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尿激酶不同给药方式效果比较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尿激酶的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5年12月收治40例急性DVT患者,采用导管溶栓治疗,按照病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0~7天组,B组8~14天组,尿激酶总量为80万U/日。按照给药方式每组分成两个亚组:A1、B1组采用快速注入,A2、B2组采用24小时持续泵入的方法,期间使用肝素抗凝治疗。术后比较各组的溶栓率、主干血栓清除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肢消肿率情况。结果 A1、A2、B1、B2每组各10例患者,患肢的溶栓率及消肿率比较,A、B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肢的主干血栓溶解时间无论A、B组间还是A1、A2/B1、B2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4例发生出血并发症(穿刺点及切口处),加压包扎后痊愈。结论患肢血栓溶解的效率、消肿率与病程有密切的关系,病程越短,效果越好。但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在血栓溶解效率及主干血栓清除率及患肢的消肿率方面并无明显地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2008—2009年,我科共收治并手术脊柱病人318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9例,腰椎间盘突出及腰椎盘狭窄135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21例,颈胸腰椎骨折153例。所有病人均经手术治疗,通过我们精心
目的 为有效地做好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杜绝由内镜检查所造成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方法 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加大对内镜
电视现实以现实本身的面目出现,但它远不是社会现实,即便是与社会现实最接近的新闻现场直播,也是电视建构的结果。本文把这种经由电视建构的貌似真实的现实,称为"电视现实"。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各种致病微生物侵犯人体造成重度感染而并发的一种严重综合症,病情严重易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危重病治疗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感染性
某运营线路一钢轨闪光焊焊缝发生全断面断裂,通过宏观、微观形貌观察,微区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化学成分及低倍检验,分析钢轨闪光焊焊缝的断裂性质及断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贵州省土源性线虫流行及危害严重,据2001—2003年的抽样调查显示,人群平均感染率为47.52%,在30个调查点中,感染率超过50%的有12个,最高的达83.14%。笔者等曾在我省土源性线虫高(60%以上)、
摘要:写作是抒发内心想法和情感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然而受应试教育理念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本应灵活、生动的写作教学变得枯燥、无趣,学生对此也提不起兴趣。如何改善写作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是身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关注的话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出发,积极探究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断做出努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鞋类标准体系总体框架。本文从鞋类基础标准、产品标准和方法标准三大方面着手,对我国鞋类标准体系进行梳理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列举并分析,并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