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在育人中的作用分析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com_1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师德在培育大学生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本文提倡以师德为主,辅助大学生成才。促使每个教育者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从小事做起,逐步的完善自己,为人师表。
  【关键词】师德 育人 作用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存在重大的缺陷。教师为人师表,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科学知识,注重对他们专业技能的培育,还应该在做人做事方面进行教育和引导,教会学生怎么做人,做什么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养成高尚的品德。每个老师都应该在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青年成长的道路上起到灯塔的作用。
  一、师德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人才靠教育、靠培养,靠千百万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教师言传身教、精心培养。因此就教师的工作来说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崇高的,每一个教师的平凡工作都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四化的实现、民族的振兴。每一个教师都要靠自身的思想、情感、信仰、修养和知识,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的个人道德修养己不仅是属于自己的“洁身自好”,而是完全被他的职业以及地位,赋予了一种社会意义,具有不可抵估的社会功效,因为学生都处于青少年时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由于他们受年龄的限制,其知识还是缺乏的,其思想还是幼稚的,良好的品德还没有形成,由于教师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学生往往把他们作为自己的偶像加以崇拜,再加上学生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往往会被他们模仿,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不仅是学生求知的导师,而且更是学生做人的引路人。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既是育人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作为教师,不应该以任晃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由此可见,从育人过程中学生社会化的功效看,师德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切不可等闲视之。
  二、充分发挥师德在育人中的作用
  既然“师德”在育人中作用如此重要,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良好的“师德”,还要千方百计地发挥其作用,以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新一代,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一)心理素质方面的引导
  教师品德的育人作用是以潜移默化为基本特征的,这就是说,任何一个教师的心理素质,人格和言谈举止都无不对学生产生引导效应。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学生是在监督中评价,在评价中认同或否定,又在认同或否定中被同化或异化的。由于学生辩别力、批判力缺乏广度和深度,在评价中往往不是批判地继承、吸收,而是表现为是非不分、良隽不辩。所以,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在育人中产生正导向;而低劣的心理素质则不可避免地在育人中产生负导向。
  心理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过程.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样的道理:教师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无论你是否意识到,你的言行,为人处世,你的人生道路的抉择,你的自尊自卑,自信自疑,自强自弃都将被学生视为榜样而效仿。
  (二)道德素质方面的引导
  学生的道德完善程度,从本质上看,也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首先以父母为启蒙教师,经模仿而逐步形成为最初的行为体系和道德标准,既而扩及到同辈、亲友特别是老师。教师的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面貌。我们知道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可塑性、模仿性都很强,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伟大导师列宁说过:“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是由教学人员决定的。”教师高尚的人格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发展的阳光。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形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一贯主张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表的地步。他要求教职工做到:“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工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工躬亲共守。”这与少数教师所持“不拘小节”的观点是有天堪之别的。
  (三)人生价值观的引导
  教师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矫正具有最直接的功效,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主义社会里,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为在工作中能为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人民的利益做出贡献的人,教师也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在四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成为社会所敬佩的人。可以说,绝大多数教师是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价值的,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以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但不必讳言,在教师这支庞大的队伍里,还有一些人,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其俄值观正处于一种被扭曲的状态,带有明显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和呈现出世俗化的趋势,例如追求安逸、不求进取,崇拜金钱、追求物欲,只求报酬、不求奉献等等。这样显然是不能引导学生对各种资产阶级思想侵蚀进行抵制的,更谈不上保护学生不受各种不良影响的冲击,因而也就难以担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正确导向的重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师德在育人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那样:“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健在教师。”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都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大力提高自己的师德素质,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不断完善自身,使自己能真正为人师表。
  
  参考文献
  [1] 吴新杰,弘扬儒家德育传统做好学校德育工作[J].
  [2] 李桂英,浅析师德在育人中的导向功能[J].
  [3] 崔伟峰,教师人格魅力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J].
其他文献
随着寒假的开始,我校教师家访又要随即展开。不管是作为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在这几年的家访过程中让我体会很多,尤其作为班主任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一、家访是一门教育艺术,要用不同的方法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交流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并及时掌握学生在家中的情况。  因为家庭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数学;习惯;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的知识。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
高中特长生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培养途径与方法有其特殊性。高中特长生面临着的是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的双重压力,表面开看来,特长生的培养似乎比较简单,其实不然,作为高中体育教研组长的我,在近十几年的教学与训练中,有着较深的体会。特长生是普通高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他们的内心充满着与其它学生一样的梦想,他们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他们大大列列,好不在乎的背后,其实是一颗火热的心灵。我校是省、市体育
【摘 要】转化后进生的三大法宝___关爱,宽容和赏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人无完人,何况是初中生,不要一犯错就批评,要给予适当的宽容,给其自尊.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如此, 让我们拿起赏识的武器来对待后进生,让他们扬长避短,日益进步。  【关键词】关爱 宽容 赏识 转化 后进生    每个班级都存在一些后进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思想行为习惯差,有的学习态度差,当他
【摘 要】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的必要前提。在大力推行“轻负高质”教育的呼唤声中,为有效实现“高质”,创设和谐、轻松的课堂是必然的选择。笔者从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生活味与数学味”、“预设与生成”、“教与学”等四方面如何相和谐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和谐课堂 轻负高质 小学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
【摘要】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了解语言文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养成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习惯,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文明。学习英美文学知识既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获得启迪,又能使他们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给学生增加一些英美文学方面的知识大有裨益。  【关键词】文学知识;英语教学     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人们只关注是学生四六级的通过率,而很少有人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式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的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指导;化学实验;学生;教师    学生实验是在学生完成某一单元教学内容后,在教师组织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完成的课堂实验,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活动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 ,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摘要:学业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课程实施有很强的导向、激励和反馈作用。以前我们的教学评价注重的是甄别和选择的功能,操作起来比较简便,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提出了“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语文的教学任务以识字为主,文章深刻分析、组织实施教学评价。促进师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