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e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经过几百个日夜的努力,我终于发明了一个机器人。我在它的“口腔”里安装了一个电脑芯片,当机器人“吃”垃圾时,通过感应,芯片能自动把垃圾分类。如果“吃”的是可回收的生活垃圾,那么这些垃圾就被加工成各种可利用的原料,从它的体内排出;如果“吃”进去的是不可回收的垃圾,它就能自动把它们消化,变成清新的空气从体内排出;如果“吃”的是工业垃圾,那么它就会把它们加工成庄稼的肥料,直接帮助农民伯伯们施肥。
  这是在以“我发明了——”为题的半命题想象作文中,一个优等生的考场作文。
  诊断:
  这篇习作很有条理,围绕“机器人的功能”这一重点去写,可是思维平庸至极。除了机器人,难道就没有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发明?当然不是,可是为什么一提到想象作文,学生就会写到机器人,星球大战?滥想象,泛想象,天马行空,不着边际,写不具体,没有重点的想象作文比比皆是。
  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激发学生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可是怎样引导学生写好想象作文呢?
  
  一、基于生活,切忌不着边际
  
  文章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任何文章都应脱胎于现实,想象作文也理应如此。不是说有了“想象”二字,就可以无端地想象,想怎样想就怎样想,这样的想象和胡编乱造有何区别?只有基于生活的想象,才能牵动读者的内心,也才能真正放飞自己想象的思绪。
  
  二、基于真情,切忌假大空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尽管是想象作文,可同样也不能脱离这个宗旨。不是说有了“想象”二字,就可以捏造,就可以连情感也一起想象了。想象作文,它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真情,一旦脱离真实情感,不说打动不了读者,事实上,作者连自己也打动不了。
  比如,在以“假如我是______”为题的作文中,就有学生写“假如我有一根魔杖”。该文用三个中心句来构段,这三个中心句分别为: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要把盲人的眼睛变得明亮;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要让山区的孩子都有书读;假如我有一根魔杖,我要让世界变得没有战争。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不好,能想到用中心句来构段已经实属不易,可是看着看着,总觉得不能贴近读者的内心。因为学生缺乏盲人的体验,没有失学的痛苦,更不曾经历战争的苦难,所以他的“假如”固然很善良,可是却无法写出真情实感。而有的同学则不然,他以“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为题写出了无数的兴趣班对自己的束缚,更写出了自己对自由的渴望。由于这是他的亲身感受,所以文章写得真切自然,自己变成小鸟后的快乐同样令读者为他欣喜。还有的同学以“假如我是一只和平鸽”为题,写出了家庭矛盾给他带来的痛苦,表达了自己对和谐幸福生活的无限向往,文章中情感的流露足以打动每个读者的心。这样的文章自然能让读者与作者的心贴近。
  
  三、基于创新,切忌千篇一律
  
  创新,是想象作文最为核心的内容。想象作文若要想象新颖,就需要学生学会创新,否则每篇文章读起来都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缺乏创意,千篇一律,怎会引起别人的兴趣?
  例如在上习作“卡通人物故事新编”时,我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卡通人物故事新编,就读了一篇《孙悟空二闹水晶宫》的故事给学生听,主要内容是写孙悟空去了龙王的水晶宫,龙王利用激光枪等新式武器战胜了孙悟空,最后告诉孙悟空不学习是没办法在21世纪生存的。结果很多学生编出来的故事与之类似。我很恼火,调查以后才知道,不是学生不愿意写,实在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想。为此我又补上了一节作文指导课,以下就是其中指导学生想象如何出新的片段:
  1.你准备选哪个卡通人物走进你的故事,又准备编个怎样的故事呢?静静地思考一下,我请想好的同学把故事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2.指名8位同学写,其他学生点评,你最想听哪个故事,为什么?(学生在交流时,老师相机指点故事名字新意的所在。)
  3.我这里也有几个故事,你看看哪个故事最吸引你?(出示故事名字:《猪八戒疯狂学外语》、《米老鼠击鼓戏柯南》)
  4.指名生交流。学生说到哪个题目,老师就概述故事内容,然后总结:你看在这个故事里,两个不同卡通片中的人物又能够相遇,多吸引人啊!
  5.如果你觉得你刚才选的人物还不够恰当,你想的故事还不够新颖,那就静静地思考一下,调整一下,然后把故事名字写在草稿本上,同桌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故事新。学生写的过程老师巡视,然后请给故事取名新颖的几名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自己故事的名字,其他学生思考故事新在哪儿。
  在教学中,我始终指导学生如何去想象才新奇,才吸引人的眼球,用点评题目的方法告诉学生要学会创新。创新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样下来,学生的文章五花八门,想象大胆新奇,令人拍案叫绝。
其他文献
学科(版本):小学语文,苏教版(国标二ɑ下)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欢乐的美文,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意境。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泼水节到。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欢乐活动。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