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实践活动作用一探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更需要的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有动有静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不断获得启发,培养其数学思维,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规律、特征概括以及具体方法掌握等通过动手实践得以领悟、了解、运用,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从数学中体会到乐趣,成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发现者,分析问题、探索问题的探究者,解决问题的创造者。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作用;探究
   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如果单纯依靠讲解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感,只有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投入学习中,学生才能从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积极的思考中,不断获取知识。而在数学课堂上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积极地投入探索知识形成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数学能力。
   一、实践活动激趣生思,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或者是游戏情境以及动手操作情境等,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融数学知识于各种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跃的数学教学中,受到启发,调动思维,不断思考数学问题。尤其是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疑惑或者问题之后,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把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案例,学生的思维得到开发,调动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在实践活动中的相互合作中,也加强了学生思维的灵动性,而愉悦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积极参与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应。
   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学起来比较困难,要激发学生的趣味成为第一个主要任务,因此教师要灵活采取教学方法,借助实践活动,改变学生“提起数学就头疼”的现状。比如说,在“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这一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1000米究竟有多长,教师为学生提供感受1000米的场景,引领学生一起到熟悉的操场跑道上走一走圈、跑一跑步,以每圈为200米,带领学生进行五圈的跑步,让学生直观感受1000米的概念,引入“千米”这一新的长度单位,从而理解与掌握。数学学习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始终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投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又比如,学习“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理解起来较为困难,教师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中理解分数的意义,教师现场准备了一个大饼,把大饼分成四份,告诉学生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几。又或者,教师让两位学生从铅笔盒中拿出二分之一的铅笔,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如何取出二分之一的铅笔,同时,思考整盒铅笔数量不同,同样按照二分之一取,所获得的铅笔枝数不同。通过这一实践形式,把枯燥而抽象的分数的概念转变成形象而生动的具体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特点,不断增强学习数学以及思考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
   二、积极投入数学活动,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让学生投入数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学到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从而了解数学的真谛,切实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进行紧密相连,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无所不在的,由此,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并应用数学知识,真正爱上数学。如在“人民币的兑换”这一课中,让学生模拟场景进行购物,做好商品的标价,以及扮演好顾客、收银员等角色,学生在模拟场景中分别用美元、欧元、日元、新元、港元、泰铢等购买货物,在购物中扮演“顾客”的学生根据想买的货物可借助计算器先进行人民币的兑换,由此,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兑换人民币的能力,同时,探索除数大于或者小于、接近1的时候,商与被除数的关系。掌握规律在实际生活中演练小数除法的估算,增强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三、参与实践,提升创新思维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更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以及如何掌握的方法,概括其具体的特征,从而让学生学会想象,不断地进行创造。如在教学“平移与平行”时,学生历经对平行线的理解,发挥想象力,由此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不相交,两条直线,抑或者在同平面内,这三个要点如果去掉之后,将是怎样一种情形?这实际上也体现了学生的一种逆向思维,同时也具有合理性。教师让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结合自我设想进行尝试与探索,而学生借助一张A4纸以及两个木条进行演示,提升思维创新能力。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需要引领学生融情入境,在动手参与、思考探究中,不断地激发可持续的兴趣以及习得知识的欲望,而教师则通过利用与生活相连的一些实践活动,不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提高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君丽.以活动激趣让魅力彰显: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4):145.
   [2]王稚晔.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3):88.
其他文献
摘 要:精准教学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提升教学效果。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要通过精准教学策略的实施实现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而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分别从借助教具,给思维灵活的发散空间;小组合作,让数学思维灵动且严谨;多维评价,引领学生感悟灵动思维这三个方面进行施策,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准教学;数学思维   古语云
摘 要:估算学习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被忽视,没有系统细致地进行教学,所以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数学素养   数学是一门蕴藏无限魅力的课程,它严谨、和谐、趣味……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了数学能力,提升了数学素养。而估算意识的建立能有效地发展数学素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也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想要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许多学校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切入,进而探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并为提高新课程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方法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本质是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进步,所以要求老师在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德育基础课程之一,它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三观正在形成,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要掌握教学策略,不断创新,以期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情境;情感   小学
摘 要: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学生在课堂上最怕老师提问,不敢提问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新课程改革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来自发现,只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是正确的方法。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民主意识   问题意识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
摘 要: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全新教学任务,也是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实践和探究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师认识到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问题入手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科学地划分课堂小组,合理安排小组合作的任务,使学生从合作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知识探究能力,拥有较高的团队合作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教育;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合作教学模式的引入成为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多面性新型教学方法得到了重视,集中体现于小学数学课堂呈高效率发展形势。尤其是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究其原因,该阶段数学教学对学生今后数学学习、逻辑思维培养、学习习惯、问题解决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实现小学数学高段教学的多面性成为教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多面性;方法   小学教育中,数学作为重要课程需要教
摘 要:在小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同时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应不断加强,以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将其与少先队活动有效整合,从而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少先队活动;整合;策略   目前,从社会教学来看,很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将道德与法治课与少先队活动相联系,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随着新课改的要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