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素质是包含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互联网+“时代的中职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才能适应形势和教学的需要,力求得到专业发展的长期进步。信息素养已成为制约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瓶颈。通过调查、分析本地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构建了“政府、机构、企业“三元参与局面下的支撑体系,政府制定政策投入资金、机构制定素养标准每年培训、企业常驻学校技术部支持,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62-02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要求。《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2020年特殊时期,全国各地开展“停课不停教”的在线教学,经历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这对中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何为信息素养
(一)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中,信息素养最早作为图书馆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泽考斯基(1974)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指的是个人利用信息资源和工具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1989)认为“能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同时有效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认为“信息素养是识别需求、定位和评价质量、存储和检索、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创造和交流知识”。
(二)国内研究
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有很多。姚沁华是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先驱,撰写《初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吉庆教授(1999)认为“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包含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祝智庭教授(2002)认为“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信息意识、能力、思维、手段、伦理道德等”。
综上所述,笔者定义信息素养是个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等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得并使用信息过程中所遵守的道德要求。信息知识指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对数学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硬件包括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计算机、投影机、高配置的录播教室,课件制作软件如PPT、思维导图、camtasia 、Fcousky等,还有常用的几何画板、GeoGebra等。
笔者在知网以“教师+数学素养”为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为9579条,若以“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搜索,可以搜索结果为118条(2020.7.7),研究内容尚未有专门研究中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了研究其现状,从基层学校层面回答信息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笔者对苏州某地区两所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做问卷调查,并通过访谈教师、行政领导、家长、学生展开研究。
二、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
为了了解本地区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做了网络调查。问卷共分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素养四个维度的选择题,共16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积分,非常同意=5,同意=4,一般=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笔者从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信息技术,另外设计一道主观题:您对提升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电子问卷通过发送链接和识别二维码的方式发给教师作答。部分由选定的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协助发放,部分由研究者的文化课教师培训研修班学生(目前在教师岗位)填写。问卷没有通过其他渠道发放,基本排除了非中职数学教师填写的情况。可惜的是有教师没有递交答卷,更证明少数中职数学教师不重视信息素养,调查数据仅供参考。
问卷SPSS信度分析,表明问卷整体的信度高。问卷共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涉及题目与各维度内部Cronbach信度系数如表1所示。
信息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中职教师已经具有对信息的敏感性,发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的作用,积极主动关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新动态和新技术,而一些教师主观上对信息化应用持积极态度,但实际活动中对应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信息道德调查表明,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能够识别网络不良信息,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对产权保护等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也有教师被网络欺诈过。信息知识调查表明,即使掌握了常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PPT、投影仪)的安装和使用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对计算机基本常识了解有限,对网络快速、精准地获取所需教学信息的有效渠道(如百度、知网、备课网等)不甚清楚,教师对用英文能力寻找外文文献资源倍感吃力。信息能力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并未将Word/WPS、PPT、Excel、录屏软件、格式转换软件(格式工厂)任意三个软件辅助教学(备课、录制微课等)变成习惯。有部分教师表示根本未参加过任何信息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培训,上课的教室也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和投影仪等),学校没有提供无线网络便利。 (二)访谈调查与结果
本研究访谈目的是挖掘问卷调查结果背后的原因。接受访谈的对象有中职数学教师、教研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学生、家长,真实反映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全貌。
访谈问题主要包括三类,教师访谈三个问题:如何评价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和原因,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访谈三个问题包括:如何看待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趋势、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结果、学校发展愿景。学生与家长的访谈问题两个: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态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
因防控原因,访谈教师、行政领导、学生、家长均电话和在线访谈,并保持环境相对安静,不受外界干扰。
访谈结果如下,学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前景和趋势,有的教师都迫切希望得到培训和指导、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但教学软件指导资源较少且不具备开放性,培训频率低。部分中职数学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不高,应用信息技術的态度“两张皮”,思想上积极、行动上消极。除此以外,这和年龄、上进心、设备媒体也有关系。极少数中职数学教师思想上有偏离,认为待在中职学校感觉不思进取,或被环境影响,所以敷衍了事,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如何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体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上。现阶段,笔者提出“政府、机构、企业多元参与”的策略。
(一)政府有效干预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在硬件方面,学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下,为每位数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每个教室添置投影机、电子白板、计算机、实物投影仪、专业的录播教室。在软件方面,打造服务于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及面对教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学、师生交流、上传作业、在线测试、核心素养评估,方便教师因材施教、精准教学。教师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上制作PPT资源、精品课程、观看名师教学视频、下载教学素材。
(二)发挥教育机构优势
高校、电化馆、图书馆等机构每年为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培训。职前培训注重知识获得,加快新时代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的更新,定期调整信息素养培养课程的设置。在职培训坚持能力为本的方向,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培训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校本培训在国家政策宏观引领、地方教育精准作用下明确关键责任人。
(三)企业技术有力支撑
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利用教育科技公司企业的技术经验优势,长期设立技术部。教师向企业进一步学习技术经验,大大提高了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参加专业的课件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多媒体软件大赛,从而激励教师教学改革,激发学校的教学活力。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教师通过政府、机构、企业三个维度的管理体系下,切实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专业化发展广泛而有效。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地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真正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EB/OL].2016-01-15.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6/2/24/art_555
11_7553855.html.
