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黄制度源流小考

来源 :历史档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研究者通常认为,贴黄(也作帖黄、押黄)在唐代是一项公文纠错制度;在宋代则用于补充奏章的内容,贴在正文之后;明清贴黄的含义有两种,一为奏章内容的摘要,一为文武百官的人事档案。笔者认为这一结论值得商榷。辽、金、元时期贴黄制度少有人进行研究,厘清这一时期贴黄制度情况,对了解贴黄制度从唐宋到明清的变化也至为重要。1.贴黄在唐代是宰相处理常务的方式根据《石林燕语》"唐制,降敕有所更改,以纸贴之,谓之贴黄",通常认为贴黄就是在敕书的错误处贴上黄纸,在黄纸上进行改正,这一结论需商榷。关于唐代贴黄的基本史料见于《唐国史补》:"宰相判四方之事有堂案,处分百司有堂帖……黄敕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123
其他文献
康熙帝一生都非常重视西洋科技,与传教士往来密切。作为个人,他对天主教也抱有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然而作为一个王朝的代言人,在他统治时期内,朝廷对于天主教的政策却不断变化
期刊
京张铁路由“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主持修建,是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干线铁路。该路所需修建经费约为当时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全部为国内自筹。本文拟对清政府在财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