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融术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的对比

来源 :中国肺癌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肿瘤,不同治疗方式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比较消融术和亚肺叶切除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的生存期,分析该两种治疗方案对早期肺癌患者预后生存的不同影响。方法运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数据库(Th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我们从2004年1月-2015年12月之间筛选了符合条件的Ia期NSCLC患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普及,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发病率明显上升。肺结节良恶性评估对肺结节诊治决策至关重要。许多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模型已被开发,这些模型基于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来评估肺结节恶性概率。近年来,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模型在国内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基于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模型研究,重点关注在中国患者群体中模型的建立或验证情况,综述肺结节恶性概率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并为模型未来发展提出思路。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是一种负性调节因子抗体,激活T细胞发挥免疫治疗抗肿瘤作用的同时,也可引起免疫相关的不良应答,从而诱导出一系列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在这些irAEs中,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致死率却明显高于其他不良反应,接近50%,临床医生应用ICIs时应提高警惕,但目前ICIs相关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结合近期ICIs的研究成果对ICIs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