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布鲁菌病由布鲁菌感染人体引起,是发展中国家流行广泛、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将布鲁菌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慢性布鲁菌病的病程超过6个月。目前,人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均参与了布鲁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布鲁菌的显著特点是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很强,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很快形成慢性感染模式。现从非特异性免疫与慢性布鲁菌感染,特异性免疫与
【机 构】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730030,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 730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菌病由布鲁菌感染人体引起,是发展中国家流行广泛、危害较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临床上将布鲁菌病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慢性布鲁菌病的病程超过6个月。目前,人布鲁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均参与了布鲁菌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布鲁菌的显著特点是在宿主体内的生存能力很强,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很快形成慢性感染模式。现从非特异性免疫与慢性布鲁菌感染,特异性免疫与慢性布鲁菌感染,细胞因子与慢性布鲁菌感染3个方面介绍布鲁菌病慢性化免疫机制的研究现状。
其他文献
2例患者因垂体瘤行手术治疗,术后并发肝硬化,考虑原因为垂体功能低下,多种激素缺乏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或)肝硬化,该类患者术后选择相应激素长期替代治疗对阻止肝病发生、发展至关重要。
亚太肝病学会(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PASL)近期在其官方杂志Hepatology International上刊发了《APASL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共识和推荐更新版》(以下简称共识),这是APASL继2014年发布共识更新后,时隔5年对该共识的再次重要更新。本共识在以临床证据为基础的原则下,汇集了近5年慢加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和健康者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以及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对艾滋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住院的30例艾滋病患者和同期6名健康志愿者,将其分为未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ificiency virus, HIV)的健康者(A组)、未治疗的艾滋
布鲁菌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遍布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几乎每个省市的人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国人感染布鲁菌病发病率从2000年开始呈现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和2017年相继发表的《布鲁氏菌病诊疗指南(试行)》和《布鲁菌病诊疗专家共识》已对布鲁菌病诊疗提出了指导意见。现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治疗现状进行讨论。
肝衰竭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李氏人工肝自1986年起发展至今,逐步形成了独特且疗效显著的治疗体系,被广泛应用于肝衰竭的救治。李氏人工肝治疗模式各有特点,新型李氏人工肝系统(Li′s artificial liver system, Li-ALS)集成血浆置换、血浆灌流和血液滤过等各种净化手段,提供了肝衰竭同质化治疗方案。选择人工肝治疗时机,筛选人工肝相关生物标志物及联合新的肝衰竭治疗手段是李氏人工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在现代传染病中越来越重要,其重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使用中医药防治瘟疫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方法对现代传染病的防治有理论指导和实际应用的价值。为了规范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组织该领域内的部分中西医专家联合制定了本共识,介绍了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及分型、中医诊断分型、西医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护理调摄、疗效评价和出院
目的了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医院感染发展趋势,为今后儿童专科医院NICU医院感染防控的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至2017年NICU医院感染监测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结果5年来医院感染率有差异,例次感染率为7.02%~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药物有干扰素类和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ide analogues,NA)两大类,但均面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转阴率低和临床治愈率低的问题。随着慢性丙型肝炎的可治愈,研发新型抗HBV药物已成为近年来HBV感染领域的研究热点。现将小分子干扰RNA(sm
随着循证医学和临床实践指南方法学的不断发展,指南的数量不断增多,但其质量却良莠不齐。国内外指南制订机构针对如何提高指南的质量,研发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现在回顾指南制订方法变迁的基础上,对循证指南制订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归纳,以期为我国高质量指南的制订提供参考。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以急性肝功能恶化,伴随肝脏或肝外器官衰竭,以及短期高病死率为特征的复杂临床综合征。ACLF诱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内科综合治疗后病死率高达50%~90%。正确认识ACLF的发病过程,根据不同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对降低ACLF病死率至关重要。东西方ACLF患者的病因、诱因等存在天然差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