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电力行业垄断性经营局面的逐步打破,强化行政后勤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本公司后勤社会化改革买践思考,就社會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管理的思路作一些粗浅探讨。电力体制改革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应未雨绸缪,制定有前瞻性的后勤发展战略,并尽早实施。
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策
企业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企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后勤不仅担当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同时还承担对外联络、接待的重任。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虽然国家电力公司已在"九五"最后一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但是,要把国家电力公司建成经营型、控股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企业,仍有一些"体制性障碍"必须"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后勤体制方面的"障碍"——"企业办社会"。而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电力企业原有的后勤服务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的物业管理、后勤保障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日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电力企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深远意义已旱为电力人所熟悉和认同。而电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服务保障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只有彻底实现市场化的后勤改革才是真正的社会化。
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后勤社会化是当今的物业管理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电力企业的后勤部门,多年来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靠着行政手段指挥,实行“企业办社会”的后勤管理办法,是抱着“垄断”的守旧模式运作的。因此,在后勤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①后勤由企业自办,后勤服从主业,为主业提供生产、办公和生活保障,是一种行政行为,其工作受到多方制约和干预,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现象较为突出。②产权管理与服务管理集于一身,按照行政命令提供单一服务和被动服务,管理粗放,既无标准,也不规范。③实行“铁饭碗”、“大锅饭”,是无竞争、无风险的福利型管理和服务。其工作人员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自我约束和自我生存的能力较低。④队伍建设滞后,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之间发生矛后。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服务型后勤,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⑤追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宗旨与对外开放的矛盾;二是后勤服务部门利益与被服务对象利益的矛盾;三是日益膨胀的服务需求与有限的服务能力的矛盾。广大干部职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这就要求后勤服务部门提供更多的服务,更优的品种来满足这一要求。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对策
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改革,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构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后勤管理体制、服务运营机制和保障体系,努力发展后勤经济,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电力企业后勤改革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不可有“背包袱”的错误观念,而应把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一种产业来办,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系统后勤存在的现状问题,既要引起注意予以倾斜支持,又要重视后勤内部挖潜和创收;既要解决当前困难,更要着眼于提升系统后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突破体制
过去单位后勤,几乎完全是内部服务型的体制。几年来的改革,是改变这种体制,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其从内部走向外部,实现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管理,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框架。从内部服务型的后勤走向社会化后勤。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分离,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职能要求来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在管理上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后勤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在服务上要求机关和后勤服务部门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原则。
2.2转换机制
一方而要加大后勤管理职能的创新,推进后勤保障制度改革,改革机关行政用房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创新机关行政用房和职工住房的管理体制和供给制度;改革机关职工生活服务保障的实物分配方式,逐步实现货币化分配等等。另
一方面,要加快后勤服务部门的机制转换。一要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的结算制度;二要改革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三要培育市场。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培育后勤服务市场是深化后勤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培育和形成机关后勤服务市场。主要是通过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在管理和服务的体制上,形成行政主体和服务单位市场法人主体;在后勤资产的界定和运营上,形成后勤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和资产运营主体;在服务需求和供应的结算形式上,形成后勤服务的需求主体和后勤服务的供应主体,从而培育和形成后勤服务的需求市场和后勤服务的供应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电力企业后勤服务要走向社会化,而后勤服务社会化呼唤着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后勤管理部门。一个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性的、有使命感的、有经营自主权的、受“顾客”驱使的、讲求效果的后勤管理部门站立起来的时候,解放和发展后勤服务生产力就会变为现实。
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策
企业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服务工作,是企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后勤不仅担当对内管理、服务的职责,同时还承担对外联络、接待的重任。后勤工作是机关领导、干部职工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和基础,直接关系到机关工作的效率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虽然国家电力公司已在"九五"最后一年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行列,但是,要把国家电力公司建成经营型、控股型、现代化、集团化管理的国际一流企业,仍有一些"体制性障碍"必须"突破",其中之一就是后勤体制方面的"障碍"——"企业办社会"。而随着我国电力工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电力企业原有的后勤服务体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的物业管理、后勤保障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成为日前我国电力企业发展的关键。电力企业的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深远意义已旱为电力人所熟悉和认同。而电力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核心是后勤服务保障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只有彻底实现市场化的后勤改革才是真正的社会化。
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后勤社会化是当今的物业管理行业讨论的热点话题,电力企业的后勤部门,多年来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靠着行政手段指挥,实行“企业办社会”的后勤管理办法,是抱着“垄断”的守旧模式运作的。因此,在后勤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弊端:①后勤由企业自办,后勤服从主业,为主业提供生产、办公和生活保障,是一种行政行为,其工作受到多方制约和干预,遇事互相推诿扯皮现象较为突出。②产权管理与服务管理集于一身,按照行政命令提供单一服务和被动服务,管理粗放,既无标准,也不规范。③实行“铁饭碗”、“大锅饭”,是无竞争、无风险的福利型管理和服务。其工作人员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自我约束和自我生存的能力较低。④队伍建设滞后,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之间发生矛后。现在的机关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体力型、服务型后勤,对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⑤追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建立,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宗旨与对外开放的矛盾;二是后勤服务部门利益与被服务对象利益的矛盾;三是日益膨胀的服务需求与有限的服务能力的矛盾。广大干部职工对后勤服务的需求,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这就要求后勤服务部门提供更多的服务,更优的品种来满足这一要求。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改革对策
电力企业的后勤服务改革,是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构改革要求相适应的后勤管理体制、服务运营机制和保障体系,努力发展后勤经济,解放和发展后勤生产力。电力企业后勤改革应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切不可有“背包袱”的错误观念,而应把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一种产业来办,使之成为企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系统后勤存在的现状问题,既要引起注意予以倾斜支持,又要重视后勤内部挖潜和创收;既要解决当前困难,更要着眼于提升系统后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1突破体制
过去单位后勤,几乎完全是内部服务型的体制。几年来的改革,是改变这种体制,按照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其从内部走向外部,实现社会化服务和社会化管理,从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构和框架。从内部服务型的后勤走向社会化后勤。将后勤行政管理职能与后勤服务职能进行分离,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和职能要求来构筑新的管理和服务体制,使其真正按照自身规律运行。在管理上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后勤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研究制订各项管理制度和标准,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在服务上要求机关和后勤服务部门转变观念,根据政事分开、企事分开和福利性、保障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原则。
2.2转换机制
一方而要加大后勤管理职能的创新,推进后勤保障制度改革,改革机关行政用房的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创新机关行政用房和职工住房的管理体制和供给制度;改革机关职工生活服务保障的实物分配方式,逐步实现货币化分配等等。另
一方面,要加快后勤服务部门的机制转换。一要改革机关后勤服务经费的拨付方式,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费用的结算制度;二要改革后勤服务部门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服务运行机制,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深化服务部门内部的财务资产、用人用工和分配制度改革;三要培育市场。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培育后勤服务市场是深化后勤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首先要培育和形成机关后勤服务市场。主要是通过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在管理和服务的体制上,形成行政主体和服务单位市场法人主体;在后勤资产的界定和运营上,形成后勤资产的所有者主体和资产运营主体;在服务需求和供应的结算形式上,形成后勤服务的需求主体和后勤服务的供应主体,从而培育和形成后勤服务的需求市场和后勤服务的供应市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电力企业后勤服务要走向社会化,而后勤服务社会化呼唤着用企业家精神改革后勤管理部门。一个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性的、有使命感的、有经营自主权的、受“顾客”驱使的、讲求效果的后勤管理部门站立起来的时候,解放和发展后勤服务生产力就会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