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47105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一个群体,也不该走进一座围城。纵然没有坐拥百城、权倾天下,也应知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
  一望无际的蔚蓝海洋中,耸起一座孤零零的岛屿来,是谓孤岛;一派和谐的繁华世界里,建起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来,是谓围城。有些人,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有些人,把自己活进了一座围城。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一统天下。适时也,秦的兵力、财力、人力无不集天下之大成,本可保万世天下。始皇嬴政却仍不满足,他收皇权、焚贤书、坑智儒,搜珍宝、建阿房、修豪墓,并筑起牢不可破的长城,导致百姓“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站在皇帝制度金字塔的顶端,他以为自己俯瞰芸芸众生,却不知自己已把自己变成了一座孤岛。果然,他辛苦打下的天下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而是“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他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就注定会被海水淹没;他迷失在自己编织的强国梦中越走越远,就注定会被困进绝境的围城。
  公元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对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尼泊尔来说,这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若不是国际社会的援助,尼泊尔就成了一座孤岛。然而在这一个近乎孤岛的国家里,仍然有不愿看他人走入绝境的人奋力拼搏。湖北女孩徐丽在穷游第一站就遇上了大地震,别人唯恐避之不及,她却毅然放弃准备多年的穷游梦想,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在经历了一个多星期的忙碌后,继续梦想的她又得知再次地震的消息,于是千方百计回到尼泊尔继续志愿者工作。她被称为“最美志愿者”,有她这样的人在,尼泊尔的状况将渐渐好转,世界上也没有哪个国家会成为一座孤岛。救他人出孤岛的人,必然是一座矗立的灯塔,也能照亮自己曾经的踌躇和当下的希冀。
  从两千多年前的始皇暴政,再到现在的尼泊尔地震,仿佛体现了一个必然的规律:一个人,不该是一座孤岛;一个群体,也不该走进一座围城。纵然没有坐拥百城、权倾天下,也应知晓生命的意义不仅仅是存在。那些生命中与他人共度的难关、相互的扶持,那些微妙而不可言说的感动,那些纵使皓首穷经也攻读不出的心跳的轨迹,才是一个人最最需要的东西。
  人类也不应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大自然没有义务为我们提供什么特别的恩赐,即使弱肉强食是必然的规律,其他动物们也没有义务变成我们鲜美的食物。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有限度地索取并努力地回报,打破人与动物之间的围城,与自然共呼吸。否则,我们将成为自然中的孤岛,遇到灾难时孤立无援,谁也救不了我们。
  走出孤岛,等待你的,永远不是坟墓。
  点评 文章有理有据,说服力强,文笔简洁生动,上下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首尾照应,结尾点题,突出中心思想。
  (华中师大一附中 郑志雄老师)
其他文献
古代中国的科技辉煌灿烂、世界领先,文学艺术独具一格、异彩纷呈。古老的中国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光大。“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这个专题的知识点多而琐碎,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多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在命题上,直接考查基础知识记忆的题目较少,通常是融合文化史、经济史甚至还有政治史的内容,以材料型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所用材料多是文言文和图片,试题难度较大。下面结合几道典型试题,学习这
期刊
除了一小块地方,除了那棵银杏,整个花园热气逼人,沐浴在略带红、紫的黄灿灿的阳光里。可是我不知道这红色和紫色的印象是来自我感情的满足,还是因为我眼花的缘故。金黄的沙砾反射的夏天,穿透我的大草帽的夏天,几乎没有黑夜的夏天。  我母亲有感于我对黎明的深情,允许我去迎接它。她按照我的请求,清晨叫醒我;我两臂各挽一只篮子,朝河边狭长的沼地走去,去采摘草莓和长带须髯的醋栗。  此刻万物仍在混沌的、潮润的、隐隐
期刊
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的呈现方式往往是“脱教材考”或者是“(依)托教材考” ,概言之,就是提供材料情境,设问考查。除了文字材料选择题、图表材料选择题外,近年来,许多选择题都引用材料,来考察学者、领导人或者会议的观点、决议,形成对某个历史人物、事件的看法,因而,我们可以大致把它们划分为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  评价型文字材料选择题的一般格式如下:有学者(领导人)说(指出、认为),……,这(
期刊
罚站、训哭、13小时课时、丑爆了的校服、吐槽的学生和快要“疯了”的老师……一系列纪实的镜头,呈现着“中式教育”在英国学校的“水土不服”。这是BBC发起的一项名为“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的研究项目,并将此拍成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断定中国教育擅长制造机器人,继而,中国媒体也在这种断裂与反思中二度质疑:我们的工厂式人才养成模式,还适应这个时代吗?  一方面,从电视
期刊
衔接题是高考语言运用题中的常见题型,以诗歌为素材的衔接题是其中一个小类,各类考试中常有涉及。下面是某重点中学2015年元月月考试题,你能正确选出答案吗?  例题 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俞桂的《过湖》一诗中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__________。  A.欲堕还飞絮往来  B.心折舵楼长笛哀  C.白鸥飞处带诗来  D.楼上春容带雨来  解
期刊
误区一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  例1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这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艰苦奋斗、拼搏进取。这说明( )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③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
期刊
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学们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古诗词鉴赏也成为一门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间接培养一个人的思想底蕴。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提高我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就要破解以下“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 遗漏要点  例1 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一诗,说说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  闺怨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错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点 拨  这是一道哲理性材料命题。“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指出了与“智慧”相关的三个方面:“经验”,指的是经历或体验;“能力”,则是经验的展示;“境界”,是指人的精神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最后的省略号提示我
期刊
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日益形成一个整体,各国文明相互碰撞、交流。本文结合高考考点,以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思想文化的交融为例,探讨比较型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问题,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伏尔泰与中国古代文明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之前,神权和皇权主宰着欧洲人的生活,人们被告诫:上帝的旨意是真理的唯一源泉。启蒙时代的哲学家试图寻找一个新的以人为
期刊
The love of beaut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healthy human nature. It is a moral quality. The absence of it is not an assured ground of condemnation, but the presence of it is an invariable sign of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