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杨振宁遭遇冷处理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获诺奖

来源 :科学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因质疑宇称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仍持有中国国籍,因而他们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许多中国人误认为他们是美籍华人,同中国政府在当时及后来的冷处理(低调报道)有关。通过回顾中国政府的新闻报道在1957年是如何处理李、杨的科学成就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件事,分析了这种处理方式背后的原因:冷战中海峡两岸以及中美之间的对峙;苏联的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争取杨振宁回国失败,同时也揭示了1957年的诺贝尔授奖典礼上没有中国政府的代表出席的原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高压氧对兔鼻腔手术后黏膜转归的影响。方法 25只合格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取5只为正常对照,余20只创建双侧鼻腔手术模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非高压氧组,每组10只,高压
摘 要 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交融的角度,考察著名科学家李四光人文素养的方方面面:从他的科学随笔论述他渗透于科学素养的哲学素养、艺术素养、文学素养、历史素养,并以地质力学的“构造控油论”为例,说明他的远见卓识和高尚人品。  关键词 李四光 科学随笔 地质力学 构造控油论  中图分类号 N092: P5  文献标识码 A  2019年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本文通过李四光的科学随笔
1904年圣路易斯购地博览会"人类学村"中世界各地原始部族的集中展陈,直观表达了美国人类学家麦基的进化人类学理论。借助单线进化论解释的人类文明发展史被清晰地展示在观众
为研究生草栽培对果园小气候的影响,为果园生草复合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以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种植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与自然生草的生草制油橄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