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字】 合作;交流;评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使学生享受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学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见陶老先生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视,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正是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中孤立的、个体化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一、创设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合作学习的需求
创设迫切的需求环境,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这样就能使合作学习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如:在教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本课时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进一步巩固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用学生尺量这个环节大家都能应付自如,但是到后面节用各种尺量的时候,教材安排了要量自己的一札、一步、一庹的长度,特别是想办法量的时候,要去量篮球场的长,这个时候各自自己量是怎么也不行的了,同学们产生了各种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可以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合作学习的需要,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组内合作,人人参与建立热情的帮助环境
热情的帮助环境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通过找疑、质疑、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设立小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讨论,达成共识。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主动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好,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教师也可以适时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并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
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的时候,低年级的小朋友对拼搭的这些活动本来兴趣就非常浓厚,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有部分同学由于太投入了,以至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只顾自己操作,为此教学中给学生分组,让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同学们发现用一副拼出的图形过于简单,可以几个小朋友的合在一起拼,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的活动,拼出了美丽的图画,这样在大部分人的带领下,也使那小部分同学及时回到了我们的小组中,使每个同学的热情高涨,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组间交流,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交流、评价、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你能跳多远》的时候,要求学生采集左脚单脚跳,右脚单脚跳和双脚并拢跳的成绩,在学生分组活动收集完各项数据的时候,教师便要组织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汇报的数据得出大部分同学双脚并拢跳得比较远,根据全班学生的跳远成绩和全国小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苏州地区孩子的体质好坏,大家还可以提出一些建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建立评价机制,促进组员共同进步
建立真诚的激励环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组际交流或辩论,可以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增强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寻求最佳方案的积极性,教师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氛围,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地评价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如:在教学《小小商店》的时候,需要设立各个小商店,让同学们进行购物,这样的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大家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如果组织不好,那就是混乱一片,教师在活动前除了事先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以外,还应该适时建立好激励的机制,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每个人表现的好还将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样我们才能开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 合作;交流;评价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使学生享受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学生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可见陶老先生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重视,要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必须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正是小组合作学习将传统课堂教学中孤立的、个体化的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合作学习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
一、创设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的合作学习的需求
创设迫切的需求环境,呈现问题:这是进行合作学习的第一步。情境的创设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这样就能使合作学习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一起来呈现问题。教师加以具体化、系统化,明确学习的目标。
如:在教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时,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本课时的活动主要是以学生操作为主,进一步巩固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认识,用学生尺量这个环节大家都能应付自如,但是到后面节用各种尺量的时候,教材安排了要量自己的一札、一步、一庹的长度,特别是想办法量的时候,要去量篮球场的长,这个时候各自自己量是怎么也不行的了,同学们产生了各种问题,教师因势利导,我们可以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产生迫切需要合作学习的需要,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组内合作,人人参与建立热情的帮助环境
热情的帮助环境是小组合作顺利开展的首要任务,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通过找疑、质疑、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设立小组长、记录员、评分员、汇报员,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讨论,达成共识。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主动合作,不能解决的问题整理好,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教师也可以适时以一个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参与到困难的小组中去,并有意识地给他们多创造一些表现的机会,以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情,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
如:在教学《有趣的拼搭》的时候,低年级的小朋友对拼搭的这些活动本来兴趣就非常浓厚,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有部分同学由于太投入了,以至没有听清老师的要求,只顾自己操作,为此教学中给学生分组,让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任务效果比较好,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你能用七巧板拼出哪些图形?同学们发现用一副拼出的图形过于简单,可以几个小朋友的合在一起拼,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的活动,拼出了美丽的图画,这样在大部分人的带领下,也使那小部分同学及时回到了我们的小组中,使每个同学的热情高涨,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组间交流,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
组间交流、教师调控: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交流、评价、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善于调控,博采众长,积极总结,共同进步。
如:在教学《你能跳多远》的时候,要求学生采集左脚单脚跳,右脚单脚跳和双脚并拢跳的成绩,在学生分组活动收集完各项数据的时候,教师便要组织组间的交流,通过小组汇报的数据得出大部分同学双脚并拢跳得比较远,根据全班学生的跳远成绩和全国小学生的体育达标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我们苏州地区孩子的体质好坏,大家还可以提出一些建议,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建立评价机制,促进组员共同进步
建立真诚的激励环境。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适时适当的激励,使学生形成“组荣我荣,组耻我耻”的观念,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组际交流或辩论,可以巩固合作学习的成果,增强合作意识,调动学生寻求最佳方案的积极性,教师创设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抒己见、相互交流合作学习氛围,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客观地评价合作中每个人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习惯和合作成效等,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
如:在教学《小小商店》的时候,需要设立各个小商店,让同学们进行购物,这样的活动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大家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如果组织不好,那就是混乱一片,教师在活动前除了事先安排好每个人的角色以外,还应该适时建立好激励的机制,让学生明白他们的小组就是一个小集体,每个人表现的好还将直接影响到集体的荣誉,教师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这样我们才能开张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需要我们全体数学教师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潜在优势,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