[3]黄荣怀.抓住关键要素,有效推进在线学习[N].中国教育报,2020-03-07.
[4]于良芝,王俊丽.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3):39-47.
[5]孟晓莉,毛建梁.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综述[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2):46-48.
[6]王吉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0(1):58-61.
[7]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5.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中职数学;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62-02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也提出了“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的要求。《江苏省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提出了要求。2020年特殊时期,全国各地开展“停课不停教”的在线教学,经历了“一个全球最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和一个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工程”,这对中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一、何为信息素养
(一)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中,信息素养最早作为图书馆情报学的一个分支发展起来,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泽考斯基(1974)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指的是个人利用信息资源和工具解决工作中问题的能力。美国图书馆协会(1989)认为“能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同时有效检索、评价和应用所需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8)认为“信息素养是识别需求、定位和评价质量、存储和检索、有效和合理地利用、创造和交流知识”。
(二)国内研究
我国对于信息素养的研究有很多。姚沁华是国内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的先驱,撰写《初论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王吉庆教授(1999)认为“在信息社会中获取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包含了信息伦理道德、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等,是一种综合性的评价”。祝智庭教授(2002)认为“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以及他们在信息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素质,包括信息意识、能力、思维、手段、伦理道德等”。
综上所述,笔者定义信息素养是个体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等方面。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信息道德是指在获得并使用信息过程中所遵守的道德要求。信息知识指信息理论知识与信息技术知识。对数学教师而言,信息技术包括软件和硬件。硬件包括笔记本电脑、电子白板、实物投影仪、计算机、投影机、高配置的录播教室,课件制作软件如PPT、思维导图、camtasia 、Fcousky等,还有常用的几何画板、GeoGebra等。
笔者在知网以“教师+数学素养”为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为9579条,若以“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搜索,可以搜索结果为118条(2020.7.7),研究内容尚未有专门研究中职数学教师的信息素养。为了研究其现状,从基层学校层面回答信息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笔者对苏州某地区两所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做问卷调查,并通过访谈教师、行政领导、家长、学生展开研究。
二、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
(一)问卷调查及结果
为了了解本地区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现状,笔者做了网络调查。问卷共分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信息素养四个维度的选择题,共16题。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积分,非常同意=5,同意=4,一般=3,不同意=2,非常不同意=1。笔者从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技术四个维度进行调查。第二部分为信息技术,另外设计一道主观题:您对提升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水平有什么建议和要求?电子问卷通过发送链接和识别二维码的方式发给教师作答。部分由选定的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协助发放,部分由研究者的文化课教师培训研修班学生(目前在教师岗位)填写。问卷没有通过其他渠道发放,基本排除了非中职数学教师填写的情况。可惜的是有教师没有递交答卷,更证明少数中职数学教师不重视信息素养,调查数据仅供参考。
问卷SPSS信度分析,表明问卷整体的信度高。问卷共分四个维度,每个维度涉及题目与各维度内部Cronbach信度系数如表1所示。
