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面对人生的“水池”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Z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小白鼠放到一个装满水的水池中心。这个水池尽管很大,但是依然在小白鼠游泳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小白鼠落入水后,并没有马上游动,而是转着圈子,发出“吱吱”的叫声。小白鼠是在测定方位,它的鼠须就是一个精确的方位探测器——叫声传到水池边沿,声波又反射回去,被鼠须探测到,借以判定水池的大小、自己所在的位置,以及离水池边沿的距离。它尖叫着转了几圈以后,不慌不忙地朝选定的方向游去,很快就游到岸边。
  实验者又把另一只剪掉鼠须的小白鼠放入水中。小白鼠又发出“吱吱”的叫声,但是,由于“探测器”不在了,它探测不到反射回来的声波。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
  关于第二只小白鼠的死亡,心理学家这样解释:鼠须被剪,小白鼠无法准确测定方位,看不到其实很近的水池边沿,以为自己无论如何是游不出去的,几分钟后,筋疲力尽的小白鼠沉至水底,淹死了。

  心理学家最后得出结论:在生命彻底无望时,动物往往强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叫“意念自杀”。第二只小白鼠不是被剪掉鼠须而死的,而是被那“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的意念淹死的。
  心理学上还有这样一个关于大白鼠的实验:
  将大白鼠放进装满水的水池中,看它们拼命挣扎求生能坚持多长时间。实验结果发现,大白鼠一般能维持在8分钟左右。接下来,同样的水池中再放入一只大白鼠,在它挣扎了5分钟左右的时候,在水池里放入一个可以让它爬出水池的跳板。这只大白鼠得以活下来。若干天后,再将这只大难不死的大白鼠放入同样的水池,结果奇迹出现了:这只大白鼠竟然可以坚持了24分钟!
  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一般情况的大白鼠,因为没有逃生经验,只能凭自己本来的体力来挣扎求生,8分钟是它的极限。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大白鼠,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出去,这使得它能够突破生命极限,创造奇迹。这种精神力量,就是希望的力量。
  你看,因为绝望,就会意念自杀;因为希望,就会创造生命奇迹。
  让我们不能不警醒的是,这样的事情,不仅发生在动物的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发生在我们人类的身上。
  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白鼠们所遭遇到的“水池”,那就是所谓的逆境、困境,或者说厄运。但这都不是绝望的处境,这个世界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一切,都看你的心怎样选择:是陷于绝望,还是永怀希望。
  面对人生的“水池”,有的人就像被剪掉鼠须的小白鼠一样,心中无限夸大自己所遭遇的逆境,以为横亘在面前的是厄运的海洋,“无论如何也游不出去”。由于对处境感到彻底绝望,而放弃了最后一搏的信念,松开了不该也不能松开的手,任满腔的理想、抱负、雄心壮志,全部淹死在很浅很窄根本就不足以伤害到自己的“水池”里。
  面对人生的“水池”,有的人却像那只获得逃生经验的大白鼠一样,心中有一种不倒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让人生的路走得更远,乃至创造人生的奇迹。更重要的是,人比动物更幸运的是,人是自己命运最终的主宰者,救自己的跳板就在自己心里。只要心存希望,就有人生的奇迹在前方。
其他文献
综合应用流体包裹体法和盆地模拟法,恢复了东濮凹陷北部沙三段古压力,并分析了成藏期油气运聚动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超压分布受构造格局、沉降中心、生烃中心控制明显
网络信息时代,手机、电脑轮番轰炸,眼睛想休息片刻都困难。突发的黄斑出血水肿并不在少数,症状不难鉴别。如果出现一眼(双眼同时较少)视力不同程度下降,眼前中央暗影,明显影响视物,视
由于不少颅内疾病均有头痛、抽搐、昏睡、昏迷、呕吐等表现,仅靠这些“共性”表现作依据,往往容易误诊,因此就需要进行“脑海”探险,抽取少量脑脊髓液(CSF)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结合分析,那就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确的诊断。  脑子“有水”才正常  人们常常用“脑子进水”来形容思维不正常的人,而实际上,脑子“有水”才是正常状态。众所周知,汉语中的“脑海”即“脑子”的意思。从人体解剖生理学的角度看,脑
感冒不起眼,但这个平时不起眼的小病也有可能引发肾炎。最近这事就让寇先生遇到了:48岁的寇先生,因感冒引起发烧,就随便吃了几天感冒药,可过了1周,发烧等症状不仅未见好转,反而出现了乏力、腰酸痛等症状,到医院做检查发现,尿液潜血3 、尿蛋白2 ,医生诊断为急性肾炎。  感冒常见,有些人一感冒就服用家里的“备用药”,如果不加辨别,盲目服药,可能造成肾脏损害。因为多数感冒药里含有一些解热镇痛的成分,一旦患
痰是一种异常分泌物,积聚在体内时间一久,就可能引起发烧。因此,痰是需要咳出来的,尤其是黄痰(通常是因鼻窦炎或呼吸道感染导致肺部、支气管出现炎症)和黄绿痰(肺、支气管的慢性炎症
情绪不光对预防心脏病很重要,对本身已有心脏病的患者来说,情绪管理同样非常不可缺少。北京朝阳医院心脏科曾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的综合评分,情绪障碍的发生率高达45%,而且情绪障碍评分越高的患者病变越重。  因为内在和外在因素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持续收缩,血压升高,从而使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脏功能不全现象,严重影响预后。所以精神心理因素和心血管疾
步入老年,有些人常会感觉心跳或心慌,且伴有左胸部心前区不舒服的感觉,这也许就是心悸来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悸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其所患心悸既可作为心脏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反映心脏病的病程发展到某种程度;也可单独出现,成为唯一的心脏异常。由于老年人心悸多是器质性的,功能性比较少见,故老年人发生心悸应引起高度重视。  老年人发生心悸有“三多”的特点。  一、原因多  关于心悸发生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
有限应变测量是研究岩石变形特征的重要研究内容。为了提高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的精度与速度,改变手工测量岩石有限应变耗时、枯燥的状况,应用多重图像限制的自动种子区域生长算
一套在减肥人士中流行的“相扑蹲”养生操,您想试试吗?坚持练习,可柔软骨关节,延年益寿。  具体做法:  上身挺直,双腿打开比肩稍宽,双手放置在胯骨处。收臀,脚尖向外侧,膝盖方向与脚尖相同,腰部慢慢下落。小腿与地面垂直,身体重心放在脚踝下方处。  第一式:腿部伸展  1.由腰部下蹲基本姿势开始,腰部下落,腿部向身体侧方跨出半步至1步。  2.上半身保持挺直,左右移动身体重心,拉伸腿部。弯曲腿的脚跟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