说是通过此文让大家大致了解李小龙与振藩/截拳道,因为张先生的《我眼中的李小龙》也同样是不少人心目中的李小龙。
其他文献
先打后挡    截拳道是反传统的——截拳道有很多“反传统”的武术创意,像“先扑后挡”的打法:从来没有人规定一定要先挡敌人的攻击后,才可以还击敌人的。  如果我的观察力够敏锐,我的反应和速度够快,我的举脚攻击路线够短,为何不可以在敌人的攻击“将出未出”或“拳在中途”之际,抢先攻击呢?并同时以护手预先放在将受攻击位置上以作防御呢?这就是截拳道的“先打后挡”的打法,当然要久经锻炼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真
期刊
编译/李海蓝  在这篇访谈中,李小龙的姐姐李秋源首次透露,他的父亲李海泉从来就不希望李小龙成为“功夫人”。  记者:您的父亲在香港是一位粤剧名伶。他受过专业戏曲学校的训练吗?  李秋源(以下简称李):我父亲从没有像其它人一样进过戏校。他所有的功夫都是师父单独、亲自传授的。  记者:您父亲是怎样成为粤剧演员的?  李:父亲年轻时;在当时佛山有名的酒家当学徒。一天,一位粤剧名伶来用餐,听到父亲在哼唱。
期刊
在众多腿法技术中,侧踹作为一种速度与力量兼具的腿法,成了腿法体系中的中坚与骨干。在当前散打比赛中,常见以侧踹与鞭腿为主要腿法的攻击动作,其使用率高达30%。而在截拳道技术中,经过李小龙的提炼与改造,侧踹更成了他最为经典的招牌动作,其爆发力、破坏力令人叹为观止。  总的来说,侧踹具有以下几项技术特点:  力量强 侧踹在技术运用中充分利用扭腰转髋的发力方式和身体前冲的惯性,可以使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
期刊
近日,笔者仔细拜读了在2006年4期《精武》上刊登的杨德川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发现杨先生在该文后记中摘引的已故太极名家徐致一先生所著《吴式太极拳》一书的沦述与徐先生的原著有多处不符,特提出疑义,与杨德川先生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杨先生的《动静相间求松静》一文的内容:“本文是通过动静相间地盘练太极拳,从而求得太极拳的最高境界……使身体达到大松大静,全身透空,无形无象……”文中表述
期刊
断手又称文作,是以人成拳特有的搏斗方式进行的实战活动。大成拳断手是一种激烈的对抗运动,若想参与;第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便是抗击打能力。  为什么说抗击打能力是参与大成拳断手的首要条件呢?提个简单的问题:在断于过程中,最让人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被敌方击中,那么,最令人惬意的是什么?当然是占中敌方。然而,总是击中敌方而永远不被敌方击中的事是根本不存在的。即使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被敌方击中的次数,也绝对
期刊
传统武术与截拳道    问:您有多年的传统武术习练背景,又对截拳道有深入的研究,能否用最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传统武术(内家与外家)与截拳道的区别与联系?  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截拳道源于传统武术,又有别于传统武术。它吸收了许多传统武学的理念和技法,同时强调简单、直接,从而形成了纯粹以实战为目的的一种技击术。李小龙学过很多拳,如咏眷、太极、螳螂、戳脚,少林、洪拳等等,在其技法中都可以
期刊
笫二十二式 玉女穿梭      第五动 右掌弧线上撑  向左转身90度,右掌指对东南方,同时右脚内扣,左脚外展,左掌随之合于右臂腋下。目视东南,意在左掌心(图101)。  [技击用法]接上动,对方欲逃时,我右腕粘其右腕,右转身,左掌粘其肘,对方处于反关节,实难逃脱。    第六动 左掌斜棚  同上期本式第二动,唯左右肢体互换(图102)。    第七动 左掌反采  同上期本式第三动,唯左右肢体互换
期刊
演示/吏旭光&朱 鹏  截拳道是李小龙采纳并融合中国咏春拳、西汗拳击、西汗击剑的技击原理,在吸收各派中西武技之精华的基础上开创的一种开放式的武道哲学,也是基于生物力学、物理学、运动技能学和心理学之上的一种科学的格斗术。  为了使其实战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李小龙将速度、力量、各种洞悉对方攻击与反应的能力以及作战时的心理都应用于他的格斗体系之中,并通过反复地实践来进行融合以及验证其实效性。然而就在李小
期刊
蹬腿是泰拳主要腿法,是泰拳师在实战中千捶百炼所得之精华,属直线性腿法。泰拳史上擅长用蹬腿者众多,最著名的有卜世纪50年代的“踏面将”蓬猜、70年代的“泰南慧星”乃佛和80年代的“穿心腿”沙玛。蓬猜的蹬腿最灵活,惯用脚蹬对于面合,出神入化。乃佛技术全面,是上世纪70年代技术型选手的典型,他蹬腿运用巧妙,常能从不同角度出腿,令人招架不及。沙玛以蹬腿狠毒著称,曾用蹬腿把对手膀胱踢成重伤。  蹬腿招式较多
期刊
按:泰拳作为一个风靡全球的实战拳种,其技击风格极为强悍。在本文中,王选杰先生充分肯定了泰拳的实战威力,同时以中国禅学内容为例,论述了大成拳在技击意识训练方面的长处。通过二者的对比,强调了大成拳习练者应该锻炼并掌握的技击临战精神状态,为练者指明了方向。  试观泰拳技击,乃当今世界武坛之雄魁,倘究其搏击方法,亦与我国武术界外家拳的技击术大同小异,并无高妙莫测处,但该拳何以能够五百年来立于不败之地呢?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