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小学的硬笔书法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书写习惯不好,教师书法底蕴及指导水平欠缺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深入剖析以上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改变这一现状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书法教学;师资;书写素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59-03
【作者简介】李玉洁,江苏省连云港市殷庄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146)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一、现状扫描
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通过对所在镇及周围十余所农村中心小学的硬笔书法教学进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主要凸显以下问题: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
1.书写态度——漫不经心。翻开学生的硬笔习字册,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用铅笔书写时落笔很轻,笔画随意,描红不能与例字的笔画基本重合,仿写大都变形。中高年级的学生用笔粗细不一,仿写时随心所欲,间架结构不合理。可见,学生对硬笔习字重视不够,书写态度不端正,写出的字与“入体”的要求相差甚远。
2.书写兴趣——索然无味。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很少有学生对学习书法有强烈的兴趣。课余的时间被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班占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只有一本硬笔习字册用来练习。学生完成这本习字册,不是“练”,而是“写”,当作一般的作业完成而已,敷衍了事。不少学生对硬笔字的书写,毫无兴趣可言。
3.书写方法——杂乱无章。走进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硬笔书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的书写姿势不规范,表现在坐姿和执笔姿势;其次,学生的硬笔字不入体,缺乏书写的基本技法。还有,诸如书写行款的不整齐,写每个字不能一气呵成等问题,更是比比皆是。
(二)教师书法底蕴及指导能力欠缺
1.优秀师资——寥若晨星。书法教学要讲究笔法,特别是最后的书写结构要求入体。农村小学中很少有教师受过书法专业培训,硬笔书法理论知识极端欠缺,很多语文教师本身的书写水平就不高,因而就不能恰当地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示范性地指导。
2.关注程度——视而不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阅读教学,很少关注写字教学。即使关注了,也仅仅关注字写得正确与否,缺少写法和行款的指导。
3.评价手段——漠然置之。硬笔书法教学没有评价手段。对于硬笔书法的考查,仅依附于硬笔习字册和语文课堂作业的卷面书写。对于习字册的批改,教师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写法的批注,阅卷时也只把试题的对错当成了评分的唯一标准,降低对书写的要求。因而,硬笔书写的无评价状态,导致了学生的书写水平低下,难以入体。
二、成因剖析
(一)理念多,落实少
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些理念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书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文件多,措施少
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给学校的文件中,关于重视写字教学的文件不断传播与下发,让教师们学习领会并运用,但是落实文件的措施很少。学校的活动,大多偏重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关于书法比赛的活动,几乎鲜有举办。因而,农村小学书法学习氛围不浓厚,导致了学生书写兴趣不高,书写质量难以提升。
(三)认知多,练习少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教学的重心,直接指向上级部门调研的那张考卷。检测什么,教师就训练什么,目的就是应对考查,这导致学习汉字时,教师训练的重点是记住笔顺、理解字义、学会组词,会灵活运用生字词。对于汉字书写的指导,只言片语带过,不会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学生对于汉字的基本的书写规律与技巧知之甚少。
(四)外行多,内行少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能够写一手流利、规范、工整的硬笔字,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生字的写法介绍,多数教师的能力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只会写,不会讲。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大多是语文教师兼任的。多数教师在书法理论方面本就欠缺,又背负着提高孩子成绩的重任,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因而对学生的书写没有更高规格的要求,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书写水平每况愈下。
三、践行措施
(一)环境熏陶——拓展书法教学的外部环境
1.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室的四面白墙和两方黑板,布置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和故事,创设良性的书法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书法魅力的感染;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开辟出书法园地,一方面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硬笔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鉴赏、学习,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业,以激励学生,让他们生发热爱书法的情愫。
2.配备专门的教室。一所学校,要想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应该配备专门的书法教室。随着“书法进课堂”的真正实施,不少学校已经配备了书法教室。在书法教室上课,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利用较短的课内时间,让学生接受专一的书法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举办活动——激起书法学习的内动力
1.作业展评。班级要定期举办作业展评活动。对学生而言,自己的作业被推荐参加展评,不仅能提高自信心,还能激发其他同学赶帮超的劲头,掀起全班同学的练字热情。对学生作业实行星级制度,每两周总结一次,得星多的作业参加下一次展评。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写好字的劲头始终如一。
