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召开的11月,
北京刚经历了一场初雪,天气随之转凉。
我从美国回来不到三个月,
并且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北京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我的单位就在长安街边上,远远眺望,
可以见到人民大会堂雄伟的身姿。
那里,2270名全国各地到来的党代表正在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
对刚开始在北京生活的我来说,五年一次的全党大会从来没有那么鲜活过。这是全城上下人们口耳相谈的主题,也带来了京城所有地铁站明显加强的安保,报章清一色头条报道的版面。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度高涨,不仅仅是因为参政议政意识渐浓,更是因为这些年间中国仿佛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正在踌躇、踱步,思索下一步的方向。自2002年胡温上台伊始,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从汶川地震,奥运会成功举办,再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出口贸易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2012年间,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经历了换届选举。人们在选出带领自己的领袖同时,也在追问,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十八大注定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然而,温故可知新,审视过去的十年或许能更好地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和自己的生活都经历了什么,品鉴得失,知而后行。
过去的这十年,毫无疑问,是惊心动魄的十年。要我来分,两段时期两个主题主导着这十年。第一段是从2002年~2008年,中国迅速崛起,享受加入WTO的红利,在国内建设和海外投资的共同驱动下经历了年均8%以上的经济增长,而全球也以繁荣发展为主题。第二个阶段,金融危机让人们的美梦破灭了,西方透支发展的恶果终究显现,波及中国。而在这宏大历史的叙述下,是一个个鲜活人生的走向。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剧烈转折的2008年,我在海外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活。我只希望这海内外生活的经历能让我有新的视角,更看清十八大继往开来的重要性。
繁荣的五年
纵观胡温政府在第一阶段提出的核心纲领,科学发展观当属重中之重,这也是应对当时形势的必要举措。2002年开始,世界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9·11事件震惊了美国人,让他们突然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仇恨,这样的能力可以让他们为之骄傲的城市纽约笼罩在废墟的浓烟里。文明的冲突成为了现实,遗憾的是他们以仇恨回应仇恨,从此卷入了战争8年多的泥潭。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则在全国上下为新的规则和深化的经济改革做好准备。在这个时候,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改变过去粗放污染的发展正当其时。也乘着美国无暇东顾的时节,中国维持了迅速的发展,更在这个时候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回应世界对我们的质疑。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留学生多了起来。当年本科出国是绝对的难事,不但没几个人听说过SAT,没几个高中生会想考托福,光是邮寄材料,和大学沟通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吸引着学子寻找世界顶尖大学,而海外学校也将目光投向了逐步开放的中国,于是在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了国门,而且逐年低龄化。2010~2011学年期间,在美中国大陆本科生已经达到5.7万人,较上年增幅43%。以至于今天,在人们开始反思是不是越早把孩子送出国越好。
可以说,这五年多的增长、开放、改革,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发展的好处,也让不少国人走出去,开眼看世界。没有这些年奠定的财富基础,大处来说不会有奥运会举世瞩目的辉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处来说,我想我也不会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能前往美国学习。
在我们的留学生圈子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国后爱国意识变得分外浓厚。2008年奥运全球火炬传递时,一些人针对这项活动发起了破坏,其本意或许是想向中国人民传递他们的主张,但不得不说结果适得其反。在火炬途径的城市里,有破坏,就有自发的保护,留学生组织起来维护传递的顺利进行,并且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甚至有不少同一个城市的留学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互认识的。
