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题揭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
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不得少于600字。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作文指津
201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依然延续了2011年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2年的《就这样慢慢长大》的命题思路与风格,作文的题目不仅极富诗意,而且凸显阳光。那么针对2013年的中考作文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并且数十年参加中考阅卷的教者,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准确审清题意
很显然,我们在审读《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个文题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关键词:一是一种声音,二是记忆深处。与此同时,还得搞清楚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这种声音为什么能够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声音,对我的未来成长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应该是审题的关键。还应该引起每一个考生注意的是,这种声音不是自己发出的,而是别人发出的。
2.明确选材范围
作文的提示语给了我们选材的依据,也就是说,我们该选择哪些声音,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这种声音不仅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它更应该是文章情感的载体。这种声音可以是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可以是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等有形的声音,当然也可以写一些无形的声音,比如像从心底发出的“我一定能行!”不过还得引起广大考生注意的是,这种声音,可以是中听的,也可以是不中听的;可以是悠扬的,也可以是沉郁的……都应该是选材的范围。
3.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说这种声音之所以能够留在记忆深处,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所以把握情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希望考生能够首先借助于听觉去表现,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倒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应该是考场满分作文的一大亮点,比如我们的满分作文中有不少就是从这个角度去立意的,声音只是表达情感的载体。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小区对面是烟草物流公司的仓库,平日里,这里除了每天清晨有一辆大卡车来送货,我就从来没见这里有过人影,只是相信一定有个看门的。
几年前,这里开始传出隐隐约约的笛声。那笛声断断续续,甚至跑调、走音,显然是初学者的水平,一曲《八月桂花香》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吹笛的何人?无非是看门的,因为他除了看门,还是看门。
不得不佩服看门人的毅力和恒心。清晨,我总会在笛声飘至耳际时苏醒。傍晚,四下里一片宁静时,笛声又会不期而至,或婉转,或高亢,似乎宣告着这个世界只有他的存在。
不知不觉中,笛声与我相伴了几个春秋。自然地,看门人的吹奏水平渐渐提升,难度也相应加大,起初不讲韵律的吹奏逐渐变得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像《一条大河》、《茉莉花》、《妈妈的吻》,也能有模有样地吹奏几遍。只是,听久了,总感觉有些腻烦,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更觉得心里窝火,真有跑下楼制止他的冲动。
一年前,一张拆迁公告贴到了烟草物流公司门前。不久,“轰隆隆”的拆迁挖掘声代替了看门人的笛声,飞扬的尘土早将我对笛声的记忆随风散尽。住宅区开始一片片地倒下,又一片片地夷为平地。烟草物流公司也未能幸免,只是它坚持到最后才被推翻。
当物流公司被拆成最后一堵门墙时,拆迁组突然停工了几日。几个月来,难得遇上几天的安宁。那天恰逢双休日,又因为最近的几次考试均稳坐班上第一把交椅,心情甚好,决定自己下厨倒腾几个菜慰劳老爸老妈。正当我忙得欢时,远处突然飘来一阵熟悉的笛声。我忙放下厨具,跑到窗边循声望去,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堵墙,依旧不见人影,原先的仓库重地已成了废墟一片。还是那支笛子,还是那些曲子,一曲又一曲,一遍又一遍,清脆悦耳,婉转悠扬。与往日不同的是,笛声里多了份凄婉,仿佛在诉说着难言的哀伤和依恋。听着听着,我的眼角湿润了,难道,看门人是用这种方式来作别他的乐土?抑或是用这样的笛声给我作最后的纪念?
