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广西柳州地区,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几百年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迷恋上这方水土,驻足13天,并在《徐霞客游记》中留下一万多字关于它的详尽记载;几十年前,一部影响过几代人的电影《闪闪的红星》,也将这里的美丽江水搬上荧屏,而那首悠扬的歌词,一直荡漾到今天:“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就是融水苗族自治县。
融水的风景和桂林很相似,在四周挺拔秀丽的山峰下,一条河流缓缓流过,居住在这里的苗家人,就一直安静而幸福地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除了风景迷人,融水还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尤其春节,这里会上演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比如热闹非凡的踩花山,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独特舞蹈芦笙舞,以及曾经被苗家人用来裁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斗马比赛……随着一场场活动轮番上演,过年的气氛也随之热烈高涨起来。
盛大的踩花山活动集杂技、娱乐于一体的爬花杆
农历正月初一,当晨雾中的融水刚刚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人们就早已盛装打扮好,准备参加新年的第一个盛大活动——踩花山。踩花山又称“耍花山”“踩山”“跳花”“跳场”“赶坡”等,即围绕山坡游玩。
在融水境内,每逢传统佳节,或是有大型活动,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芦笙舞蹈队总是最为活跃的一群人:女性头戴美丽的银质头饰,身着色彩斑斓、披银挂彩的百鸟衣;男性头包绣有红蓝条纹的头巾,身着绣有苗族传统图案花边的服饰聚集在一起,手持各式各样的芦笙赶到会场,向观众表演芦笙舞。
芦笙舞俗称“芦笙踩堂”。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三种样式,长度也从二尺、五尺到一丈多不等,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曾对其外形有过描述:“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不断改进,舞蹈曲目也不断增加。如今,芦笙舞已成为苗族传统文化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跳到元宵节后……
芦笙与芦笙舞,按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以及礼仪性四种。在过年期间,芦笙舞以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主。从动作特点上看,自娱性芦笙舞比较随意,人们吹着芦笙,或弯腰对吹,或旋转腾踏,或下蹲弹腿,或勾脚碰膝……这样的舞蹈对参与者的年龄、性别不限,行走在融水境内,在寨屋前的草坪或山坡上,时常会看到一群苗家人就聚在一起跳这样的舞蹈,充满了欢乐。
表演性芦笙舞,则多以竞技的方式进行集体比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为评判标准。表演性芦笙舞动作非常丰富,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倒立——表演者倒立着吹芦笙;蚯蚓滚沙——表演者头足着地,身躯悬空,一边吹着芦笙,一边以头为轴心旋转、翻滚;踩鸡蛋——先将3个鸡蛋放置地上,表演者脱去鞋袜,赤脚在鸡蛋上来回跳芦笙舞,而鸡蛋不碎……在一旁观赏的人,常常被这些绝技震惊得目瞪口呆。 斗马比赛:裁决爱情纷争力量与勇气的较量
除了踩花山和芦笙舞,在融水过年,还能观看到激烈的斗马比赛。
融水的苗家人是剽悍和浪漫的。早在500年前,他们就拥有一种独特的裁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决斗方式——斗马。那是在500多年前,某个苗民部落的首领给美丽的女儿招亲,要求未来的女婿必须是斗马高手……从那时开始,这种用斗马来裁决爱情纷争的规则就开始流传。此后,在融水地区,每当苗民之间出现情敌相争的局面,大家就组织斗马比赛,让胜利者抱得美人归。
融水的风景和桂林很相似,在四周挺拔秀丽的山峰下,一条河流缓缓流过,居住在这里的苗家人,就一直安静而幸福地生活在山清水秀之中。除了风景迷人,融水还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文化,尤其春节,这里会上演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比如热闹非凡的踩花山,起源于远古时期的独特舞蹈芦笙舞,以及曾经被苗家人用来裁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斗马比赛……随着一场场活动轮番上演,过年的气氛也随之热烈高涨起来。
盛大的踩花山活动集杂技、娱乐于一体的爬花杆
农历正月初一,当晨雾中的融水刚刚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人们就早已盛装打扮好,准备参加新年的第一个盛大活动——踩花山。踩花山又称“耍花山”“踩山”“跳花”“跳场”“赶坡”等,即围绕山坡游玩。

在融水境内,每逢传统佳节,或是有大型活动,来自全县各乡镇的芦笙舞蹈队总是最为活跃的一群人:女性头戴美丽的银质头饰,身着色彩斑斓、披银挂彩的百鸟衣;男性头包绣有红蓝条纹的头巾,身着绣有苗族传统图案花边的服饰聚集在一起,手持各式各样的芦笙赶到会场,向观众表演芦笙舞。
芦笙舞俗称“芦笙踩堂”。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三种样式,长度也从二尺、五尺到一丈多不等,南宋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曾对其外形有过描述:“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随着时代的变迁,芦笙的形状和演奏技巧不断改进,舞蹈曲目也不断增加。如今,芦笙舞已成为苗族传统文化节日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从正月初一开始,一直跳到元宵节后……
芦笙与芦笙舞,按活动内容和性质,一般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祭祀性以及礼仪性四种。在过年期间,芦笙舞以自娱性和表演性为主。从动作特点上看,自娱性芦笙舞比较随意,人们吹着芦笙,或弯腰对吹,或旋转腾踏,或下蹲弹腿,或勾脚碰膝……这样的舞蹈对参与者的年龄、性别不限,行走在融水境内,在寨屋前的草坪或山坡上,时常会看到一群苗家人就聚在一起跳这样的舞蹈,充满了欢乐。

表演性芦笙舞,则多以竞技的方式进行集体比赛,以吹奏乐曲多,舞蹈时间长,声音谐和、优美,动作和步法丰富为评判标准。表演性芦笙舞动作非常丰富,多达100余种,其中不乏许多高难度的动作:倒立——表演者倒立着吹芦笙;蚯蚓滚沙——表演者头足着地,身躯悬空,一边吹着芦笙,一边以头为轴心旋转、翻滚;踩鸡蛋——先将3个鸡蛋放置地上,表演者脱去鞋袜,赤脚在鸡蛋上来回跳芦笙舞,而鸡蛋不碎……在一旁观赏的人,常常被这些绝技震惊得目瞪口呆。 斗马比赛:裁决爱情纷争力量与勇气的较量
除了踩花山和芦笙舞,在融水过年,还能观看到激烈的斗马比赛。
融水的苗家人是剽悍和浪漫的。早在500年前,他们就拥有一种独特的裁决婚姻与爱情纷争的决斗方式——斗马。那是在500多年前,某个苗民部落的首领给美丽的女儿招亲,要求未来的女婿必须是斗马高手……从那时开始,这种用斗马来裁决爱情纷争的规则就开始流传。此后,在融水地区,每当苗民之间出现情敌相争的局面,大家就组织斗马比赛,让胜利者抱得美人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