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合理施肥、播种、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芝麻的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芝麻的高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芝麻;良种;密植;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59-02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提高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栽培技术措施非常关键[1-2]。为了有效地提高芝麻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芝麻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
芝麻栽培中应选择产量高、质量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且应在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选购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播种要求的芝麻种子必需为籽粒大、饱满、干净、长势均匀、纯度超过98%,未出现霉变,发芽率超过90%等[3]。种子选好后,在播种前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可选择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式,播前在阳光下晒种1~2 d,然后将芝麻种子置于适宜浓度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控制在4~5 h,结束后捞出,待阴干后即可进行播种。用此种方式进行种子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势,还可以促进芝麻抗病性的增强。
2 合理施肥
在芝麻的整个生育期中,苗期和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多,在总需肥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蕾花期至盛花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最大,在总肥料中所占的比例超过60%。因此,在芝麻的施肥上,应根据各个生育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及用量进行施肥。一是施足底肥[4]。在地块肥力水平一般的情况下,施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750~900 kg/hm2、硫酸钙150~225 kg/hm2。由于芝麻具有较浅的根系,施肥应做到底肥浅施、集中施。二是科学追肥。在芝麻生长的初花期,进行追肥。一般追施花蕾肥1次,施尿素225~375 kg/hm2、混合复合肥225~450 kg/hm2。具体的追肥数量和次数因芝麻生长的实际情况而定。三是叶面喷肥。在芝麻生长的花期,进行叶面喷肥。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2%硫酸锌、硼酸1~3次。需要注意的是,芝麻的喷肥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的9:00—11:00或17:00—19:00进行效果最佳。
3 播种
芝麻的播种可采取撒播、条播和点播等方式。一是撒播。直接撒播或拌砂子、碎土进行播种,一般撒2遍即可。该方法的优点是播种速度快,但缺点是出苗后管理的难度较大。播种量一般控制在4.5~6.0 kg/hm2,多的可达约7.5 kg/hm2。二是条播。若采取条播方式,等行条播的行距一般为30~35 cm,宽窄行条播行距依情况确定。该方法的优点为管理方便,播种量控制在6.0~7.5 kg/hm2。三是点播。在芝麻的播种面积不大、种子量不多的情况下,农户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播种。采取开穴或开沟的方式,播种量控制在3.75 kg/hm2左右[5]。
4 合理密植
一是查苗补种。在播种后5~6 d,如发现未出苗或出苗不全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对于缺苗严重的田块,要及早进行重新播;对于局部缺苗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催芽补种,注意要选择同一品种;对于少量缺苗的田块,应从其他地块上进行移苗补栽。二是间苗定苗。“要吃芝麻油,先破十字头”,因此,在芝麻齐苗后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当芝麻长出第1对生的真叶时,此时可进行第1次间苗。间苗的距离控制为定苗距离的1/4为宜,达到苗不挤苗即可;一般在出现2、3~4对真叶时分别进行第2、3次间苗。芝麻定苗的时间不宜过早,特别在阴雨多、病虫害发生重的情况下,要在苗龄约30 d、苗生长稳定时进行定苗。在间、定苗时,应根据计划的株距留足苗数。留苗密度:在6月1日前进行播种的,对于单秆型品种,留苗的密度控制在18.0万~22.5万株/hm2,分枝型的留苗密度控制在15.0万~18.0万株/hm2;在6月1—20日播种的,播种期每推迟5 d,留苗的密度增加1.5万~3.0万株/hm2。若采取条播的方式,则行株距为(30~40)cm×(10~20)cm;若采取撒播的方式,则留苗的密度为15~25株/m2。
5 打顶增收
打顶的作用:芝麻生长的后期,当气温低于18 ℃时,开的花为无效花,但顶端优势仍会消耗养分,打顶可减少无效消耗,千粒重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同时降低瘪粒、半瘪粒,提高商品的品质。打顶的时期:春芝麻在终花时打顶,摘掉顶端1~2 cm;正常春芝麻在初花后25~30 d打顶;夏芝麻在初花后20 d左右打顶;秋芝麻在初花后15~20 d打顶。
