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西沙必利在伴习惯性便秘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肛肠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jin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西沙必利在伴习惯性便秘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的应用效果,将7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伴习惯性便秘的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2组术前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肠道准备,A组单纯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西沙必利.比较2组肠道清洁效果、不良反应、肠道准备时间(服药开始至末次排便时间)、排便次数,以及肠道准备前后Na+、K+、Cl-浓度.结果显示,B组肠道准备合格率明显高于A组,肠道准备时间短于A组,P0.05.结果表明,与单纯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相比,联合应用西沙必利对伴习惯性便秘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肠道准备的肠道清洁效果更好,用时更短,虽排便次数略有所增加,但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对电解质水平无明显影响,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为探讨右美托咪啶联合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全麻镇痛的影响,将拟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甲、乙、丙组,各30例.甲组单纯接受全身麻醉,乙组全麻诱导后应用盐酸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丙组全麻诱导后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和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术中舒芬太尼及术后瑞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甲组比较,拔管后即刻和术后6h,乙组、丙组VAS评分低于甲组(P0.05);术后12 h和24 h,丙组VAS评分低于甲组
为探讨小剂量纳美芬超前镇痛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将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7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除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2μg/kg纳美芬,而对照组应用等剂量0.9% 氯化钠注射液外,2组麻醉方式、用药及术后镇痛方法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拔管即刻(T0)及拔管后6 h(T1)、12 h(T2)、18 h(T 3)、24 h(T 4)、48 h(T 5)时的疼痛程度,术后镇痛泵及曲马多使用情况,以及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显示,观
为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晚期结直肠癌化疗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化疗的8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均接受XELOX方案化疗,研究组化疗的同时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2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状况(血红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免疫功能(CD4+、CD8+和CD4+/CD8+)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2组患者化疗前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明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SCCHN)是头颈部肿瘤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疾病负担较重.SCCHN患者中,90%以上高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因此通过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地与EGFR结合,是抑制EGFR信号转导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多种基于EGFR受体及其通路相关的靶向药物中,西妥昔单抗是唯一疗效确切的药物,已于2020年2月在中国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