在我抵达美国时,奥运已经落幕。但我的学长们仍然向我讲述起当时的盛况,在一个大型公立学校里就有上千的留学生打出横幅,在校园里集会表达对祖国盛会的由衷祝福。这一代2000年后出国的学生正以他们的方式崭露头角。和研究生阶段出国的前辈们相比,我们更加年轻化,在本科时就来到西方国家,在激荡、多元的土地上面临着世界观的重塑,有时难免彷徨、孤独。这时候,赢得世界目光的祖国成为了维系我们之间关系的纽带,共同倚靠的坚实后盾,让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共同的身份。伴随着对故乡的思念,也无怪乎我们的爱国意识尤其高涨。
危机骤降的后08时代
自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引爆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回传到了新兴市场国家。那一年,从美国开始,房价崩溃,次贷资金链断裂,连累金融巨鳄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相继破产,继而传导至实体经济,零售,工业产出以及外贸都剧烈下降。余波未平之际,欧洲又相继出现主权债务问题,全球经济在金融市场的拖累下疲弱不堪。
我初到美国之时,正是这个全球第一强国的衰退谷底。感恩节假期和圣诞节里,曾经熙攘的街头也变得冷清了起来,芝加哥市中心的大型百货开始了大幅度的减价,却应者寥寥。就连学校也不得不大幅削减奖学金和科研经费,来弥补学校资产的减损。贫民区的萧条则更加直观。在公车上途径贫民黑人区时,可以看见饱受失业困扰的社区大多数房屋都年久失修,街上只有无业者游荡的身影。我们也曾经自驾游历美国,当来到汽车城底特律时,市中心的萧条冷清让我们大吃一惊。金融危机中,需要美国政府出手拯救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进行了大量裁员,这座汽车城也受到了拖累。
反观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过去十多年的大量投资使得不少城市的设施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不少大城市的地铁,道路等基建相比于美国也并不逊色。芝加哥和纽约的公共铁路系统都有了百年的历史,但依然没有翻修。美国的土地流转、开发也比较缓慢,社区的翻新都要经过大量复杂的程序,也使得中国的效率看起来超乎他们的想象。 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全球化的环境下,金融危机抛给中国的,是一个棘手的包袱。而此前过热增长的隐患也逐渐浮现出来,给政府一个两难命题。投资过热需要削减,但消费短期内难以提振,对外方面光以美国为例,贸易额在2009年就下降了将近1/6,各种社会矛盾也在经济下行期间日益凸显。领导层必须要扛住巨大的压力,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
除了经济的挑战,政治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困难同样不少。毕竟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之中,不像美国那样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整个国家有一整套成熟的司法体系处理解决大大小小的社会矛盾。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正是希望在新时期应对社会涌现出的大小矛盾。城乡之间的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基础薄弱、官员腐败,这一个个挑战都摆在眼前,也只有从这个国家走出来的人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些问题的艰难。
但海外的留学生在西方报纸上看到的更多是发达国家的惶恐。人们第一次发现欧盟可能解体;欧洲国家可能破产,欠债不还;美国政府举债过多,甚至在2011年一度面临停运。西方正在寻求中国的援助,中国的资金,中国带去的消费,一时间,仿佛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
前行!
明眼人却都可以看出来过头的吹捧大抵只是捧杀罢了。且不论前述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光是当年投下的4万亿刺激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是不得不为的刺激政策,却也带来了巨大的过热、通胀风险,使得执政者必须如同踩钢丝一般走好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年里,不单是深受金融危机拖累的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全世界都在左右为难,全世界人们都在观望,追问,我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但在追问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从来不曾止歇,这也是我感激自己留学经历的原因——在这几年内,我走过了美国、欧洲、南美,当然还有我的祖国;在这些游历经历里,我看到了各国百姓在逆境和未知中的顽强。安第斯山下的集贸市场里人们热烈地讨价还价,南法国海岸边人们在危机中保持着淡然微笑,四川震后重建的村落里人们放下过去,开始崭新的生活。当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命运转变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都放在大千世界的背景下看,多少愁绪都烟消云散。
