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语文奇葩异彩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和谐课堂成为一项长远而极富意义的工作,学校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入手,寻找最好的结合点,努力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关键词:和谐;课堂;质疑
  
  “天时地利人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都对和字做了很好的阐释。可以说我们中国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和”尤为看重,我们作为教师,也在力求寻找各方面的和谐,构建和谐课堂成为一项长远而极富意义的工作,学校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等方面入手,寻找最好的结合点,努力构建和谐语文课堂,绽放不一样的光彩。
  第一,将课堂教给学生,树立教给学生怎样学永远胜于一切的理念。教师要注重培养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去质疑,调查,探索,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1. 在掌握基础的字词方面,除了严格要求会书写、读准字音外,可采用让学生为词编写顺口溜,找同义词,反义词,双胞胎等方法辐射型记忆。教给学生这些方法,再鼓励学生自创方法记忆字词,综合老师与学生的方法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自读文章时自主识词,在做读书笔记时也更能得心应手。
  2. 在训练学生其他基本功方面,如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标点等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去用心去发现,体悟。在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修辞时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的想,大胆地说,并用比较浅显的句子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根据不同的语境运用比喻,拟人等。例如讲授课文《春》时,最后朱自清先生将比作了娃娃、小姑娘、小伙,体现春的新、美、力等特点。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生就春的特点再做几个生动的比喻,更深的体会课文。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说是构建和谐课堂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培养“说”的兴趣。从新奇,生动,活泼事物的低层次事物开始,可以让学生每人每周讲述一件有趣的故事,介绍几条名人名言,不定期举行口语表达比赛等,逐步培养他们说的兴趣。例如开学的前一段时间,可以让学生就新学期新目标展开话题,或是“我的新天地”,展开讨论。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对话情景”,积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学生爱说的心理素质,不要开始就引导学生用太正规、太书面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这样要求太高。应该让学生能够运用自然流畅的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轻松愉快的交往。
  第二,建立和谐课堂,作为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丰富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才能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遨游,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自身具备丰富的文化底蕴,就更显得重要。而坚持做阅读路线,直至把阅读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能从中增强学识修养和精神修养,文化底蕴的积淀才能不断丰富。通过阅读,在和经典的对话过程中能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和贤哲的交流中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在与文本及作者的对话中启迪智慧,从而得到智慧的涵养与理性。通过阅读可以获得道德的教化,完善内心道的世界,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进行道德教育是一种可靠保证。
  第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质疑,鼓励师生间的正常探讨,组织师生间的积极辩论。教学中可以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讨论和专题讨论,还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向老师质疑、向老师挑战的意识和习惯。在知识面前,不论课上课下,师生一律平等。在教学中,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应该有强烈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去质疑,引导学生的求疑思维;不可忽视学生细微的心理,无视学生质疑的要求,轻视学生稚拙的问题。例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作品《走一步,再走一步》阐述了将生活中的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的道理,课文的中心如此,教参也强调了这一点,但是学生在真正体会课文的过程中,对于父亲开明的教育方式体会更深,也更感兴趣,讨论的也最热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学生的切身体会,可以将课文的要点分两部分掌握。要善于發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的智慧之光。教师的良性引导是和谐课堂的重要方面。在质疑中教师要善于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关键所在。师爱和师生平等是个性化教育所要求的,因此高品位的教学,一定要实现教育的民主、平等师生彼此尊重,教学相长。没有平等就没有尊重,更无从谈起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具备民主、平等意识,以及过硬的业务素质和表率的人格品位。鼓励学生质疑的方法可采取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甚至课堂演讲、辩论等形式开展师生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全体发展。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的多层次性,语文问题的多样化语文学科的多极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理解,去参与讨论和辩论,在充分表达自己独特见解的基础上,明是非,分主次,求同异,达到培养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的目的。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下手,全心全力,努力构建和谐课堂,师生共赢,绽放语文独特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成向阳.语文教学中的求真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7(3).
  [2]陈尚达.精通·疏通·融通:语文教学专业性的三个追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7(4).
其他文献
人民币金融有效汇率指数的构建,可以从无风险金融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两个角度来探讨。以抵补利率平价理论为基础,从无风险金融资产视角出发构建的金融有效汇率指数,将关注点
在篮球基础技术教学课堂中,相关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课堂上进行教授后,同学们课余练习规范性不统一,借助"微课"视频播放,可自主启发和巩固技能点;同时在课前给予正向迁移与引导
启蒙运动发韧于17世纪末的英国,牛顿力学革命作为英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18世纪的时代精神,为法国启蒙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论基础。为了批判宗教、政
摘 要:如今教育改革的深度不断地增加,各个学科的教学也在逐步地在实践中持续完善,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科的一种,也在持续的改善教学方法和创新教学模式。随着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的广泛应用,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学素养。  关键词:情景教学;初中历史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的众多学科中,历史学科作为记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载体,充分的展示出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一脉传承的
以社会学概念社会流动为切入点,本文首先分析社会流动的概念、内涵及其与社会稳定的互动关系;其次在对国内外社会学界有关最新研究动向阐述为基础,剖析了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
摘 要:创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客观要求。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本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个人对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学历史;创新教育;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学中的第一要素,也是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
摘 要:数学在小学教育基础学科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数学的学习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想象力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不少教师会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这一方面举步维艰。伴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这一问题更加明显地暴露出来。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迫在眉睫,有效将生活元素与数学相结合,可以便于学生理解,还能学以致用。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元素;教学应用  
现代教育研究范式走过了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三个阶段,现代教育研究的历史即是定性和定量两种范式之间对立、转换和结合的运动景观.其中表露了它们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采集颅内动脉分叉部的血管形态几何参数,分析血管结构与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为后期前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确诊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得到可以进行颈内_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直径测量的颈内_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共14例为研究组,非颈内_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共1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的颈内_后交通动脉分叉部分叉角(Ap),后交通动脉直径(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