猛地,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从未与他谋过面,对他所有的记忆只在那笛声的想象里。我需要去看他一眼吗?终于,我说服了自己——就让记忆里留着一种声音吧,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是夜,竟然梦到了吹笛人——爷爷一般两鬓白发的老人,饱经沧桑却精神矍铄,坐在烟草物流公司门前吹奏着属于他的音乐。醒来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是不敢相信一个素昧谋面的人会入梦的。不知道这个梦是否能与现实重叠,但庆幸有这个梦,让我对悠扬的笛声有了影像的记忆。
如今,烟草物流公司的门墙已成了废墟,那悠扬的笛声也再未响起,可是它却始终在我的耳边回荡,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满分揭秘】
文章能够成为一篇满分作文,实至名归,究其原因,我觉得有这样两点:
一、清新的语言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出考生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起初不讲韵律的吹奏逐渐变得有起有伏,抑扬顿挫”,“笛声里多了份凄婉,仿佛在诉说着难言的哀伤和依恋”都能够考出考生的语言功力。 二、深刻的立意
文章虽然写的是一个老人,但是却把他放在拆迁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写,如果不能巧妙地构思和立意,是很难把这样的材料写好的,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考生不仅写出了老人的生活,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对老人生活的关心。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独自坐在窗前,倾听着水田中那铿锵有力的蛙鸣,宛如在欣赏一首交响曲,撼人心魄。
我静静地听着,痴痴地看着,一切仿佛凝固起来,静谧的,幽深的,动听的。
忽然一束灯光出现在水田中,他四处张望着,寻觅着,搜索着。不一会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灯光也不再惊疑不定,此时此刻他俨然一个狙击手瞄准目标一样,全神贯注,雷打不动。
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他在干什么?难道又有?不会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继续看着,祈祷着,希望刚才的那个假设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灯光跃动了一下,“他扑上去了!”我的心揪得更紧了。紧接着刚才那优美绝伦的蛙群大合奏没有了,只剩下那杂乱无章而又略带凄凉的蛙鸣。
听着这一切,我的心“咯噔”一下,冷冷的,我的思绪变得凌乱不堪,心潮如滚滚江水开始翻涌奔腾。
从那灯光的迅捷可以看得出刚才那人的举动。我的心也随着他的举动而一次次地揪着,甚至揪得很紧。
结束了,该收场了,灯光离开了,我听到一声声的悲鸣随他而去,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满脸堆着笑的面庞,以及他那鼓鼓的蛇皮袋。
水田里的“杂光”消失了,四野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是不再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场面,只留下那“苟全性命”之蛙对逝去者的哀鸣,似乎在吟诵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欲别故乡难”。
倾听着凄戚的蛙鸣,一股冲动冲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人们就不能坐下来与我一起听蛙鸣吗?难道非要听那蛙痛苦的鸣叫吗?难道还要听那农药带来的痛彻心扉的呻吟吗?难道?
如今,只要还能偶尔听到那稀稀疏疏的蛙鸣声,我总觉得那是世界上最为美妙的音乐,我真心希望那种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能够再一次奏响。
【满分揭秘】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没有空洞的口号,更没有指责形式的说教。究其满分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揭示:
一、高远的立意
这篇作文写的是考生对生活现象的感悟,尽管所选材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考生却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心底发出了生活的最强音,的确立意高远。
二、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作文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考场作文从一开始就引用苏轼的写月名句,一方面点染了一幅夏夜优美的月色图,另一方面为下文作者着力写捕蛙者的举动作铺垫。与此同时,“听取蛙声一片” “欲别故乡难”等句子,都给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
三、细节的刻画
文章中间部分叙写了捕蛙者捕蛙的细节,形象地刻画了捕蛙者肆意放纵的举动,为结尾部分的议论兼抒情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使文章的感情得以升华。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嘟!”外面再次传来清脆的车笛声。我赶忙跑出去,父亲已骑上摩托,正拧着车把,仿佛待发的箭一般兴奋。他今天要送女儿去参加中考。看着眼前的画面,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又奔涌起来……
父亲爱车几乎到了疯狂的境界,虽然只是一辆低价购来的“二手车”。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刚买车的那天,他还扬言要做第二个朱朝辉。看着他两腮上抖动的参差不齐的胡子,我从心底冒出一茬无名之火:一辆破车,瑟什么!几杯酒下肚,父亲满面红光,唱着小曲,赤着臂膊,挥着毛巾,又擦起车来。
从此,这辆“二手车”成了父亲胯下的“乌骓”,跟着他一路走南闯北。然而,最令他兴奋的还是开着车送女儿上学。只要我一有点小毛病,他就自告奋勇地送我上学。可虚荣心极强的我不愿丢这个人。一辆“二手车”又破又旧,尤其那“突突突”的呻吟声简直是我的奇耻大辱。尽管心里千万个不愿意,可还是让父亲的大手托上车。说实话,听那刺耳的“突突”声,简直是一种煎熬。
然而,不多久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背影》彻底再造了我的思想和心性。“他蹒跚走过铁道,慢慢探身上去”之类的文字似斧凿一般雕刻着我的心灵。我被感动了。我对我那些日子一些幼稚无知的想法和看法感到从未有过的难堪。
啊!车!啊!父亲!
