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核心素养视域下优化史料教学的策略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课本知识引入的,学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牢记课本内容,了解历史事件。但引入史料教学模式,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历史材料和资源,引导学生对史料背景进行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事件经过,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史料运用的原则
  1.内外史料相结合的原则。
  教材是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编写的学习资料,且选择的内容多具有代表性,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内容为主,但是,内外史料的结合应用也必不可少。教材中虽有大量的史料引入,但教材不能所有方面都涉及,所以适当引入课外史料,能让教学的完整性更好。例如,《原始农耕生活》一课中提到了河姆渡人在畜牧业和手工业方面的发展,但多是对手工业具体发展情况的介绍,对手工业从业者的介绍较少。于是,教师补充了《礼记》中的一段资料:“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通过补充史料,学生能了解手工业发展时间较长、发展速度缓慢的真正原因。
  2.科学性原则。
  首先,教学工作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科学性原则。唯物史观包含两个方面,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史料教学中,应当使用唯物史观指导教学,要在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应当坚持论从史出以及史论结合的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也是开展史料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史料实证能够对其他历史核心素养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史料运用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
  二、拓展史料教学途径,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1.参观博物馆,滲透实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直观面对史料,分析并理解历史规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历史。在参观时,教师要向学生进行基础信息的介绍,让学生能够通过参观,对历史的发展进行追溯,分析各种文物的历史背景。
  2.整理辨析,丰富历史解释。
  因为性格、能力、兴趣、知识掌握的差异性,每位学生对历史有不同的解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将史学家、评论家、教育家的想法进行整理,丰富历史内容。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史料整理的时候,可以将一些文言文史料翻译成现代文,从而让学生对其有更精准的理解,也能在丰富历史解释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历史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教师应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没有鸦片战争,中国是不是就不会被列强打开大门?这些内容在文献中有详细记载,有史可查。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外部因素进行关注,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鸦片战争仅是导火索,列强早已对中国跃跃欲试,他们会寻找各种理由,打开中国大门倾销鸦片。中国当时国力落后,无法与之抗衡。
  三、结合时事,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时事选择合适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例如,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生活,深入浅出地为学生概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让初中学生对其有直观的认知。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们国家是如何体现的,进而引入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十九大精神,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条。总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解读史料,根据时事进行理解,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史料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通过拓宽教学途径,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史料的分析、整理,达成对历史知识的详细讲授,更能在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进而有助于学生个人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观教育是一件潜移默化的事情,主要是因为历史教育往往与历史评价与总结相结合,其中就体现了一种价值取向以及价值观念,而老师并没有将其上升到价值观教育的层面。因此,在组织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提高对历史教学过程中价值观教育的重视程度,还可通过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案例选择、学生讨论学习等途径优化学生对历史价值观念以及历史思维方式的掌握,拓宽学生的历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系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教学手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已从知识型教学转变为素质型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频繁
期刊
目的:观察三阶段疗法治疗对女阴尖锐湿疣(CA)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0月女阴尖锐湿疣患者52例,均采用三阶段治疗方法,即1阶段采用高频电灼仪电离子祛除肉眼可见
老子提出“上善若水”,告诉我们人要像水一样滋润万物,却从不与万物争高下。对于教师来说更应该如此,要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化品格”,而后使学生具备如水一般“善利万物”的品质与精神。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爱心,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手段纷呈,往往会出现改革优劣的
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朝诗歌长期处在劣于南朝诗歌的位置,但是经过南北长期的文化交融,北朝文人开始学习南诗先进的艺术技巧以及清丽婉转的文风,同时,入北南人在受到北朝
本研究以宁夏师范学院191名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未来取向、学习投入的特点及其关系。调研结果发现:不同年级、生源地农村小学全科教
新课改带来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更新认识,让学生学会学习,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想政治课教学,需要在教师的主导下,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学生的潜能只有在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时才能更好地展现。思想政治教师要实现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需要把教师“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学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逐渐从教学过程中的“对象”
期刊
教学评价是挖掘学生素质潜能、了解学生客观学习需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以及激发自我的重要方式。新课改也高度重视评价的作用。所以,为了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一、优化历史考试形式,增强评价效果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高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更在乎学生的考试成绩,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历史学习效果以及综合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这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问题,不是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过快,而是乡村居民的收入增长过慢。因而,解决该问题的着眼点应该是如何提高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适度的或者安全的城乡
法治是人类理性的产物,是现代民主国家治理的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治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且提出“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发挥效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加强对公民民主法治精神的培养,增强公民意识这一中国民主政治法治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