6 病虫草害防治
芝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枯萎病、茎点枯病、轮纹病、青枯病、立枯病、疫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粉病、黑斑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变叶病、病毒病(花叶、黄花叶)。病害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耐渍性强品种;选择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地块,合理倒茬、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簇控结合,保证植株健壮。二是种子处理。采用55 ℃或60 ℃温汤浸种。三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 g/L适乐时、55%杜邦升势(50%多菌灵 5%福硅唑)拌种。三是土壤处理。可选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400 g/hm2进行土壤处理。四是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及时喷药。生长期注意在低温及阴雨天气前及时喷施50%咪酰胺锰盐、80%戊唑醇、25%嘧菌酯、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防控1~2次,兼治多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防治细菌性角斑病;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疫病;使用20%三唑酮1 2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8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及时防治传毒介体,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芝麻生长中的主要虫害为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芝麻荚野螟、小地老虎、芝麻天蛾、芝麻鬼脸天蛾、短额负蝗、瘦露螽和蟋蟀、斑须蝽和烟盲蝽、蛴螬和金针虫、桃蚜、蓟马。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一是农业防治。晚秋初冬耕地灭蛹;人工将卵块与虫叶摘除,并将田边地头的杂草进行彻底清理,以减少越冬虫源的基数。二是物理防治。在成虫的盛发期,用高压汞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以降低虫口的密度。三是药剂防治。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适时防治。
杂草防治上,可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防除和化学除草等。化学除草的方法:播后芽前进行地表封闭,用50%乙草胺乳油1 800 mL/hm2、50%敌草胺2 250 g/hm2,可防治禾本科杂草以及大部分阔叶类杂草;若错过封闭处理,可在芝麻出苗后使用选择性除草剂防治。在杂草二至三叶期,用10%精喹禾灵(精禾草克)乳油600~1 125 mL/hm2、15%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乳油750 mL/hm2,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750 mL/hm2、12.5%烯禾啶(拿捕净)乳油1 20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雾。
7 收获脱粒
适宜收获期成熟的时间为终花后15~20 d。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的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芝麻成熟后,即可进行收割、架晒、脱粒。收割方法:成熟收割时,如有病死株,或因品种不纯出现的早熟植株,如作种用就应先收割,作商品籽。如用作大田生产,可以和正常成熟植株一起收割,但应在早晚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收割时可用塑料布或簸箕等,随割随捣以减少损失[6]。收割时以刈割为好,正常株在近地面3~7 cm处割断。割后30株左右捆成束,运回晒场。架晒:3~5捆架成1棚,上面栓绳防倒,在阳光下曝晒、通风干燥。脱粒方法:当大部分蒴果裂开时,进行第1次捣种。一般捣种3次左右,基本可以脱净。闷堆:优点是具有后熟作用,茎叶蒴果在自热过程中会大量失水,叶片脱落,种子成熟一致。一般闷堆2~4 d,手伸入堆内,感到发热时,就要散堆,另行棚架晒干。如此处理,只需棚架捣种2~3次,种子就可捣净。缺点是种子色泽往往稍差,有时出现茎、果、种子腐烂。整净晒种:脱粒后进行晒种,过筛,风扬去杂,得到干燥而纯净的种子,种子含水量8%以下,以利贮藏。
8 参考文献
[1] 韩俊岭.淮北地区夏芝麻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3.
[2] 汪强,徐桂珍,赵莉.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552-554.
[3] 许辉,刘克钊,母俊.鄂北地区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97.
[4] 王俊,李友星.沿淮地区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45.
[5] 肖月土,叶为波,顾培勇.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6):80-81.
[6] 汪强,赵莉,张子福,等.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2):224-230.
