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画作品的欣赏角度

来源 :颂雅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uae5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画的内容和艺术创作通常体现在人与自然、社会、政治、哲学、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和联系,借助毛笔、软笔亦或者手指,使用黑色或彩色的中国墨在帛或宣纸上完成的艺术作品。中国画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其欣赏的角度也拥有独特的方式,早在南齐时期,画家谢赫就著有《画品》一书,提出了“六论”之法,从多角度对中国画展开了理论性、科学性的赏析,为后世所推崇至今。本文即以“谢赫六法”为基础,谈一谈中国画作品的赏析角度。
  关键词:中国画 艺术欣赏 角度
  在“谢赫六法”中,以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角度对中国画展开研究,笔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择其三点,分别从布局结构、笔墨线条以及气韵意境中赏析中国画的外形、灵魂以及情感。
  一、从布局结构看中国画的外形
  在中国画中,布局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所谓“胸有成竹”,只有在作画前就能将整幅画作的画面结构布置得当,做到胸中有形、心中有意,才能画出外形完整、意境丰满的艺术作品。所以在欣赏的过程中,观察其布局结构,是最基础的一个角度。
  中国画的布局与西方美术中所提到的“构图”一词相似,构图拥有其特定的规律和准则,但同时每一个画家又有其独特的处理方式和习惯,所以形成了各式各样的不同风格,以此展现每一个画家的艺术追求和理解。
  中国画的布局结构在“谢赫六法”称之为“经营位置”,这里的“经”指的是度量、筹划,而“营”指的是谋划,谢赫以此点明画家在作画之初,对人、物、景色等物象的位置安排,既要从每一个局部将每一个物象安置得当,又要从构图整体来看,把所有物象的位置巧妙布置,使其无论从细节还是全图来看,都拥有完美的结构关系。所以在欣赏中国画的时候,首先就要从布局结构上来观察,品其形,观其位,画面是否和谐融洽,物象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这都是评判中国画优劣的有价值的参考方向。
  在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的巨幅设色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中,以黄河为画面的主体,右下角配以高山长城,右上角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这样的画面结构显得波澜壮阔,壮丽磅礴,再配以毛主席的题字“江山如此多娇”,让整幅画展现出“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的意象。
  二、从笔墨线条赏中国画的灵魂
  西方画擅长使用色块,通过色彩的浓重淡雅体现物象的多姿多采;而中国画以线条为主要的表现手法,通过对笔和墨的细致操控,让画作拥有了灵魂一般,展现出活灵活现的生动意象,达到透人心扉、沁人心脾的效果。
  在“谢赫六法”中,“骨法用笔”就是画家对笔墨和线条的操控。中国人讲究风骨,无论是诗文还是书法,都有风骨一说,既指人的翩翩风度、刚正气概、清雅气质,又指艺术的风格、个性和力量。在中国画中,骨同样由此意象,借助线条所展现出来的形态,即与作者的个性、性格相吻合。所以在欣赏中国画时,可以透过其笔墨线条,看到作者心灵深处的灵魂。
  著名画家齐白石,从青年时期开始热衷于画虾,直至晚年时分,才将画虾的技艺入了化境,他所画出的虾透明、轻灵、活泼、机敏,而能够达到如此的效果,就在于其对于笔墨线条的掌握已经达到了顶峰,透過寥寥几笔,以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的一点焦墨,以及左右两笔淡墨,就让虾的头部显得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的效果悠然而现。尤其在水中的虾,通过有虚有实、简略得宜、藕断丝连、曲直结合的线条,表现出一种透视感,好像能看到虾在水中嬉戏游动,就连触须也随之轻摆,显得无比灵动,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这就是笔墨线条所展现出来的中国画的灵魂。
  三、从气韵意境读中国画的情感
  “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中提到的第一点,也是中国画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在美术艺术的发展进程中,西方以真实表达为艺术追求,多数画家以光影效果和色彩运用来体现最真实的画面,而中国画却从一开始就以意起境,展现画家自身的情感和表达的内涵,即使在工笔画中,也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个人色彩,这就是中国画中的气韵表现。
  所以在赏析中国画时,并不是看其与真实画面有多相近,而是品其气韵和意境,以追求神往和意达,这是读懂作者情感的关键,更是画作价值和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在齐白石91岁高龄时,著名作家老舍前去求画,并要求以“蛙声十里出山泉”为题,老人思考了几天,最终画出了经典的代表作之一,以焦墨作两侧山涧,中间为湍急泉水,中间却画了六只由上而下的蝌蚪,由此让画面变得具有意境,仿佛让人听到山下蛙声一片,产生蝌蚪纷纷下山寻找妈妈的联想,这就是气韵和意境形成的艺术,让人感受到齐白石高超的艺术修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风格,其赏析的角度也与众不同,需要人们从布局结构观其外形,从笔墨线条赏其灵魂,从气韵意境读其情感,获得中国画的赏析技巧。
  参考文献:
  [1]梁开璐.浅谈中国画的艺术欣赏[J].明日风尚,2018(02).
