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铜雀伎》动作形态中的戏曲元素探微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剧《铜雀伎》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舞剧,其中以踏盘、踏鼓为主的槃鼓舞是最具典型性、观赏性的舞蹈之一,表演极为出彩,拥有独特的舞蹈身体语言体系.在舞剧编创中包含了大量戏曲元素的运用,使其呈现出独特的舞姿特点、风格特征.本文分别从手部、眼部、腰部、步法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舞剧《铜雀伎》中动作形态中的戏曲元素.
其他文献
红色文化是革命精神的体现,更是革命斗争的见证,经过持续的演化、发展、整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式,富含优秀的革命精神.《黄河大合唱》是非常著名的红色音乐,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讲述了抗日战争时代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不屈革命精神.所以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写作背景,明确抗日特殊时期音乐富含的民族精神,理解民族的艰苦岁月和人民的不屈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价值观有着极大的裨益.笔者通过在天水师范学院开设公共选修课《红色经典音乐欣赏》课的经验,结合云版课App,在班课中发布如《黄河大合唱》等相关视频及资料,教学上取得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我国的艺术事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高校当中选择学习长笛的学生也在不断增多.但由于长笛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部分大学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足,根本无法高效地开展长笛演奏教学,再加上长笛音乐教学体系的缺失,导致长笛的重奏、合奏教学效率不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代下高校长笛重奏、合奏当中的教学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