关键词 芝麻;良种;密植;病虫草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 S565.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059-02
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提高芝麻的产量和品质,栽培技术措施非常关键[1-2]。为了有效地提高芝麻的产量和品质,现将芝麻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 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
芝麻栽培中应选择产量高、质量优、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且应在正规的种子经营单位选购种子,以确保种子的质量。符合播种要求的芝麻种子必需为籽粒大、饱满、干净、长势均匀、纯度超过98%,未出现霉变,发芽率超过90%等[3]。种子选好后,在播种前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可选择药剂浸种或拌种的方式,播前在阳光下晒种1~2 d,然后将芝麻种子置于适宜浓度的多菌灵溶液中进行浸泡,浸泡的时间控制在4~5 h,结束后捞出,待阴干后即可进行播种。用此种方式进行种子处理,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种子的发芽势,还可以促进芝麻抗病性的增强。
2 合理施肥
在芝麻的整个生育期中,苗期和生长后期对肥料的需求不多,在总需肥量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蕾花期至盛花期对肥料的需求量最大,在总肥料中所占的比例超过60%。因此,在芝麻的施肥上,应根据各个生育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及用量进行施肥。一是施足底肥[4]。在地块肥力水平一般的情况下,施尿素150~225 kg/hm2、过磷酸钙750~900 kg/hm2、硫酸钙150~225 kg/hm2。由于芝麻具有较浅的根系,施肥应做到底肥浅施、集中施。二是科学追肥。在芝麻生长的初花期,进行追肥。一般追施花蕾肥1次,施尿素225~375 kg/hm2、混合复合肥225~450 kg/hm2。具体的追肥数量和次数因芝麻生长的实际情况而定。三是叶面喷肥。在芝麻生长的花期,进行叶面喷肥。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0.2%硫酸锌、硼酸1~3次。需要注意的是,芝麻的喷肥时间一般选择在晴天的9:00—11:00或17:00—19:00进行效果最佳。
3 播种
芝麻的播种可采取撒播、条播和点播等方式。一是撒播。直接撒播或拌砂子、碎土进行播种,一般撒2遍即可。该方法的优点是播种速度快,但缺点是出苗后管理的难度较大。播种量一般控制在4.5~6.0 kg/hm2,多的可达约7.5 kg/hm2。二是条播。若采取条播方式,等行条播的行距一般为30~35 cm,宽窄行条播行距依情况确定。该方法的优点为管理方便,播种量控制在6.0~7.5 kg/hm2。三是点播。在芝麻的播种面积不大、种子量不多的情况下,农户可采用此方法进行播种。采取开穴或开沟的方式,播种量控制在3.75 kg/hm2左右[5]。
4 合理密植
一是查苗补种。在播种后5~6 d,如发现未出苗或出苗不全等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对于缺苗严重的田块,要及早进行重新播;对于局部缺苗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催芽补种,注意要选择同一品种;对于少量缺苗的田块,应从其他地块上进行移苗补栽。二是间苗定苗。“要吃芝麻油,先破十字头”,因此,在芝麻齐苗后要及时地进行间苗。当芝麻长出第1对生的真叶时,此时可进行第1次间苗。间苗的距离控制为定苗距离的1/4为宜,达到苗不挤苗即可;一般在出现2、3~4对真叶时分别进行第2、3次间苗。芝麻定苗的时间不宜过早,特别在阴雨多、病虫害发生重的情况下,要在苗龄约30 d、苗生长稳定时进行定苗。在间、定苗时,应根据计划的株距留足苗数。留苗密度:在6月1日前进行播种的,对于单秆型品种,留苗的密度控制在18.0万~22.5万株/hm2,分枝型的留苗密度控制在15.0万~18.0万株/hm2;在6月1—20日播种的,播种期每推迟5 d,留苗的密度增加1.5万~3.0万株/hm2。若采取条播的方式,则行株距为(30~40)cm×(10~20)cm;若采取撒播的方式,则留苗的密度为15~25株/m2。
5 打顶增收
打顶的作用:芝麻生长的后期,当气温低于18 ℃时,开的花为无效花,但顶端优势仍会消耗养分,打顶可减少无效消耗,千粒重提高,增产效果明显;同时降低瘪粒、半瘪粒,提高商品的品质。打顶的时期:春芝麻在终花时打顶,摘掉顶端1~2 cm;正常春芝麻在初花后25~30 d打顶;夏芝麻在初花后20 d左右打顶;秋芝麻在初花后15~20 d打顶。
6 病虫草害防治
