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孔子时期就已经出现过,这是最早对学习迁移的一种解释。但有这样的现象我想大家一定见过:早已经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不知道怎样抬一张桌子省力(高考时天天练习受力分析);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不知酒精可以洗去不小心划在衣服上的油笔印记(每张卷子会考到相似相容原理);甚至有些学生学过甲烷后仍然无法总结出烷烃的某些性质。同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观察到: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驶摩托车,学会了立体几何有助于我们学习晶体结构知识……这些都是些常见的迁移现象,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就需要学生能够将学习的内容主动而有效地迁移,尤其是需要在生活中主动有效地迁移。现代教育中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已经成为各学科的重点讨论问题,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
一、建构良好的生活化学认知结构是迁移的根本
教学能否产生迁移,依赖于学生最终能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知识结构。除了提供科学的教材教学结构,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的教学,激活学生原有知识认知结构,注重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外,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更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化学就难以贴近生活,也违反了STS教学思想。最为简单的例子,面包与饼干不能同时放在一起,面包含水分较多,如果两者放在一起,面包变硬,饼干也会失去酥脆。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并不会去思考。
二、归纳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
归纳概括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要只重视于书本中的定义内容,要特别重视教材中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的总结。例如初中化学中所涉及到的总结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很多教师往往都是利用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制取的二氧化碳来证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其实菜窖中发生的事故完全可以达到这个实验的教学目标。菜窖中发生死亡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其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还加强了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事后再鼓励学生考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迁移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以加强新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例如学生学到铁的某些物化性质,一定不要让他只拘泥于此,要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性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行车链条容易生锈就因为化学腐蚀所致,铁要想生锈要有氧有水,学生都知道给链条注油就可以解决,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车身就不容易生锈?为什么链条不采用车身的材料呢?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演绎得更完美,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
四、注意化学思想的迁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共同的、普遍的规律和原则,同时又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化学是哲学具体学科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化学思想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好多看似与化学无关的内容也可以用化学的理论去说明。例如“万事开头难”,在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章节就有一个很通俗易懂的解释:化学反应初始阶段要冲破一个能垒才能反应,这个能垒的能量要大于以后反应的能量,所以反应的初始阶段是很困难的。运用这样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迁移在学习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注重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应考。在充分理解迁移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并有利于迁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强迁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二中学)
一、建构良好的生活化学认知结构是迁移的根本
教学能否产生迁移,依赖于学生最终能否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知识结构。除了提供科学的教材教学结构,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的教学,激活学生原有知识认知结构,注重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外,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固性更是需要注意的地方。不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化学就难以贴近生活,也违反了STS教学思想。最为简单的例子,面包与饼干不能同时放在一起,面包含水分较多,如果两者放在一起,面包变硬,饼干也会失去酥脆。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多学生并不会去思考。
二、归纳概括能力、总结能力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
归纳概括和总结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要只重视于书本中的定义内容,要特别重视教材中与生活有关的知识的总结。例如初中化学中所涉及到的总结二氧化碳性质的时候,很多教师往往都是利用向盛有阶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制取的二氧化碳来证明其密度比空气大。其实菜窖中发生的事故完全可以达到这个实验的教学目标。菜窖中发生死亡事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其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加强了学生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还加强了化学与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联系,事后再鼓励学生考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迁移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以加强新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促进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演绎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例如学生学到铁的某些物化性质,一定不要让他只拘泥于此,要引导他们利用这些性质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行车链条容易生锈就因为化学腐蚀所致,铁要想生锈要有氧有水,学生都知道给链条注油就可以解决,但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车身就不容易生锈?为什么链条不采用车身的材料呢?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演绎得更完美,真正做到来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
四、注意化学思想的迁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共同的、普遍的规律和原则,同时又是观察、分析、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化学是哲学具体学科的一个分支,也就是说化学思想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学科,在生活中好多看似与化学无关的内容也可以用化学的理论去说明。例如“万事开头难”,在物理化学中的化学反应活化能的章节就有一个很通俗易懂的解释:化学反应初始阶段要冲破一个能垒才能反应,这个能垒的能量要大于以后反应的能量,所以反应的初始阶段是很困难的。运用这样的思想去思考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作为化学教师,我们理应充分认识到迁移在学习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注重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应考。在充分理解迁移的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在每一项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创设生活中可以遇到的并有利于迁移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强迁移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会昌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