抚摸“二手车”,那苍老的身躯,倾听它疲惫的喘息,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痛。这哪里是车的声音,这分明是一个父亲在大口喘着气。它让我听到了一个父亲的铮铮铁骨松动的声音,听到了一个父亲过生活的呐喊,听到了一个父亲心海中不息的浪声。父亲老了,可为了生活他没有停止过奔波,就像那辆老车。
“走啦,走啦,要迟到了。”老车再次发出那样的声音,可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那种声音背后所传递的父爱……我一跃而上,一路上风和日丽。
“进考场吧!一会儿爸爸还在这儿等你!”
看着爸爸骑车远去的背影,听着那不知听过多少次的老车的声音,我转过身,径直朝考场奔去……
有一种声音,那便是我们家我爸的那辆“二手车”所发出的声音,始终挥之不去,始终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满分揭秘】
俗话说“来自生活的才是最为真实的”,这篇考场作文之所以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应该说最大的亮点不外乎这样两点:
一、选材生活化
读罢行文,不禁为考生记忆中的那辆“二手车”被考生赋予了这么深沉的情感而拍手叫绝,更让我们为之称道的是那辆“二手车”所发出的声音,留给考生深深的印记。 二、情感真实化
文章虽然写的是一辆车,但是表达的却是对父亲深深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文章尽管用不少笔墨写了“二手车”,但是承载的却是对父亲的感情。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我爸是个老顽童,他对电视的热爱可不低于我。从最经典的新闻联播,到最近流行的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再到热播的电视剧,他都不愿错过。自然啦,电视争夺战在我家也是屡见不鲜喽。
然而最近,正值复习阶段,我一头扎在课本里,天天都要复习到很晚。那从牙缝儿里挤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比金子还要宝贵了。
“嘭!”标志性的甩门声加上拖鞋踢在地上的声音,老爸回来了。
“闺女,老爸看新闻了,你好好复习你的啊,呵呵,就别想着抢我电视了啊。”老爸话音刚落,新闻联播那经典的“噔噔噔噔噔噔”就响起来了。
“爸!”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中那道难题,指了指那钟上越来越接近11的时针,“你知道我要复习啊,那你看电视就不怕影响我复习效率?本来睡眠时间就没多少!真是的。”
我嘟囔着继续解我那难题去了。老爸怔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好。
“快关了快关了,让闺女好好复习。”妈妈跑过来把电视关了,“你就去休息吧!正好你也补补觉啊。”
我有点后悔了。话是不是撂得有点过了?爸爸这么个电视迷,怎能让他忍个将近二十天不碰电视啊?
