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共并发症多,致死率、致残率高。收治脑出血患者97例,其中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37~89岁,平均61.7岁。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17.5%),男10例,女7例,年龄39~81岁,平均63.4岁。低钠血症12例,高钠血症5例。均在1~8小时内就诊入院。
CT检查: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59例,脑叶出血21例,丘脑出血12例,小脑、脑干出血5例,破入脑室27例。
实验室检查:常规测定血钠值>145mmol/L诊断为高钠血症,<135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调整血压,注意水盐电解质的补充,保护多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结 果
血钠异常出现时间:24小时出现2例(118%),24~72小时出现3例(176%),72小时~7天出现12例(706%)。
脑出血病死率与血钠异常的关系:腦出血血钠正常80例,死亡14例(175%),血钠异常17例,死亡7例(412%),其中低钠血症11例,死亡3例(273%);高钠血症6例,死亡4例(667%),血钠异常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高钠血症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钠血症。
脑出血部位与血钠异常的关系:丘脑出血12例,血钠异常4例,发生育333%,基底节区出血59例,血钠异常11例,发生育186%,脑叶出血21例,血钠异常2例,发生育95%。由此可见丘脑出血血钠异常发生育最高,其次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和小脑出血病例少,未统计到血钠异常。
讨 论
血钠异常出现原因:⑴低钠血症:①因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未鼻饲,摄钠不足;②利尿剂、脱水剂致尿钠排泄增加;③颅内高压致剧烈呕吐,钠丢失增加;④颅内高压、脑中线结构移位、脑水肿等致脑功能严重紊乱,特别是累及下丘脑、垂体,易诱发抗利尿激素、利钠肽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过量致细胞外液增加,稀释性低钠血症,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1,2];利钠肽分泌增加致钠的吸收障碍,致脑耗盐综合征(CSWS);⑤脑功能严重紊乱还可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不足,钠的吸收减少。⑵高钠血症:①因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未鼻饲,摄水不足;②发热、过度通气、大汗等失水过多;③利尿剂、脱水剂、高血糖、高蛋白饮食等失水过多;④脑功能严重紊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出现神经源性高渗血症;⑤肾功能不全可致高钠血症。
治疗:①低钠血症:如果血钠>130mmol/L,可不作特殊处理,以严密观察为主;如果血钠<130mmol/L,则需积极治疗,可以用高浓度的盐补充,注意补钠速度,以血钠升高05mmol/L/小时的速度补充,以免过快出现桥脑脱髓鞘病变。危及生命。若为SIADH,需限制液体入量,并适当用利尿剂,减少细胞外液。若为CSWS,充分补钠、补水。同时严密监测电解质、中心静脉压、红细胞比容的变化。②高钠血症:据病情停用或减量利尿剂、脱水剂;停用一切含钠液体;补夜治疗,可以用5%葡萄糖输注或胃管内注入清水,可按公式:补水量=(实测钠mmol/L-142mmol/L)×体重(kg)×K(K系数男为4,女为3)计算,并根据电解质变化、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量。
干预措施:①本组资料显示,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者,预后差,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高钠血症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钠血症,血钠异常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系,丘脑出血和基底节区出血血钠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血钠异常多出现在病程3~7天。故临床工作中应严密监测电解质变化,特别是丘脑出血和基底节区出血,以及病程3~7天,更应引起注意,早期发现,早期处理。②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与利尿剂、脱水剂有关,应酌情使用,适时减量、停药,同时注意补水、补钠及其他电解质,并复查。③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水盐电解质变化,补足生理需要量,补充丧失量,可经口或(和)静脉途径补给,对进食或不能进食者,应及时鼻饲,从鼻饲管中补充。④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再次加重,除考虑原发病加重外,需注意血钠代谢紊乱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所致的意识障碍加重。
参考文献
1 宋郁喜,刘程远,罗旺胜,脑出血并血钠异常45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05,4(4):237.