毕竟,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十八大召开的前几天,美国人向奥巴马投下了信任票,给他再多四年的时间实现他承诺的改变。随后是紧锣密鼓的十八大。在大会落幕后,人民大会堂也恢复了平静。大步走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向久等的记者们挥手问好,新一届的领导人站在台上自信地迎接世人的目光。这个国度的田野阡陌上,高楼广厦间,街头巷尾里,人们注视着新的领导集体上台,在悄然间见证着历史的前行,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是身居庙堂之高者的重担,又何尝不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婷
北京刚经历了一场初雪,天气随之转凉。
我从美国回来不到三个月,
并且机缘巧合地来到了北京工作,开始新的生活。
我的单位就在长安街边上,远远眺望,
可以见到人民大会堂雄伟的身姿。
那里,2270名全国各地到来的党代表正在决定这个国家未来的方向。
对刚开始在北京生活的我来说,五年一次的全党大会从来没有那么鲜活过。这是全城上下人们口耳相谈的主题,也带来了京城所有地铁站明显加强的安保,报章清一色头条报道的版面。人们对政治的关心度高涨,不仅仅是因为参政议政意识渐浓,更是因为这些年间中国仿佛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正在踌躇、踱步,思索下一步的方向。自2002年胡温上台伊始,这个国家经历了太多。从汶川地震,奥运会成功举办,再到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中国出口贸易和金融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2012年间,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经历了换届选举。人们在选出带领自己的领袖同时,也在追问,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十八大注定将成为一个新的起点。然而,温故可知新,审视过去的十年或许能更好地让我们看到这个国家和自己的生活都经历了什么,品鉴得失,知而后行。
过去的这十年,毫无疑问,是惊心动魄的十年。要我来分,两段时期两个主题主导着这十年。第一段是从2002年~2008年,中国迅速崛起,享受加入WTO的红利,在国内建设和海外投资的共同驱动下经历了年均8%以上的经济增长,而全球也以繁荣发展为主题。第二个阶段,金融危机让人们的美梦破灭了,西方透支发展的恶果终究显现,波及中国。而在这宏大历史的叙述下,是一个个鲜活人生的走向。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剧烈转折的2008年,我在海外开始了四年的留学生活。我只希望这海内外生活的经历能让我有新的视角,更看清十八大继往开来的重要性。
繁荣的五年
纵观胡温政府在第一阶段提出的核心纲领,科学发展观当属重中之重,这也是应对当时形势的必要举措。2002年开始,世界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9·11事件震惊了美国人,让他们突然意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仇恨,这样的能力可以让他们为之骄傲的城市纽约笼罩在废墟的浓烟里。文明的冲突成为了现实,遗憾的是他们以仇恨回应仇恨,从此卷入了战争8年多的泥潭。刚加入世贸组织的中国,则在全国上下为新的规则和深化的经济改革做好准备。在这个时候,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改变过去粗放污染的发展正当其时。也乘着美国无暇东顾的时节,中国维持了迅速的发展,更在这个时候提出和平崛起的概念,回应世界对我们的质疑。
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留学生多了起来。当年本科出国是绝对的难事,不但没几个人听说过SAT,没几个高中生会想考托福,光是邮寄材料,和大学沟通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吸引着学子寻找世界顶尖大学,而海外学校也将目光投向了逐步开放的中国,于是在开放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学子走出了国门,而且逐年低龄化。2010~2011学年期间,在美中国大陆本科生已经达到5.7万人,较上年增幅43%。以至于今天,在人们开始反思是不是越早把孩子送出国越好。
可以说,这五年多的增长、开放、改革,让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发展的好处,也让不少国人走出去,开眼看世界。没有这些年奠定的财富基础,大处来说不会有奥运会举世瞩目的辉煌,百姓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处来说,我想我也不会有机会在本科阶段就能前往美国学习。
在我们的留学生圈子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出国后爱国意识变得分外浓厚。2008年奥运全球火炬传递时,一些人针对这项活动发起了破坏,其本意或许是想向中国人民传递他们的主张,但不得不说结果适得其反。在火炬途径的城市里,有破坏,就有自发的保护,留学生组织起来维护传递的顺利进行,并且前所未有地团结在一起,甚至有不少同一个城市的留学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相互认识的。