可我没想到的是,几天下来,老爸真的没再碰电视,可是老爸眼睛上的黑眼圈越来越重了。问他,他总笑呵呵地说,人老了,不行了,黑眼圈重正常的,你看咱隔壁那老大爷,啧啧,那整个儿一大熊猫嘿!我虽然不太相信,可也不能再说些什么。
直到一天深夜,我被我爸那经典的咳痰声吵醒。
昏暗的光线下,电视开着静音,老爸把脸贴近电视,死死地盯着字幕……看到精彩处,老爸想笑却又憋着,发出细微的“噗噗”声。这种声音,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眼眶湿润了……你们试过吗,这样看电视会有多累、多痛苦呢?
原来是我,一步步,把爸爸逼向衰老的啊!
“老爸!”爸爸听到我的声音,不知所措地回过头尴尬地笑,“爸你真是的,都这么晚了,看什么电视啊!”
“可是……”爸爸有些惊讶。
“别可是啦,我才不要隔壁那老大爷指着你,跟他孙子说,你看隔壁那个啊,年纪没我大,黑眼圈比我还重啊,熊猫极品啊。”
爸爸乐了:“行!听我闺女的!”
那强忍着笑的“噗噗”声,和静音模式下电视的“嗡嗡”声,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就是这种声音,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伟大的爱。
【满分揭秘】
文章能够脱颖而出,我觉得有这样两点:
一、以小见大
读罢文章,觉得文章中的父亲尽管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却让人笑得有些心酸,视电视如命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学习毅然选择委屈自己,所写事情虽小,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却是真实的。
二、感情真挚
习作者善于挖掘身边小事,传递浓浓亲情,着实可见其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荐评老师:崔益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有许多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
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叩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作文,不得少于600字。
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二、作文指津
2013年南通市中考作文《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依然延续了2011年的《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2012年的《就这样慢慢长大》的命题思路与风格,作文的题目不仅极富诗意,而且凸显阳光。那么针对2013年的中考作文题《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我们该如何去解读呢?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作文教学研究,并且数十年参加中考阅卷的教者,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准确审清题意
很显然,我们在审读《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这个文题时,必须把握住两个关键词:一是一种声音,二是记忆深处。与此同时,还得搞清楚这两个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这种声音为什么能够留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声音,对我的未来成长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这应该是审题的关键。还应该引起每一个考生注意的是,这种声音不是自己发出的,而是别人发出的。
2.明确选材范围
作文的提示语给了我们选材的依据,也就是说,我们该选择哪些声音,不过值得提醒的是,这种声音不仅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它更应该是文章情感的载体。这种声音可以是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可以是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等有形的声音,当然也可以写一些无形的声音,比如像从心底发出的“我一定能行!”不过还得引起广大考生注意的是,这种声音,可以是中听的,也可以是不中听的;可以是悠扬的,也可以是沉郁的……都应该是选材的范围。
3.突出情感体验
我们说这种声音之所以能够留在记忆深处,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够引起我们情感的共鸣,所以把握情感是文章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希望考生能够首先借助于听觉去表现,但是真正出彩的文章并不是从听觉上去表现的,倒是那些真正体现考生情感的文章应该是考场满分作文的一大亮点,比如我们的满分作文中有不少就是从这个角度去立意的,声音只是表达情感的载体。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小区对面是烟草物流公司的仓库,平日里,这里除了每天清晨有一辆大卡车来送货,我就从来没见这里有过人影,只是相信一定有个看门的。