2.书法比赛。在班级里,每个月举行一次硬笔书法比赛,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硬笔书法比赛,鼓励全班同学参与,现场书写。比赛从两个方面评分:书写姿势和书写质量。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增加比赛的获奖人数,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以及学区的比赛。 3.书法节日。在班级里,设定每月的特定某一天为书法日,以书法为主题,内容可以是书写比赛、书法知识竞赛,书法名家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品味学习书法的乐趣,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和家长参加,让他们从旁观者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活动开展及学生的成长献言献策。一次经典的书法节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祖国的书法文化艺术。
(三)素养提升——提供书法学习的有力保障
1.教学目标要明确。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深刻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以第一学段为例,新课标中提出的年段教学目标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习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书写的具体水平,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拟就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2.教师培训好处多。如今,教师的书法培训日渐增多,正是教师提高书写技能的良好契机。虽然几次短短的书法培训并不能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书写能手,但培训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到书法教学的真正方法。高水平的书法培训能让语文教师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少走许多弯路。
3.书法赛课提升快。以赛代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书法水平。教师练好了三字(粉笔、硬笔、毛笔),了解了书法文化,提升了书写素养,不仅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供了保障。
(四)揣摩教法——设计课堂随文识字的最佳策略
1.随文识字,精心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随文进行生字写法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笔画——单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逐步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把这一策略深入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写好铅笔(钢笔)字”这一板块,在教学中进行相同结构字的分类指导,相同部件字的分类指导,提炼写好不同类别的汉字笔画、字的结构,让学生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和技巧,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多媒体、图画、趣味儿歌等有趣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笔画要领、间架结构,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写字,逐渐入体。如指导“根”字书写时,教师出示儿歌:“写右边,看左边,横折窄窄,竖背挺直,交叉处写捺,捺脚伸出去,脚下像踩了个小球,不落地。”学生觉得很有趣,通过对儿歌的记忆与理解很快掌握了书写规律。
3.多元评价,提升自信。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手段,既要看他现在与以前相比进步的程度,也要看他在书写习惯、书写态度的改观等方面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要看他在书法知识方面获取的多少等等。多元化的评价能不断地激励学生想写字、写好字,提高其写字的热情,增强其内心对成功的体验。
【关键词】书法教学;师资;书写素养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5-0059-03
【作者简介】李玉洁,江苏省连云港市殷庄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146)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一、现状扫描
笔者在农村小学任教。通过对所在镇及周围十余所农村中心小学的硬笔书法教学进行调查,结果不容乐观,主要凸显以下问题:
(一)学生行为习惯的外在表现
1.书写态度——漫不经心。翻开学生的硬笔习字册,不难发现,一、二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用铅笔书写时落笔很轻,笔画随意,描红不能与例字的笔画基本重合,仿写大都变形。中高年级的学生用笔粗细不一,仿写时随心所欲,间架结构不合理。可见,学生对硬笔习字重视不够,书写态度不端正,写出的字与“入体”的要求相差甚远。
2.书写兴趣——索然无味。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很少有学生对学习书法有强烈的兴趣。课余的时间被形形色色的课外辅导班占用。语文课堂的时间,只有一本硬笔习字册用来练习。学生完成这本习字册,不是“练”,而是“写”,当作一般的作业完成而已,敷衍了事。不少学生对硬笔字的书写,毫无兴趣可言。
3.书写方法——杂乱无章。走进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学生的硬笔书写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学生的书写姿势不规范,表现在坐姿和执笔姿势;其次,学生的硬笔字不入体,缺乏书写的基本技法。还有,诸如书写行款的不整齐,写每个字不能一气呵成等问题,更是比比皆是。
(二)教师书法底蕴及指导能力欠缺
1.优秀师资——寥若晨星。书法教学要讲究笔法,特别是最后的书写结构要求入体。农村小学中很少有教师受过书法专业培训,硬笔书法理论知识极端欠缺,很多语文教师本身的书写水平就不高,因而就不能恰当地对学生的书写进行示范性地指导。
2.关注程度——视而不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关注学生的写字姿势与习惯。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阅读教学,很少关注写字教学。即使关注了,也仅仅关注字写得正确与否,缺少写法和行款的指导。
3.评价手段——漠然置之。硬笔书法教学没有评价手段。对于硬笔书法的考查,仅依附于硬笔习字册和语文课堂作业的卷面书写。对于习字册的批改,教师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写法的批注,阅卷时也只把试题的对错当成了评分的唯一标准,降低对书写的要求。因而,硬笔书写的无评价状态,导致了学生的书写水平低下,难以入体。
二、成因剖析
(一)理念多,落实少
写好汉字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因而,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在实际教学中,落实这些理念的教师不多。大多数教师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书写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文件多,措施少
