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err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心灵相通、情感相遇、智慧相生的一种课堂境界。教师在课堂中巧妙设计问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言语智慧得到最大提升。下面我就如何设计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从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思路角度设计问题。
  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得以体现。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主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万年牢》一文时,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主阅读的所得,我设计了“什么是万年牢”这一问题。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产品质量万年牢,生意长久万年牢,公平买卖万年牢,做人诚实万年牢,坚持自我万年牢等等。课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及人品,同学们都读出来了,也概括到了。一个简单的概括题已经达到了整体感知课文和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样的方法在教《尊严》一文时,也可以用“年轻人有什么尊严”这么一个问题,让学生从“年轻人”在逃难过程中做出的举动和反应,知道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从而加深对一个人应该具备人格、尊严和骨气的理解 。阅读教材问题的设计要做到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学生深入课文中,在课文教学过程中,它能够让学生以探求的眼光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细细思考,深刻探究的目的。
  二、从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角度设计问题。
  一般的文章都有体现文章内涵的重点句子要去理解,从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揭示文章的主旨。对这些句子的含义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整篇文章的解决。正是蕴含文章深层含义的句子,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如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抓住“屋外寒风呼啸,惊涛拍岸,渔家小屋却温暖而舒适”这个重点句,这“温暖而舒适”表现在哪些地方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学生通过回答 懂得了这表现在家庭生活和睦温暖、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穷人之间体贴关怀等深层的精神内涵上。同样在这篇课文中,对“自作自受”一词的理解又是一个重点,教师可抓住这一词语提问:“自作自受”本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作”什么而又“受”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既然如此,桑娜为什么还要这样做?由此引导学生从“自作自受”一词看桑娜家庭生活的艰辛及其收养孩子的坚决,进而理解女主人公心地的善良、美好、圣洁。
  三、从文眼、关键词提炼问题。
  有的课文中某一个关键词句足以统领全文、沟通文脉,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易于提炼出问题。教学课文《詹天佑》时,可抓住概括全文思想内容的句子:“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设计一个主问题:你从课文哪些语句能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这个问题既让学生体会到这里的自然条件险恶、工程艰巨,又感受到詹天佑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不怕各种困难,说明他很爱国,也有着杰出的才能。
  又比如《草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文章的总结句,在对课文小结时,我们就可抓住关键词“情深”设计一个问题:课文哪些情节让我们感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和蒙汉友好团结的深情厚谊?这样学生就会加深对文章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的进一步理解。
  四、从情节提炼问题。
  对故事性强的课文,也可以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出主线,但这种提炼必须有很强的联系性,方能激起学生的情趣。如《凡卡》这一课,可抓住凡卡给爷爷写信中提到的自己的遭遇来设计课文的问题,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能从这篇课文里找到哪些段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内容吗?这个问题是学生意想不到的,于是他们怀着极大的兴趣去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后,接着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这段话主要写凡卡在鞋匠店的生活太苦,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如果老师把这段话改成这样:“凡卡经常挨打,每天吃不饱、睡不好,他请求爷爷带他回乡下”,你们看是书上写得好,还是老师改得好?为什么?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比较具体,谁打凡卡、用什么打,每天吃几顿饭,每顿吃什么都写得很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凡卡挨打挨饿的详细情形”;有的学生说,“原文中动词的运用准确、精妙,如‘操’、‘捞’、‘戳’等,说明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有的学生说,“书上写得那么细致,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越发使人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引气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五、用“小标题”的形式提炼问题。
  有些课文是由若干个故事情节构成的,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在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巧妙设计问题,归纳出小标题,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一文时,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板块的内容进行梳理之后,再对课文的几个部分进行整合。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又是教给学生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像《小英雄雨来》、《触摸春天》、《狼牙山五壮士》等情节性强的课文,都适合运用归纳小标题的方法来教学。
  当然,可以设计问题的角度是很多的,目的只有一个,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从以上的引例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问题的设计能使教学内容于单纯之中表现出丰富,于明晰之中透露出细腻,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做到了学习,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有了真正属于自己个性化阅读,获得了活的知识。
其他文献
【正】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建设新农村,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来认识。这既是好事,也说明城乡差别、教育失衡已到了危险境地。作为一个基
【正】这秋越发的深了。今日是重阳,朋友发来短信,天冷加衣小心感冒。重阳佳节,登高、赏菊、品花糕、放风筝。你知道,这短信让我无端想起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
以双壳体潜艇的典型结构—双层环肋圆柱壳受多物体撞击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模型试验,并与仿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数值仿真方法对求解该类问题的有效性。还从结构损伤变
行为模型的精化是软件工程中的基于模型驱动开发的关键问题.基于针对环境的形式化行为模型和形式化方法中的精化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规划的行为模型的自动精化方法.该方法将
题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意外去年,一年级开学将近一个月的一天早上,正当我与孩子们在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拼音字母时,林校长带着一个大个子的女孩,站在门口叫住了我。他说:&#39
介绍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CSSRC)关于EEDI的若干研究成果,包括EEDI衡准基面、船舶失速系数分析和水动力节能装置的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正在开发的EEDI验证评估软件平台。
首次将嵌套谓词等式系应用到带递归的谓词界程逻辑模型检测中,提出了第1个时间复杂性与逻辑公式的交错嵌套深度呈指数关系的局部模型检测算法,这也是目前已知的第2个带递归的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