几年前,这里开始传出隐隐约约的笛声。那笛声断断续续,甚至跑调、走音,显然是初学者的水平,一曲《八月桂花香》听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吹笛的何人?无非是看门的,因为他除了看门,还是看门。
不得不佩服看门人的毅力和恒心。清晨,我总会在笛声飘至耳际时苏醒。傍晚,四下里一片宁静时,笛声又会不期而至,或婉转,或高亢,似乎宣告着这个世界只有他的存在。
不知不觉中,笛声与我相伴了几个春秋。自然地,看门人的吹奏水平渐渐提升,难度也相应加大,起初不讲韵律的吹奏逐渐变得有起有伏,抑扬顿挫,像《一条大河》、《茉莉花》、《妈妈的吻》,也能有模有样地吹奏几遍。只是,听久了,总感觉有些腻烦,尤其是心情不好的时候,更觉得心里窝火,真有跑下楼制止他的冲动。
一年前,一张拆迁公告贴到了烟草物流公司门前。不久,“轰隆隆”的拆迁挖掘声代替了看门人的笛声,飞扬的尘土早将我对笛声的记忆随风散尽。住宅区开始一片片地倒下,又一片片地夷为平地。烟草物流公司也未能幸免,只是它坚持到最后才被推翻。
当物流公司被拆成最后一堵门墙时,拆迁组突然停工了几日。几个月来,难得遇上几天的安宁。那天恰逢双休日,又因为最近的几次考试均稳坐班上第一把交椅,心情甚好,决定自己下厨倒腾几个菜慰劳老爸老妈。正当我忙得欢时,远处突然飘来一阵熟悉的笛声。我忙放下厨具,跑到窗边循声望去,看到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堵墙,依旧不见人影,原先的仓库重地已成了废墟一片。还是那支笛子,还是那些曲子,一曲又一曲,一遍又一遍,清脆悦耳,婉转悠扬。与往日不同的是,笛声里多了份凄婉,仿佛在诉说着难言的哀伤和依恋。听着听着,我的眼角湿润了,难道,看门人是用这种方式来作别他的乐土?抑或是用这样的笛声给我作最后的纪念?
猛地,我才意识到,其实我从未与他谋过面,对他所有的记忆只在那笛声的想象里。我需要去看他一眼吗?终于,我说服了自己——就让记忆里留着一种声音吧,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是夜,竟然梦到了吹笛人——爷爷一般两鬓白发的老人,饱经沧桑却精神矍铄,坐在烟草物流公司门前吹奏着属于他的音乐。醒来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我是不敢相信一个素昧谋面的人会入梦的。不知道这个梦是否能与现实重叠,但庆幸有这个梦,让我对悠扬的笛声有了影像的记忆。
如今,烟草物流公司的门墙已成了废墟,那悠扬的笛声也再未响起,可是它却始终在我的耳边回荡,始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满分揭秘】
文章能够成为一篇满分作文,实至名归,究其原因,我觉得有这样两点:
一、清新的语言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够看出考生极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起初不讲韵律的吹奏逐渐变得有起有伏,抑扬顿挫”,“笛声里多了份凄婉,仿佛在诉说着难言的哀伤和依恋”都能够考出考生的语言功力。 二、深刻的立意
文章虽然写的是一个老人,但是却把他放在拆迁这样的大背景下来写,如果不能巧妙地构思和立意,是很难把这样的材料写好的,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考生不仅写出了老人的生活,而且也引发了我们对老人生活的关心。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我独自坐在窗前,倾听着水田中那铿锵有力的蛙鸣,宛如在欣赏一首交响曲,撼人心魄。
我静静地听着,痴痴地看着,一切仿佛凝固起来,静谧的,幽深的,动听的。
忽然一束灯光出现在水田中,他四处张望着,寻觅着,搜索着。不一会儿,他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灯光也不再惊疑不定,此时此刻他俨然一个狙击手瞄准目标一样,全神贯注,雷打不动。
我的心也随之紧张起来,他在干什么?难道又有?不会的,我立刻否定了心中的猜疑,继续看着,祈祷着,希望刚才的那个假设永远也不会成为现实。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灯光跃动了一下,“他扑上去了!”我的心揪得更紧了。紧接着刚才那优美绝伦的蛙群大合奏没有了,只剩下那杂乱无章而又略带凄凉的蛙鸣。
听着这一切,我的心“咯噔”一下,冷冷的,我的思绪变得凌乱不堪,心潮如滚滚江水开始翻涌奔腾。
从那灯光的迅捷可以看得出刚才那人的举动。我的心也随着他的举动而一次次地揪着,甚至揪得很紧。
结束了,该收场了,灯光离开了,我听到一声声的悲鸣随他而去,黑暗中,我仿佛看到了他那满脸堆着笑的面庞,以及他那鼓鼓的蛇皮袋。
水田里的“杂光”消失了,四野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是不再是“听取蛙声一片”的热闹场面,只留下那“苟全性命”之蛙对逝去者的哀鸣,似乎在吟诵着“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欲别故乡难”。
倾听着凄戚的蛙鸣,一股冲动冲击着我的心灵,难道人们就不能坐下来与我一起听蛙鸣吗?难道非要听那蛙痛苦的鸣叫吗?难道还要听那农药带来的痛彻心扉的呻吟吗?难道?