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给学校的文件中,关于重视写字教学的文件不断传播与下发,让教师们学习领会并运用,但是落实文件的措施很少。学校的活动,大多偏重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等,而关于书法比赛的活动,几乎鲜有举办。因而,农村小学书法学习氛围不浓厚,导致了学生书写兴趣不高,书写质量难以提升。
(三)认知多,练习少
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中,几乎所有教师教学的重心,直接指向上级部门调研的那张考卷。检测什么,教师就训练什么,目的就是应对考查,这导致学习汉字时,教师训练的重点是记住笔顺、理解字义、学会组词,会灵活运用生字词。对于汉字书写的指导,只言片语带过,不会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书写练习,学生对于汉字的基本的书写规律与技巧知之甚少。
(四)外行多,内行少
小学语文教师,大多能够写一手流利、规范、工整的硬笔字,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于生字的写法介绍,多数教师的能力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了:只会写,不会讲。农村小学,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大多是语文教师兼任的。多数教师在书法理论方面本就欠缺,又背负着提高孩子成绩的重任,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带领学生进行书法练习,因而对学生的书写没有更高规格的要求,这直接导致学生的书写水平每况愈下。
三、践行措施
(一)环境熏陶——拓展书法教学的外部环境
1.让教室的墙壁会说话。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室的四面白墙和两方黑板,布置一些书法名家的作品和故事,创设良性的书法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受到书法魅力的感染;还可以在教室的一角,开辟出书法园地,一方面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硬笔书法家的作品供学生鉴赏、学习,另一方面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作业,以激励学生,让他们生发热爱书法的情愫。
2.配备专门的教室。一所学校,要想在整体上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应该配备专门的书法教室。随着“书法进课堂”的真正实施,不少学校已经配备了书法教室。在书法教室上课,可以排除外界的干扰,利用较短的课内时间,让学生接受专一的书法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举办活动——激起书法学习的内动力
1.作业展评。班级要定期举办作业展评活动。对学生而言,自己的作业被推荐参加展评,不仅能提高自信心,还能激发其他同学赶帮超的劲头,掀起全班同学的练字热情。对学生作业实行星级制度,每两周总结一次,得星多的作业参加下一次展评。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写好字的劲头始终如一。
2.书法比赛。在班级里,每个月举行一次硬笔书法比赛,能够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硬笔书法比赛,鼓励全班同学参与,现场书写。比赛从两个方面评分:书写姿势和书写质量。奖项设一二三等奖,增加比赛的获奖人数,让每个同学都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对于获得一等奖的同学,鼓励他们参加学校以及学区的比赛。 3.书法节日。在班级里,设定每月的特定某一天为书法日,以书法为主题,内容可以是书写比赛、书法知识竞赛,书法名家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品味学习书法的乐趣,感受书法的无穷魅力。还可以邀请学校有关领导和家长参加,让他们从旁观者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为活动开展及学生的成长献言献策。一次经典的书法节日活动,能够激发学生进一步热爱祖国的书法文化艺术。
(三)素养提升——提供书法学习的有力保障
1.教学目标要明确。语文教师对写字教学要有明确的目标,深刻领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以第一学段为例,新课标中提出的年段教学目标为:“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习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本班学生书写的具体水平,因材施教,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设计可行的教学方法,拟就有效的指导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2.教师培训好处多。如今,教师的书法培训日渐增多,正是教师提高书写技能的良好契机。虽然几次短短的书法培训并不能使每位教师都成为书写能手,但培训能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学习到书法教学的真正方法。高水平的书法培训能让语文教师在硬笔书法教学中少走许多弯路。
3.书法赛课提升快。以赛代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书法水平。教师练好了三字(粉笔、硬笔、毛笔),了解了书法文化,提升了书写素养,不仅能在竞赛中脱颖而出,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为大面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供了保障。
(四)揣摩教法——设计课堂随文识字的最佳策略
1.随文识字,精心指导。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随文进行生字写法指导,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笔画——单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顺序,逐步对学生进行写字训练,把这一策略深入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写好铅笔(钢笔)字”这一板块,在教学中进行相同结构字的分类指导,相同部件字的分类指导,提炼写好不同类别的汉字笔画、字的结构,让学生逐步掌握书写的规律和技巧,不断提高书写水平。
2.创设情境,提高兴趣。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字特点利用多媒体、图画、趣味儿歌等有趣的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笔画要领、间架结构,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识字、写字,逐渐入体。如指导“根”字书写时,教师出示儿歌:“写右边,看左边,横折窄窄,竖背挺直,交叉处写捺,捺脚伸出去,脚下像踩了个小球,不落地。”学生觉得很有趣,通过对儿歌的记忆与理解很快掌握了书写规律。
3.多元评价,提升自信。对学生书写水平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手段,既要看他现在与以前相比进步的程度,也要看他在书写习惯、书写态度的改观等方面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要看他在书法知识方面获取的多少等等。多元化的评价能不断地激励学生想写字、写好字,提高其写字的热情,增强其内心对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