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的方法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df6570941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机械通气患者导管的固定显得尤为重要,避免机械通气患者的意外拔管,成为对机械通气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目前我科最常采用的是十字交叉固定气管插管的传统方法,此种方法在抢救患者的危急时期方便快捷,取材简单,但在做口腔护理过程中发现,在患者面颊部粘胶布的位置上易出现红肿、破皮,对胶带过敏的患者不宜采用此方法固定.因此,我科对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进行改进,现报道如下。

其他文献
乳酸菌产生的细菌素对很多导致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和腐败菌均具有抑制作用,近年来引起了诸多研究者的关注,在食品储存和保鲜中也有应用。为了便于科研工作者更好的开发抑菌谱
胃癌、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化疗仍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5-氟尿嘧啶(5-Fu)是化疗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药物之一,且通常置于微量泵中持续给药,使用中常由于微量泵固定不妥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笔者于2008年3月至2011年1月通过对5-Fu置于微量泵中使用时固定方法的改进,来避免或减少头皮针反折及导管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在气管切开患者拔管前堵管时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37例患者作为传统封堵器组,34例患者作为自制新型封堵器组.比较2组平均堵管操作时间、堵管器脱出率及交叉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进行封管医护人员操作简便、封堵器具脱落减少、肺部感染率低,能按预期时间拔管.自制新型封堵器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传统封堵器组.结论 使用自制气管切开导管封堵器对气管切开患者
护理学是综合应用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近年来,尽管我国的护理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文献数量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但文献质量不高,与国外高质量文献相比,其科学性、先进性、完善性均存在很多不足[1].有研究调查分析了我国护理本科生文献检索的现状,发现在护理本科生中,"对网络和图书馆了解很少、缺乏专业人员指导、不知怎样有效利用"人数所占的比例高达70.04%[2].PubMed是由美国国立医学
近些年,由于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贫困生的经济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作为三重弱势群体的高职贫困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有效开展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帮扶
为改善纳豆风味,该研究以市售大豆为原料,采用纳豆发酵粉和乳酸菌粉混合发酵,并以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和纳豆激酶活力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纳豆发酵
许多外科手术需要采用俯卧式体位,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对其胸腔及腹腔的压迫,要采用俯卧手术托架,让患者躺在俯卧手术托架上.目前临床上使用具有固定形状的俯卧手术托架,由于其结构尺寸是固定的,无法同时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要改变患者体位,就必须将手术托架抽出或放入,此时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操作难度较大,且极易造成手术野的污染,这种局限性使得手术护理工作量明显增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