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每位教师教学中的根本任务,信息技术教学中需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学用相长。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信息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立足信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建设;教学实践
  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让社会生产方式及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加快了全球性知识技术的更新创造,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更是提出了一个新挑战。培养信息素养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教学重点,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课程设置层次低,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无法进行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本文从信息素养概念出发,凭多年教学经验对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及教学策略给出相应建议。
  1信息素养相关概念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来讲,核心素养为信息素养。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信息素养主要指的是信息的意识、能力及道德:①信息意识指的是个人对于信息的敏感程度,是个人依照自身觉察力还有判断力对所获得的综合信息进行有目的的筛选、分析,并进行有效吸收的一个过程。信息意识为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养的“温床”,能逐渐加深学生信息形成能力,为信息素养中的重点。信息意识养成后,学生就能够对当前最新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意识地关注,并对这些知识第一时间掌握,日后遇到这方面问题时就能轻松解决;②信息能力指的是在遇到信息问题的时候,能够运动信息技术知识去进行信息检索、进行信息整合、进行信息扩展解决的能力,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主要需要侧重对学生这三种信息能力的培养;③信息道德指的是在信息活动进行时个人所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发展飞速,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个人信息窃取、网络黑客、网络诈骗等问题,而要抵制这些问题需要用相应的道德规范来约束。信息意识、信息能力还有信息道德三者是互相作用,相辅相成的,信息素养是确保信息社会能够稳步发展的基础。
  2核心素养视角下的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同其他课程比较来说存在明显差异,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培养,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对课程进行建设,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建立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率。
  2.1转变教学思想,提高教师理论素养
  多元建构理论给我国带来了新型人才观,在这种理论下,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IQ,更应多重视学生MI(Multiple Intelligence)及特殊才能。
  2.2任务驱动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新课标理念之下,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已经不单单是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学生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教学需要充分并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设定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及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学习。课程设置中,教师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学目标设置教学情境,在任务驱动下充分培养学生信息核心素养。
  如在“图像处理”课程讲解中,我会先给学生拿出几张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随后给大家展示相应处理后的照片,让大家对图片进行对比,对比哪种照片效果更好。随后给大家讲述怎样通过photoshop对图片进行处理,包括图片的旋转、图片裁剪、图片亮度调整、图像大小调整、图片格式转换、添加文字及滤镜应用等等。讲述完毕后给学生布置课堂任务:让他们从本地磁盘D里的素材文件夹里找一副自己比较满意的图片,用photoshop进行以下处理:①将图片旋转;②将图片裁剪到合适的区域;③在图片上适当添加文字;④将图象大小设置为400*300像素。给图片选择适当的滤镜效果;⑤将图片以自己名字为文件名保存到D盘中,保存格式为JPG。让学生们带着任务去学习,学生完成后,任意打开两个学生作品,让学生实际操作讲解图片进行了哪些处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馈评价,让学生在展示作品中不仅能够获得成就感及自信息,同时也能激发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
  2.3分层教学下的因材施教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时,教师将信息核心素养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体上的差异,按照学生个体状况进行因材分层教学,这样教学下,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情境下,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对学生信息素养进行强化。将分层教学充分融入到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对不同基础学生进行课程吸收学习需求,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信息能力,让学生以后能够将信息技术学得更好。
  2.4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综合评价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好综合评价,教學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综合评价效果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对教学策略进行阶段性调整,从而让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按照既定教学要求对学生实施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同时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操作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在小组讨论后,根据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给出最终评价结果,且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包含操作能力,还需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等,需要让学生能够从综合评价中发现自己不足,并能够对不足给予正确指导,不断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信息素养上的优化培养。
  3结语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在多元建构主义理论下建立教学观,能让教师对教学思想进行转变,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信息技术同社会各个领域间的相互融合导致了信息数据量的快速增长,而这些信息数据对人们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将信息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及信息道德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去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立足信息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数字化的合格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李达.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南通市金沙中学“品质课程”建设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6,29(12):81-83.
  [2]谭鑫之.构建红星课程,丰润核心素养——江苏省连云港市班庄中心小学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江苏教育,2016(22):51-52.
  [3]钟东.立足核心素养,加强高中学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J].课程教学研究,2016(12):83-86.
其他文献
摘要:放眼世界,我们就会发现这么一个规律性现象,即科学技术越发达越先进的国家,就越重视写作。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语文教材,指导学生写作成了必需。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五度”训练。“五度”即:广度、准度、高度、密度、适度。  关键词:练广度;练准度;练高度;练密度;练适度。  毛泽东在延安时说过,“一个干部要‘能读会写’,这是从事其他各项工作、学习活动的基础,”而且强调指出,“没有这个基
摘要:教材在任何的教学形式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对教材进行不同的处理。教材处理也就是“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所以教材处理的艺术就是科学地、动态地、机智地组织教学内容的艺术。就是提炼与组合的教学的艺术。然而,不同地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是不一样的,很多老师的教学过程就是“教教材”的过程,如何做到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尝试性的研究。  
情境--陶冶教学策略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这是一种用于情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理念下,如何开展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摆在许多教师面前的问题。课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提供学生创新的条件、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科学课堂创新精神课堂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床草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就是说创新并不神秘,不要谈创新则色变,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
摘要: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目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由何体现?教师应在敬业奉献中体验成功与快乐,职业幸福感应和教师自身的荣辱观、师风师德紧密联系在一起,它是远离功利的,并可以使我们从生活的喧嚣和浮躁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的宁静和充实的一种精神感受。  关键词:教师 职业幸福感 敬业  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业,其专业性不仅体现在传播知识文明的功能上,不能等同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奏响“最强音”、凝聚“正能量”、注入“文化魂”。由此可见,“传递好声音、凝聚正能量”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认清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才能为发展汇聚正能量,营造强气场。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宣传思想文化;社会正能量  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建立专项维修资金对提高和保持房屋完好率,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保障房屋安全
期刊
【摘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钻井成井工艺就会对出水量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再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是以此为主题,来进行探析的。  【关键词】施工 钻井 出水量 分析 措施  在钻井成井的施工中,有着多种工艺,这些工艺会对出水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钻井成井时,会有一些风险存在。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原因,要以这些原因为依据,来制定出相对应的对策。这些对策的效果如何,只有切实
随着征地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土地征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方面彰显了征地机构在土地征收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对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