  [2]许艳凤.浅析中国画作品的欣赏角度[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 .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是一门艺术,相同的教学形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班级合唱教学与童声合唱之间便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课程是能吸引注意力的课程,而合唱教学的开展能够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神奇与美妙。学校开展的班级合唱教学与童声合唱队的训练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班级合唱 童声合唱队训练 差异  合唱教学是对一个集体的教学,但是教学方法会根据集体性质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就导致
期刊
摘要:在孩子们刚进入美术的世界时,笔者尝试加入线描绘画的教学。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十分适合低段孩子们的美术绘画。笔者以在生活中寻找线条、以阶梯式的教学配合各种不同的工具,让孩子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和自信逐渐增加。  关键词:线条 阶梯 由简到难 生活 工具 兴趣  一、由易到难阶梯式教学  小学低段的孩子大都经历了幼儿园的涂鸦期。刚进入小学,他们对自己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此时,教
期刊
摘要:幼儿歌曲教学是实现幼儿美育教育的最好途径,也是最直接美育教育的方法。因此,在美育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固根基、求发展、达目的。固幼儿美育教育之根基,求幼儿智力之开发,达到我们美育教育的目的。所以,幼儿歌曲教学之途径探讨是事在必行。  关键词:幼儿歌曲 教学 途径  一、美育教育中的儿歌  新时代、新标准、新要求,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实现美好的教学理念,必须从幼儿开始。幼儿的美育教育途径是对其的审美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美术教学也随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现代高中美术教学,已经逐渐实现了由传统的单一绘画技能的培训向美术鉴赏式教学的转变。为此,本文从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审美心理的积极作用入手,对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心理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对现代高中美术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 审美心理  高中学生已逐渐迈向成年,能够多维度地认知外界事物,对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职学校要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具有創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中职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伴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变化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也成为职业教育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中职教师,我们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要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用更新的理念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手段,体现出现代的教育特征。  关键词:中职生 思维
期刊
一、案例背景  新课程给音乐课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对学生听、唱、弹、奏等基本音乐技能的培养。竖笛由于演奏技巧相对简单、学习成本相对较低而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高质量的竖笛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特别是在识谱能力等方面的效果更是作用明显。如何实现竖笛教学即“减负”又“增效”的实际教学效果,已成为现阶段竖笛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突破观念,从
期刊
摘要:对于舞蹈演员而言,在舞台上的表演除了要用精湛的技艺和优美的身姿来展现艺术之外,情感的投入也是極为重要的,舞蹈演员的情感也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体验和内心,以及对艺术表现的感受。舞蹈教学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学习者难免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这些困难会对舞蹈学习者的情绪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情感教育,对提升舞蹈学习者的的信心以及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摘要:一堂好的音乐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一堂好课也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导演而成。  关键词:趣味发声 巧用拓展 创造韵味  新课程的改革,让我们的音乐教学焕然一新,改变了我们原来的教学方式,甚至是教育理念,激励我们师生在音乐活动中,共同思考,共同探索,共同创新,以和谐、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共同建立一个接纳性、适应性、包容性的音乐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
期刊
摘要:黎锦晖,“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他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为孩子们编写歌舞音乐作品,他所创作的这些作品一直到今天,依然能够让孩子们从里面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同时也让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  关键词:黎锦晖 儿童歌舞剧  随着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开展,推广白话文、国语等主张的提出和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改革,给儿童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中国共
期刊
摘要:橡皮章属于现代新兴的一种版画艺术形式,通过开设橡皮章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学会版画制作的基本流程、基本原理,让学生以更轻松愉悦的方式了解版画,并爱上版画艺术,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与发扬。本文重点阐述了橡皮章特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美育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并对橡皮章特色课程教学提供教学思路。  关键词:版画 橡皮章 特色课程  一、以传统文化为引  中国印章文化传承千年,印章是我国独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