如今,只要还能偶尔听到那稀稀疏疏的蛙鸣声,我总觉得那是世界上最为美妙的音乐,我真心希望那种留在我记忆深处的“铿锵有力”的声音,能够再一次奏响。
【满分揭秘】
这篇考场满分作文,行文如流水,一气呵成,没有空洞的口号,更没有指责形式的说教。究其满分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揭示:
一、高远的立意
这篇作文写的是考生对生活现象的感悟,尽管所选材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情,但是考生却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从心底发出了生活的最强音,的确立意高远。
二、优美的语言
语言是作文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篇考场作文从一开始就引用苏轼的写月名句,一方面点染了一幅夏夜优美的月色图,另一方面为下文作者着力写捕蛙者的举动作铺垫。与此同时,“听取蛙声一片” “欲别故乡难”等句子,都给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和文化内涵。
三、细节的刻画
文章中间部分叙写了捕蛙者捕蛙的细节,形象地刻画了捕蛙者肆意放纵的举动,为结尾部分的议论兼抒情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也使文章的感情得以升华。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嘟!”外面再次传来清脆的车笛声。我赶忙跑出去,父亲已骑上摩托,正拧着车把,仿佛待发的箭一般兴奋。他今天要送女儿去参加中考。看着眼前的画面,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又奔涌起来……
父亲爱车几乎到了疯狂的境界,虽然只是一辆低价购来的“二手车”。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刚买车的那天,他还扬言要做第二个朱朝辉。看着他两腮上抖动的参差不齐的胡子,我从心底冒出一茬无名之火:一辆破车,瑟什么!几杯酒下肚,父亲满面红光,唱着小曲,赤着臂膊,挥着毛巾,又擦起车来。
从此,这辆“二手车”成了父亲胯下的“乌骓”,跟着他一路走南闯北。然而,最令他兴奋的还是开着车送女儿上学。只要我一有点小毛病,他就自告奋勇地送我上学。可虚荣心极强的我不愿丢这个人。一辆“二手车”又破又旧,尤其那“突突突”的呻吟声简直是我的奇耻大辱。尽管心里千万个不愿意,可还是让父亲的大手托上车。说实话,听那刺耳的“突突”声,简直是一种煎熬。
然而,不多久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背影》彻底再造了我的思想和心性。“他蹒跚走过铁道,慢慢探身上去”之类的文字似斧凿一般雕刻着我的心灵。我被感动了。我对我那些日子一些幼稚无知的想法和看法感到从未有过的难堪。
啊!车!啊!父亲!
抚摸“二手车”,那苍老的身躯,倾听它疲惫的喘息,我的心像被针刺了一样痛。这哪里是车的声音,这分明是一个父亲在大口喘着气。它让我听到了一个父亲的铮铮铁骨松动的声音,听到了一个父亲过生活的呐喊,听到了一个父亲心海中不息的浪声。父亲老了,可为了生活他没有停止过奔波,就像那辆老车。
“走啦,走啦,要迟到了。”老车再次发出那样的声音,可是我不止一次感觉到那种声音背后所传递的父爱……我一跃而上,一路上风和日丽。
“进考场吧!一会儿爸爸还在这儿等你!”