在我抵达美国时,奥运已经落幕。但我的学长们仍然向我讲述起当时的盛况,在一个大型公立学校里就有上千的留学生打出横幅,在校园里集会表达对祖国盛会的由衷祝福。这一代2000年后出国的学生正以他们的方式崭露头角。和研究生阶段出国的前辈们相比,我们更加年轻化,在本科时就来到西方国家,在激荡、多元的土地上面临着世界观的重塑,有时难免彷徨、孤独。这时候,赢得世界目光的祖国成为了维系我们之间关系的纽带,共同倚靠的坚实后盾,让我们突然发现了自己共同的身份。伴随着对故乡的思念,也无怪乎我们的爱国意识尤其高涨。
危机骤降的后08时代
自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引爆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回传到了新兴市场国家。那一年,从美国开始,房价崩溃,次贷资金链断裂,连累金融巨鳄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相继破产,继而传导至实体经济,零售,工业产出以及外贸都剧烈下降。余波未平之际,欧洲又相继出现主权债务问题,全球经济在金融市场的拖累下疲弱不堪。
我初到美国之时,正是这个全球第一强国的衰退谷底。感恩节假期和圣诞节里,曾经熙攘的街头也变得冷清了起来,芝加哥市中心的大型百货开始了大幅度的减价,却应者寥寥。就连学校也不得不大幅削减奖学金和科研经费,来弥补学校资产的减损。贫民区的萧条则更加直观。在公车上途径贫民黑人区时,可以看见饱受失业困扰的社区大多数房屋都年久失修,街上只有无业者游荡的身影。我们也曾经自驾游历美国,当来到汽车城底特律时,市中心的萧条冷清让我们大吃一惊。金融危机中,需要美国政府出手拯救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进行了大量裁员,这座汽车城也受到了拖累。
反观中国,在基础建设方面过去十多年的大量投资使得不少城市的设施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不少大城市的地铁,道路等基建相比于美国也并不逊色。芝加哥和纽约的公共铁路系统都有了百年的历史,但依然没有翻修。美国的土地流转、开发也比较缓慢,社区的翻新都要经过大量复杂的程序,也使得中国的效率看起来超乎他们的想象。 但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在全球化的环境下,金融危机抛给中国的,是一个棘手的包袱。而此前过热增长的隐患也逐渐浮现出来,给政府一个两难命题。投资过热需要削减,但消费短期内难以提振,对外方面光以美国为例,贸易额在2009年就下降了将近1/6,各种社会矛盾也在经济下行期间日益凸显。领导层必须要扛住巨大的压力,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
除了经济的挑战,政治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困难同样不少。毕竟中国的法律体系还在建设完善之中,不像美国那样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整个国家有一整套成熟的司法体系处理解决大大小小的社会矛盾。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正是希望在新时期应对社会涌现出的大小矛盾。城乡之间的差异、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基础薄弱、官员腐败,这一个个挑战都摆在眼前,也只有从这个国家走出来的人更能深刻体会到这些问题的艰难。
但海外的留学生在西方报纸上看到的更多是发达国家的惶恐。人们第一次发现欧盟可能解体;欧洲国家可能破产,欠债不还;美国政府举债过多,甚至在2011年一度面临停运。西方正在寻求中国的援助,中国的资金,中国带去的消费,一时间,仿佛只有中国才能救世界。
前行!
明眼人却都可以看出来过头的吹捧大抵只是捧杀罢了。且不论前述的经济问题、社会矛盾,光是当年投下的4万亿刺激就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是不得不为的刺激政策,却也带来了巨大的过热、通胀风险,使得执政者必须如同踩钢丝一般走好经济发展的道路。在这些年里,不单是深受金融危机拖累的发达国家,包括中国,全世界都在左右为难,全世界人们都在观望,追问,我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但在追问的同时,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从来不曾止歇,这也是我感激自己留学经历的原因——在这几年内,我走过了美国、欧洲、南美,当然还有我的祖国;在这些游历经历里,我看到了各国百姓在逆境和未知中的顽强。安第斯山下的集贸市场里人们热烈地讨价还价,南法国海岸边人们在危机中保持着淡然微笑,四川震后重建的村落里人们放下过去,开始崭新的生活。当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命运转变乃至一个国家的兴衰都放在大千世界的背景下看,多少愁绪都烟消云散。
毕竟,生活总是要继续的。十八大召开的前几天,美国人向奥巴马投下了信任票,给他再多四年的时间实现他承诺的改变。随后是紧锣密鼓的十八大。在大会落幕后,人民大会堂也恢复了平静。大步走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向久等的记者们挥手问好,新一届的领导人站在台上自信地迎接世人的目光。这个国度的田野阡陌上,高楼广厦间,街头巷尾里,人们注视着新的领导集体上台,在悄然间见证着历史的前行,新时代的开始。中国的未来何去何从,是身居庙堂之高者的重担,又何尝不是你我共同的责任。
责任编辑: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