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00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种子市场开始逐步走向法制化、规范化,随着种子市场的开放和企业对良种选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新优品种不断增多,种子品种繁杂,经营渠道越来越多,种子市场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本文就新形势下,蓝田县种子市场管理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做出简要分析,以便更好地为蓝田农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种子市场;市场管理;蓝田县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1 现 状
陕西省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833.3mm。蓝田县地处秦岭山区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梯级倾伏;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岭、峁、沟兼有,以山岭为主,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333hm2,其中小麦面积34667hm2、玉米面积25333hm2。基层个体经营门店140余户,常年市场流动的种子数量450万kg左右,其中小麦种子30多个品种350万kg,玉米种子90多个品种70万kg,市场监管工作量大面广,销售品种多、乱、杂。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经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良性竞争加剧
有些种子经营者的业务技能低、种子专业知识水平欠缺,仓储保管不规范,售后服务跟不上,识别种子真伪能力差,还有部分经营者甚至不会填写种子经营档案、不会开发票,连自己也经常上当,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的种子经营企业为拉拢经销户,在基层搞小范围垄断销售,一些基层经销商为了在一定的区域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排挤其他经销商。常规品种压低价格拼价格战,自己独家经销的种子提高价格,夸大宣传,价格一样的以次充好,导致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2.2 种子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种子管理经费不足
县种子管理站编制4人,现有在职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工勤人员5人,技术力量薄弱,懂管理又精通业务的人员更少,造成管理难以到位,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而《种子法》规定,种子管理站的职能不只是市场管理,还有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质量检测、种子科技培训等。缺乏执法监管设施、设备。无执法车辆,执法监管无法及时到位,办公条件简陋。无种子检验检测设备,对种子质量监管,只能以包装是否规范、标注事项是否齐全来判断。种子管理工作量大、面广,种子执法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种子市场管理难度加大
《种子法》颁布后,种子零售门槛放低(种子法规定4种情况下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销售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只需种子企业委托,就可以销售。办证条件提高,到期的种子经营企业没有条件办理新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而这些人员一直以此为业,因而只能违法采取无证经营的方式经营。市场上的品种多,标签标识不规范,一个品种多个包装、标签,标签未按规定印制在包装物表面等,给种子执法工作增加难度。
2.4 种子案件取证难
走村串户销售种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调查取证难。在偏远乡村走村串户冒充科技人员利用夸大宣传、不开发票等形式销售种子,销售的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一证多处设点、游摊摆点、无证经营等现象,造成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种子监管调查取证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 改进建议、措施
3.1 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建议县上增加人员编制,最好是农学专业毕业,配备执法车辆、购置检验检测设备,增加执法监管和试验、示范经费投入。加强对种子企业的从业人员法律、技术培训。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选购优良种子。
3.2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重点打击。规范种子购销备案登记制度,重点检查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不健全单位,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给予警告和处罚。重点检查走村串户和偏远农村代销店,建立长期有效的执法监管机制,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从而做到保证种子质量,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3.3 扩大监管作物种类,加大新品种的示范、展示
种子市场监管要涉及所有当地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改变过去监管单一的粮食作物种子的现象。特别是经济作物种子的经营户逐年增加,种子品种繁多,出现销售散装种子、拆包经营行为,种子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监管力度,坚决制止一些企业盲目引种、未审先推的行为。
