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简称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增强了青少年体质,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在阳光体育运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加强中学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阳光体育;问题;原因;对策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学,由于受升学率等各方面的影响,只有不到20%的区域坚持了下来,80%多的地区放弃了阳光体育运动
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不到位
运动贵在坚持,坚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参与者养成良好的习惯。阳光体育正是针对学生体质、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体育的全民性的健身运动;但是少数学校却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领导实施机构;有的成立了机构,也是实际上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完全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
(二)器材场地与基本需求不匹配
阳光体育运动要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可以做到的。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目前农村学校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一些基本的器材也得不到添置。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都是马马虎虎的对付,大规模的课外活动就难以真真有效的开展了。对一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毕业不能留级不能不毕业。但是到了高中,虽然一再说素质教育,但是普通乡村学校学生毕业却面临高考的检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看一所学校有多少人考上了好大学。学校为了生存,文化课的教学不惜财力物力死抓严抓,体育教师物质奖励明显低于文化课的老师。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过程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体育老师的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比较承受着安全的风险。二者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组织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体育活动能不搞就不搞,一定要搞就选最安全的运动,走走过场交差。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在有意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四)学生休有锻炼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近年,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实际中,不少学校的毕业班的体育课几乎成了虛设,课表上有安排却常常被文化课借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名存实亡。
其次阳光体育活动大多是以体育课和学生自发的课外活动代替。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群众性和广泛性,少数学生活动,多数学生观看,达不到阳光体育活动的真实效果,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缺乏开拓与创新。学生体育锻炼质量大打折扣。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偏差
认识偏差表现在体育锻炼可搞可不搞,学生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它来源于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影响个人能不能成才的影响一个人能不能成才的因素很多,不能完全用他的文凭或者哪个学校毕业的来衡量。但是由于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影响太深,目前有相当大的部分人们,甚至学校上级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仍然以升学率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
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不得不来采取应付态度:口头必须说、墙上必须有、活动必须做、事故必须杜绝、效果可以不管。因为学生毕业时离世界冠军还远,身体不好没有人找你学校负责。家长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了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效果评价及其监督体系滞后
首先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阳光体育运动在各校组织成立了、开展的时间在课表上也有了、活动的方案也制定了。但是是不是切实在进行,坚持了没有,谁监督?怎么监督?如果没有开展,怎么处罚和督促改正?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有效的行动。这样,校长缺乏压力,阳光体育运动就难免停留在口头上。
其次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适合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由于校长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上没有压力,所以开展没有,效果如何也就自然可以放在文化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的后面,由此带来的只能是体育老师在此项工作上的应付。
三、总结
阳光体育在初中学校进行的不彻底,活动内容无法得到实施开展,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应得的锻炼,应加大力度进行实施活动。
关键词:阳光体育;问题;原因;对策
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下发以后,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具体要求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深入人心。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近几年来,阳光体育运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中学,由于受升学率等各方面的影响,只有不到20%的区域坚持了下来,80%多的地区放弃了阳光体育运动
一、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组织领导不到位
运动贵在坚持,坚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参与者养成良好的习惯。阳光体育正是针对学生体质、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缺乏主动积极参加体育的全民性的健身运动;但是少数学校却没有成立阳光体育运动的正式领导实施机构;有的成立了机构,也是实际上分工不明确,缺乏合力,完全为了应付检查,没有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阳光体育运动运行机制,部分学校虽有较好的运行机制,但是没有长期坚持运行。
(二)器材场地与基本需求不匹配
阳光体育运动要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这不是空口说白话可以做到的。场地、器材是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物质条件。目前农村学校由于体育经费的不足,使学校体育设施得不到补充,破损的器材不能及时维修,一些基本的器材也得不到添置。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学都是马马虎虎的对付,大规模的课外活动就难以真真有效的开展了。对一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施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到初中毕业不能留级不能不毕业。但是到了高中,虽然一再说素质教育,但是普通乡村学校学生毕业却面临高考的检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是看一所学校有多少人考上了好大学。学校为了生存,文化课的教学不惜财力物力死抓严抓,体育教师物质奖励明显低于文化课的老师。加之青少年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运动过程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体育老师的教学与文化课教学相比较承受着安全的风险。二者使得阳光体育运动的直接组织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体育活动能不搞就不搞,一定要搞就选最安全的运动,走走过场交差。教师的积极性不高在有意无意中限制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四)学生休有锻炼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近年,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如《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要求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得挤占体育课时和压缩体育锻炼时间,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在实际中,不少学校的毕业班的体育课几乎成了虛设,课表上有安排却常常被文化课借用。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保证。阳光体育运动名存实亡。
其次阳光体育活动大多是以体育课和学生自发的课外活动代替。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群众性和广泛性,少数学生活动,多数学生观看,达不到阳光体育活动的真实效果,活动组织的方式方法缺乏开拓与创新。学生体育锻炼质量大打折扣。
二、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一)认识偏差
认识偏差表现在体育锻炼可搞可不搞,学生学习才是第一位的。它来源于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影响个人能不能成才的影响一个人能不能成才的因素很多,不能完全用他的文凭或者哪个学校毕业的来衡量。但是由于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影响太深,目前有相当大的部分人们,甚至学校上级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仍然以升学率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
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中不得不来采取应付态度:口头必须说、墙上必须有、活动必须做、事故必须杜绝、效果可以不管。因为学生毕业时离世界冠军还远,身体不好没有人找你学校负责。家长也认为学生在校内就是上好课,少玩多学习,考个好分数,至于参加阳光体育运动那是花费学生学习时间的事,可参加可不参加。家长别无选择地将孩了往高考升学的独木舟上赶。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效果评价及其监督体系滞后
首先是主管部门对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缺乏一套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阳光体育运动在各校组织成立了、开展的时间在课表上也有了、活动的方案也制定了。但是是不是切实在进行,坚持了没有,谁监督?怎么监督?如果没有开展,怎么处罚和督促改正?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有效的行动。这样,校长缺乏压力,阳光体育运动就难免停留在口头上。
其次是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的适合效果缺乏过程性评价,由于校长在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上没有压力,所以开展没有,效果如何也就自然可以放在文化教学的监督和管理的后面,由此带来的只能是体育老师在此项工作上的应付。
三、总结
阳光体育在初中学校进行的不彻底,活动内容无法得到实施开展,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应得的锻炼,应加大力度进行实施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