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来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iang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少见肿瘤,多发生于20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好发于侧脑室室间孔区,大多数患者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13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伴呕吐;MRI显示左侧侧脑室室间孔区异常信号,增强后病灶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组织学观察肿瘤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大片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背景中可见成片的胖细胞样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毛玻璃样,以及少量节细胞样巨细胞和多核瘤巨细胞;肿瘤细胞胞核呈空泡状、核仁明显,无明显血管内皮增生或坏死区域;肿瘤细胞弥漫表达波形蛋白,部分表达S-100蛋白、上皮膜抗原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少量胖细胞样肿瘤细胞表达突触素,不表达神经微丝蛋白、神经元核抗原和细胞角蛋白,Ki-67抗原标记指数<1%。结论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为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WHOⅠ级),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需注意与肥胖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和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其他文献
从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的分子结构和施工性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丙烯酸树脂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并介绍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控制理论和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丙烯酸树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腹股沟斜疝及其合并症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9例腹股沟斜疝患者术前的临床和超声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股沟斜疝59例中属可
本研究试图采用语义启动和情绪启动两种启动范式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认知与情感的关系。实验分别采用情感词(选自现代汉语情感词系统,CAWS)和情绪图片(选自中国情感图片系统,CA
目的针对软骨发育不全(ACH)高危家系的FGFR3基因的突变类型(c.1138G>A,p.G380R),建立多种快速特异、行之有效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方法 ,为实施该ACH家系的PGD创造必要的
<正> 为考查总体脾气虚证与各病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大量临床病案,对总体脾气虚和各系统、各病之脾气虚证诸多诊断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以下是对中医妇科崩漏病(西医以功血
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鞍区病变的MRI征象。结果垂体腺瘤15例,颅咽管瘤8例,鞍区脑膜瘤7例,鞍区生殖细胞瘤3例,垂体Rathke囊肿
介绍了南京新城科技园国际研发总部园基坑支撑体系精确爆破拆除实例。针对大面积、大体量的支撑拆除,提出了精确爆破参数、科学起爆网络、可靠安全防护措施方案,取得了良好的
<正> 大多数生殖细胞瘤原发于睾丸,仅1%~2%生殖细胞瘤原发于生殖系外的部位,最常见的是纵隔、后腹膜,其次为松果体和骶骨前部。Mullen等人报告了702例成人和179例儿童常见的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