2 陈健,于君,姚颖波,等.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及处理.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3):173-174.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97例,男62例,女35例,年龄37~89岁,平均61.7岁。并发血钠代谢紊乱17例(17.5%),男10例,女7例,年龄39~81岁,平均63.4岁。低钠血症12例,高钠血症5例。均在1~8小时内就诊入院。
CT检查: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基底节区出血59例,脑叶出血21例,丘脑出血12例,小脑、脑干出血5例,破入脑室27例。
实验室检查:常规测定血钠值>145mmol/L诊断为高钠血症,<135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常规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调整血压,注意水盐电解质的补充,保护多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等综合治疗。
结 果
血钠异常出现时间:24小时出现2例(118%),24~72小时出现3例(176%),72小时~7天出现12例(706%)。
脑出血病死率与血钠异常的关系:腦出血血钠正常80例,死亡14例(175%),血钠异常17例,死亡7例(412%),其中低钠血症11例,死亡3例(273%);高钠血症6例,死亡4例(667%),血钠异常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高钠血症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钠血症。
脑出血部位与血钠异常的关系:丘脑出血12例,血钠异常4例,发生育333%,基底节区出血59例,血钠异常11例,发生育186%,脑叶出血21例,血钠异常2例,发生育95%。由此可见丘脑出血血钠异常发生育最高,其次为基底节区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和小脑出血病例少,未统计到血钠异常。
讨 论
血钠异常出现原因:⑴低钠血症:①因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未鼻饲,摄钠不足;②利尿剂、脱水剂致尿钠排泄增加;③颅内高压致剧烈呕吐,钠丢失增加;④颅内高压、脑中线结构移位、脑水肿等致脑功能严重紊乱,特别是累及下丘脑、垂体,易诱发抗利尿激素、利钠肽分泌异常,抗利尿激素分泌过量致细胞外液增加,稀释性低钠血症,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1,2];利钠肽分泌增加致钠的吸收障碍,致脑耗盐综合征(CSWS);⑤脑功能严重紊乱还可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醛固酮分泌不足,钠的吸收减少。⑵高钠血症:①因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未鼻饲,摄水不足;②发热、过度通气、大汗等失水过多;③利尿剂、脱水剂、高血糖、高蛋白饮食等失水过多;④脑功能严重紊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出现神经源性高渗血症;⑤肾功能不全可致高钠血症。
治疗:①低钠血症:如果血钠>130mmol/L,可不作特殊处理,以严密观察为主;如果血钠<130mmol/L,则需积极治疗,可以用高浓度的盐补充,注意补钠速度,以血钠升高05mmol/L/小时的速度补充,以免过快出现桥脑脱髓鞘病变。危及生命。若为SIADH,需限制液体入量,并适当用利尿剂,减少细胞外液。若为CSWS,充分补钠、补水。同时严密监测电解质、中心静脉压、红细胞比容的变化。②高钠血症:据病情停用或减量利尿剂、脱水剂;停用一切含钠液体;补夜治疗,可以用5%葡萄糖输注或胃管内注入清水,可按公式:补水量=(实测钠mmol/L-142mmol/L)×体重(kg)×K(K系数男为4,女为3)计算,并根据电解质变化、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量。
干预措施:①本组资料显示,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者,预后差,其病死率明显高于血钠正常,高钠血症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钠血症,血钠异常与脑出血的部位有关系,丘脑出血和基底节区出血血钠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血钠异常多出现在病程3~7天。故临床工作中应严密监测电解质变化,特别是丘脑出血和基底节区出血,以及病程3~7天,更应引起注意,早期发现,早期处理。②脑出血并发血钠代谢紊乱与利尿剂、脱水剂有关,应酌情使用,适时减量、停药,同时注意补水、补钠及其他电解质,并复查。③脑出血患者治疗中应严密监测水盐电解质变化,补足生理需要量,补充丧失量,可经口或(和)静脉途径补给,对进食或不能进食者,应及时鼻饲,从鼻饲管中补充。④脑出血的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意识障碍再次加重,除考虑原发病加重外,需注意血钠代谢紊乱引起血浆渗透压改变所致的意识障碍加重。
参考文献
1 宋郁喜,刘程远,罗旺胜,脑出血并血钠异常45例临床分析.疑难病杂志,2005,4(4):237.
2 陈健,于君,姚颖波,等.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水钠代谢紊乱及处理.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3):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