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类图书出版的隐患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宽松使人们开始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源于这样的追求和期待,生活类图书近年来不知不觉走俏书市。这其中既有生活时尚书,也有保健育儿书、健康饮食书等。当当网2006中国图书销售榜非小说类Top50的第一名便是引进版生活类图书《人体使用手册》,而且在这个排行榜中,生活类图书占据了近30%的席次。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580家出版社中,涉及生活类图书出版的出版社就有530家,所占比例高达91.4%。可见生活类图书已经成为图书市场成长性最好的领域之一。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我国生活类图书脱颖而出呢?随着全民收入及购买力的普遍提高,人们在生活质量及精神享受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种需求无疑刺激了饮食、保健、旅游、美容美发及心理解压等生活类图书的出版。另一方面,生活类图书叙述的大众化、通俗化和实用性也是导致其畅销的一个原因。在当今快节奏的、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以往那种经典的、高雅深奥的文化,与社会大众快速达到目标、快速见到功效的要求相比,已不相适应,因而通俗明快、生动有趣、具有直接实用性的大众生活类图书迅速崛起。
  
  生活类图书的四大危机
  以通俗性、实用性为基本导向的生活类图书,在短短几年里制造了一本又一本畅销书。但是,生活类图书的出版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跟风出版,内容重复目前的生活类图书选题缺乏创新性,图书选题的简单模仿、跟风炒作以及盲目扩大规模,使原本具有代表性的优秀选题被同化。《人体使用手册》畅销不久,市面上便出现了《身体使用手册》、《人体使用手册全集》、《图解人体使用手册》等众多的“孪生兄妹”。
  出书太快,质量下滑随着生活类图书的畅销,一些书商和不负责任的出版社为了抢占市场,出版了很多质量不高的生活类图书,造成了生活类图书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例如,最近出现的“食物相克”图书,两本相同主编的书,书中说法却自相矛盾。黄瓜和花生这个组合,一本介绍“食物相克”,一本介绍“食物相宜”,读者看了不免疑惑顿生。
  伪书猖獗,恶果自食和经管、励志类图书一样,生活类图书也是伪书的重灾区。以心理自助书为例,一些没有一点心理学背景的人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就能拼凑出一本心理自助书来,封面上再印上一些虚假宣传语,作者摇身一变就成了著名心理学家。这种大量注水、东拼西凑之作,必然使读者在大呼上当之后,对此类图书敬而远之。
  品牌效应,有待加强现在的图书市场竞争激烈,生活类图书的选题、出版形式多有雷同,很多出版社的品牌意识尚有欠缺。以饮食菜谱书为例,虽然目前市场上此类图书品种繁多、印装精美,但真正以品牌意识引领图书策划的,却只有轻工社、青岛社、纺织社、吉林科技社等少数几家出版社,国内生活类图书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效应。
  
  生活类图书,何去何从
  对于涉足生活类图书出版的出版机构而言,目前重要的是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进一步细分读者,进行精确的市场定位以饮食菜谱书为例,我们可以将读者划分为不同的年龄层次,为他们量身定做最适合的饮食菜谱书。浙江科技出版社就针对不同饮食群体,分别推出了《学生烹饪入门》、《少女成长养颜食谱》、《新娘入厨房》、《成熟女性保养食谱》。我们还可以按照地域划分,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可以提供引进版的、图片较多的高端饮食图书,而对于欠发达地区则提供信息量较大、普通纸张印制的家常菜谱和特色菜谱。
  注重图书实用性与时尚性的结合对于生活类图书而言,实用性是最基础的要素,再加上时尚元素将是锦上添花。像市面上不断涌现的有关街舞、香水鉴赏、舍宾、足浴、指甲彩绘、芳香SPA等内容的图书,精致漂亮的封面与时尚话题相得益彰,受到不少读者的追捧。但目前品质高的时尚生活类图书多是引进版,国内原创的佳作不多。
  加强生活类图书的版权引进在版权引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引进版生活类图书在引领潮流的同时,也要和国人生活水平和实际情况相适应。一本引进版畅销书往往和它所在国、所在地区某一个时期时事变化、生活习惯、时尚导向、情感诉求有关,未必同样适合中国。例如美国2003年非虚构作品类畅销书《新饮食革命》,被中国青年出版社以较高的版税争得版权后,销售情况却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拓展生活类图书的销售渠道生活类图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和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不仅要在传统的新华书店系统进行销售,还要特别加强人流量大的大型超市、商场和社区便利店的铺货。近年来,生活类图书在超市的销售情况比较乐观。很多读者喜欢在超市购物的同时,顺便购买这类比较轻松、实用的生活类图书。而引进版生活类图书漂亮的版式和精美的图片经常会成为这些读者的首选。
其他文献
<正> 气血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血与气,一阴一阳,相互依存,关系密切。气可以生血、行血、统血,血可以载气运行。《血证论》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