信息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中职教师已经具有对信息的敏感性,发现信息化在数学教学的作用,积极主动关注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新动态和新技术,而一些教师主观上对信息化应用持积极态度,但实际活动中对应用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信息道德调查表明,大多数中职数学教师能够识别网络不良信息,正确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对产权保护等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也有教师被网络欺诈过。信息知识调查表明,即使掌握了常用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设备(PPT、投影仪)的安装和使用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仍对计算机基本常识了解有限,对网络快速、精准地获取所需教学信息的有效渠道(如百度、知网、备课网等)不甚清楚,教师对用英文能力寻找外文文献资源倍感吃力。信息能力调查表明,部分教师并未将Word/WPS、PPT、Excel、录屏软件、格式转换软件(格式工厂)任意三个软件辅助教学(备课、录制微课等)变成习惯。有部分教师表示根本未参加过任何信息化与数学教学融合的培训,上课的教室也没有配备多媒体设备(电脑和投影仪等),学校没有提供无线网络便利。 (二)访谈调查与结果
本研究访谈目的是挖掘问卷调查结果背后的原因。接受访谈的对象有中职数学教师、教研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学生、家长,真实反映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全貌。
访谈问题主要包括三类,教师访谈三个问题:如何评价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和原因,接受信息技术培训的情况。学校行政领导(教研组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访谈三个问题包括:如何看待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趋势、校本培训的内容和结果、学校发展愿景。学生与家长的访谈问题两个: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态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情况。
因防控原因,访谈教师、行政领导、学生、家长均电话和在线访谈,并保持环境相对安静,不受外界干扰。
访谈结果如下,学校领导重视信息化教学的前景和趋势,有的教师都迫切希望得到培训和指导、改善学校硬件设施,但教学软件指导资源较少且不具备开放性,培训频率低。部分中职数学教师教育技术理论水平不高,应用信息技術的态度“两张皮”,思想上积极、行动上消极。除此以外,这和年龄、上进心、设备媒体也有关系。极少数中职数学教师思想上有偏离,认为待在中职学校感觉不思进取,或被环境影响,所以敷衍了事,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中职数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如何促进信息素养的提升,体现在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上。现阶段,笔者提出“政府、机构、企业多元参与”的策略。
(一)政府有效干预
信息化基础设施是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教师心有余力不足。在硬件方面,学校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投入下,为每位数学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校园无线网络覆盖,每个教室添置投影机、电子白板、计算机、实物投影仪、专业的录播教室。在软件方面,打造服务于学生的网络学习平台及面对教师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自学、师生交流、上传作业、在线测试、核心素养评估,方便教师因材施教、精准教学。教师在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上制作PPT资源、精品课程、观看名师教学视频、下载教学素材。
(二)发挥教育机构优势
高校、电化馆、图书馆等机构每年为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培训。职前培训注重知识获得,加快新时代数学教师知识结构、信息素养标准体系的更新,定期调整信息素养培养课程的设置。在职培训坚持能力为本的方向,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和培训贯穿教师整个职业生涯。校本培训在国家政策宏观引领、地方教育精准作用下明确关键责任人。
(三)企业技术有力支撑
结合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需要,利用教育科技公司企业的技术经验优势,长期设立技术部。教师向企业进一步学习技术经验,大大提高了信息化应用能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参加专业的课件大赛、教学设计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微课大赛、多媒体软件大赛,从而激励教师教学改革,激发学校的教学活力。
总而言之,中职数学教师通过政府、机构、企业三个维度的管理体系下,切实促进信息素养的提高,专业化发展广泛而有效。越来越多的教师自发地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真正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8-04-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通知[EB/OL].2016-01-15.http://jyt.jiangsu.gov.cn/art/2016/2/24/art_555
11_7553855.html.
[3]黄荣怀.抓住关键要素,有效推进在线学习[N].中国教育报,2020-03-07.
[4]于良芝,王俊丽.从普适技能到嵌入实践:国外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回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0(3):39-47.
[5]孟晓莉,毛建梁.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综述[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5(12):46-48.
[6]王吉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的沿革与反思[J].课程·教材·教法,2000(1):58-61.
[7]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5.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