芝麻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为枯萎病、茎点枯病、轮纹病、青枯病、立枯病、疫病、叶斑病、褐斑病、白粉病、黑斑病、细菌性角斑病、叶枯病、变叶病、病毒病(花叶、黄花叶)。病害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病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种子处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一是农业防治。选择优质高产、抗病耐渍性强品种;选择排水灌溉条件好的地块,合理倒茬、减少越冬菌源、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簇控结合,保证植株健壮。二是种子处理。采用55 ℃或60 ℃温汤浸种。三是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5 g/L适乐时、55%杜邦升势(50%多菌灵 5%福硅唑)拌种。三是土壤处理。可选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 400 g/hm2进行土壤处理。四是药剂防治。预防为主、及时喷药。生长期注意在低温及阴雨天气前及时喷施50%咪酰胺锰盐、80%戊唑醇、25%嘧菌酯、5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灵,防控1~2次,兼治多种真菌性叶部病害;利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防治细菌性角斑病;使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疫病;使用20%三唑酮1 200倍液或40%氟硅唑(福星)乳油8 000倍液防治白粉病;及时防治传毒介体,以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芝麻生长中的主要虫害为甜菜夜蛾、棉铃虫、斜纹夜蛾、芝麻荚野螟、小地老虎、芝麻天蛾、芝麻鬼脸天蛾、短额负蝗、瘦露螽和蟋蟀、斑须蝽和烟盲蝽、蛴螬和金针虫、桃蚜、蓟马。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药剂防治等。一是农业防治。晚秋初冬耕地灭蛹;人工将卵块与虫叶摘除,并将田边地头的杂草进行彻底清理,以减少越冬虫源的基数。二是物理防治。在成虫的盛发期,用高压汞灯或黑光灯进行诱杀,以降低虫口的密度。三是药剂防治。针对不同的害虫种类,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适时防治。
杂草防治上,可采取人工除草、物理防除和化学除草等。化学除草的方法:播后芽前进行地表封闭,用50%乙草胺乳油1 800 mL/hm2、50%敌草胺2 250 g/hm2,可防治禾本科杂草以及大部分阔叶类杂草;若错过封闭处理,可在芝麻出苗后使用选择性除草剂防治。在杂草二至三叶期,用10%精喹禾灵(精禾草克)乳油600~1 125 mL/hm2、15%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乳油750 mL/hm2,或10.8%高效盖草能乳油750 mL/hm2、12.5%烯禾啶(拿捕净)乳油1 20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雾。
7 收获脱粒
适宜收获期成熟的时间为终花后15~20 d。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的成熟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芝麻成熟后,即可进行收割、架晒、脱粒。收割方法:成熟收割时,如有病死株,或因品种不纯出现的早熟植株,如作种用就应先收割,作商品籽。如用作大田生产,可以和正常成熟植株一起收割,但应在早晚进行,避开中午高温时段。收割时可用塑料布或簸箕等,随割随捣以减少损失[6]。收割时以刈割为好,正常株在近地面3~7 cm处割断。割后30株左右捆成束,运回晒场。架晒:3~5捆架成1棚,上面栓绳防倒,在阳光下曝晒、通风干燥。脱粒方法:当大部分蒴果裂开时,进行第1次捣种。一般捣种3次左右,基本可以脱净。闷堆:优点是具有后熟作用,茎叶蒴果在自热过程中会大量失水,叶片脱落,种子成熟一致。一般闷堆2~4 d,手伸入堆内,感到发热时,就要散堆,另行棚架晒干。如此处理,只需棚架捣种2~3次,种子就可捣净。缺点是种子色泽往往稍差,有时出现茎、果、种子腐烂。整净晒种:脱粒后进行晒种,过筛,风扬去杂,得到干燥而纯净的种子,种子含水量8%以下,以利贮藏。
8 参考文献
[1] 韩俊岭.淮北地区夏芝麻主要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7):183.
[2] 汪强,徐桂珍,赵莉.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1号选育与配套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9(32):552-554.
[3] 许辉,刘克钊,母俊.鄂北地区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97.
[4] 王俊,李友星.沿淮地区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2(13):45.
[5] 肖月土,叶为波,顾培勇.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作物杂志,2007(6):80-81.
[6] 汪强,赵莉,张子福,等.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4(2):224-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