3.4 组建種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蓝田县种子管理站要利用自身优势,牵头组建种子协会,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与经营单位、个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切实有效实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实现行业自律。协会的建立,将为种子企业、经营单位、个人和农民朋友提供政策咨询、技术交流、信息交流和协调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晓,李佳秀.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
关键词:种子市场;市场管理;蓝田县
中图分类号:F326.1 文献标识码:A
1 现 状
陕西省蓝田县位于秦岭北麓,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3.1℃,年平均降水量833.3mm。蓝田县地处秦岭山区与关中平原过渡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梯级倾伏;地形复杂多样山、川、塬、岭、峁、沟兼有,以山岭为主,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9333hm2,其中小麦面积34667hm2、玉米面积25333hm2。基层个体经营门店140余户,常年市场流动的种子数量450万kg左右,其中小麦种子30多个品种350万kg,玉米种子90多个品种70万kg,市场监管工作量大面广,销售品种多、乱、杂。
2 存在的问题
2.1 种子经营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不良性竞争加剧
有些种子经营者的业务技能低、种子专业知识水平欠缺,仓储保管不规范,售后服务跟不上,识别种子真伪能力差,还有部分经营者甚至不会填写种子经营档案、不会开发票,连自己也经常上当,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有的种子经营企业为拉拢经销户,在基层搞小范围垄断销售,一些基层经销商为了在一定的区域市场上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排挤其他经销商。常规品种压低价格拼价格战,自己独家经销的种子提高价格,夸大宣传,价格一样的以次充好,导致坑农现象时有发生。
2.2 种子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种子管理经费不足
县种子管理站编制4人,现有在职职工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人、工勤人员5人,技术力量薄弱,懂管理又精通业务的人员更少,造成管理难以到位,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而《种子法》规定,种子管理站的职能不只是市场管理,还有新品种试验示范、种子质量检测、种子科技培训等。缺乏执法监管设施、设备。无执法车辆,执法监管无法及时到位,办公条件简陋。无种子检验检测设备,对种子质量监管,只能以包装是否规范、标注事项是否齐全来判断。种子管理工作量大、面广,种子执法经费不足,严重制约着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种子市场管理难度加大
《种子法》颁布后,种子零售门槛放低(种子法规定4种情况下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销售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只需种子企业委托,就可以销售。办证条件提高,到期的种子经营企业没有条件办理新的种子经营许可证,而这些人员一直以此为业,因而只能违法采取无证经营的方式经营。市场上的品种多,标签标识不规范,一个品种多个包装、标签,标签未按规定印制在包装物表面等,给种子执法工作增加难度。
2.4 种子案件取证难
走村串户销售种子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调查取证难。在偏远乡村走村串户冒充科技人员利用夸大宣传、不开发票等形式销售种子,销售的种子质量难以保证;一证多处设点、游摊摆点、无证经营等现象,造成一旦出现种子质量问题,种子监管调查取证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3 改进建议、措施
3.1 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宣传、培训工作
建议县上增加人员编制,最好是农学专业毕业,配备执法车辆、购置检验检测设备,增加执法监管和试验、示范经费投入。加强对种子企业的从业人员法律、技术培训。加强对种子经营人员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选购优良种子。
3.2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加强种子市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审先推、无证生产、抢购套购、套牌侵权和制售假劣种子等违法行为。对生产经营假劣种子的重点打击。规范种子购销备案登记制度,重点检查包装、标签和经营档案不健全单位,对不符合规定的要给予警告和处罚。重点检查走村串户和偏远农村代销店,建立长期有效的执法监管机制,维护种子市场的正常秩序,坚持集中打击与日常监督相结合,重点打击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从而做到保证种子质量,保护农民合法利益。
3.3 扩大监管作物种类,加大新品种的示范、展示
种子市场监管要涉及所有当地种植的农作物种类,改变过去监管单一的粮食作物种子的现象。特别是经济作物种子的经营户逐年增加,种子品种繁多,出现销售散装种子、拆包经营行为,种子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尤为重要。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监管力度,坚决制止一些企业盲目引种、未审先推的行为。
3.4 组建種子协会,实行行业自律。
蓝田县种子管理站要利用自身优势,牵头组建种子协会,为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与经营单位、个人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切实有效实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实现行业自律。协会的建立,将为种子企业、经营单位、个人和农民朋友提供政策咨询、技术交流、信息交流和协调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晓,李佳秀.县域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