看着爸爸骑车远去的背影,听着那不知听过多少次的老车的声音,我转过身,径直朝考场奔去……
有一种声音,那便是我们家我爸的那辆“二手车”所发出的声音,始终挥之不去,始终留在我记忆的深处……
【满分揭秘】
俗话说“来自生活的才是最为真实的”,这篇考场作文之所以能够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应该说最大的亮点不外乎这样两点:
一、选材生活化
读罢行文,不禁为考生记忆中的那辆“二手车”被考生赋予了这么深沉的情感而拍手叫绝,更让我们为之称道的是那辆“二手车”所发出的声音,留给考生深深的印记。 二、情感真实化
文章虽然写的是一辆车,但是表达的却是对父亲深深的爱,这种爱是真实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文章尽管用不少笔墨写了“二手车”,但是承载的却是对父亲的感情。
(荐评老师:崔益林)
【满分作文】
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
南通市一考生
我爸是个老顽童,他对电视的热爱可不低于我。从最经典的新闻联播,到最近流行的中国梦想秀、中国达人秀,再到热播的电视剧,他都不愿错过。自然啦,电视争夺战在我家也是屡见不鲜喽。
然而最近,正值复习阶段,我一头扎在课本里,天天都要复习到很晚。那从牙缝儿里挤出来的休息时间,也是比金子还要宝贵了。
“嘭!”标志性的甩门声加上拖鞋踢在地上的声音,老爸回来了。
“闺女,老爸看新闻了,你好好复习你的啊,呵呵,就别想着抢我电视了啊。”老爸话音刚落,新闻联播那经典的“噔噔噔噔噔噔”就响起来了。
“爸!”我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中那道难题,指了指那钟上越来越接近11的时针,“你知道我要复习啊,那你看电视就不怕影响我复习效率?本来睡眠时间就没多少!真是的。”
我嘟囔着继续解我那难题去了。老爸怔在那儿,不知道怎么办好。
“快关了快关了,让闺女好好复习。”妈妈跑过来把电视关了,“你就去休息吧!正好你也补补觉啊。”
我有点后悔了。话是不是撂得有点过了?爸爸这么个电视迷,怎能让他忍个将近二十天不碰电视啊?
可我没想到的是,几天下来,老爸真的没再碰电视,可是老爸眼睛上的黑眼圈越来越重了。问他,他总笑呵呵地说,人老了,不行了,黑眼圈重正常的,你看咱隔壁那老大爷,啧啧,那整个儿一大熊猫嘿!我虽然不太相信,可也不能再说些什么。
直到一天深夜,我被我爸那经典的咳痰声吵醒。
昏暗的光线下,电视开着静音,老爸把脸贴近电视,死死地盯着字幕……看到精彩处,老爸想笑却又憋着,发出细微的“噗噗”声。这种声音,至今还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的眼眶湿润了……你们试过吗,这样看电视会有多累、多痛苦呢?
原来是我,一步步,把爸爸逼向衰老的啊!
“老爸!”爸爸听到我的声音,不知所措地回过头尴尬地笑,“爸你真是的,都这么晚了,看什么电视啊!”
“可是……”爸爸有些惊讶。
“别可是啦,我才不要隔壁那老大爷指着你,跟他孙子说,你看隔壁那个啊,年纪没我大,黑眼圈比我还重啊,熊猫极品啊。”
爸爸乐了:“行!听我闺女的!”
那强忍着笑的“噗噗”声,和静音模式下电视的“嗡嗡”声,一直留在我记忆深处,就是这种声音,让我看到了一个父亲伟大的爱。
【满分揭秘】
文章能够脱颖而出,我觉得有这样两点:
一、以小见大
读罢文章,觉得文章中的父亲尽管有些滑稽可笑,但是却让人笑得有些心酸,视电视如命的父亲为了孩子的学习毅然选择委屈自己,所写事情虽小,但是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却是真实的。
二、感情真挚
习作者善于挖掘身边小事,传递浓浓亲情,着实可见其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荐评老师:崔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