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史子集与中国文论的兼性阐释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gba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论"又称"中国古代文论"或"中国文学批评史":前者偏指研究领域,后者偏指现代学科,二者的共通之处是深植于经史子集知识学谱系的"兼性阐释"。兼者通也,经史子集的兼收并蓄和参稽众说,从阐释主体、思维方式和文本纂集等不同层面构成兼性阐释的学理依据。经史子集典籍的互文性、学派的融通性以及批评方法及心态的"平心而论",铸成兼性阐释的古典形态。"集"奠其基、"史"开其局、
其他文献
批判理论已经形成了以罗萨和耶姬为中心的第四世代。罗萨和耶姬都以"指导人类朝向美好生活发展"作为批判理论的主旨,并通过内在批判来进行社会病理诊断,提出当代社会的主要病
由于法秩序尚无清晰的界分"执业/非执业"状态的标准,因职业因素而负法定救助义务者,在《民法典》第184条的法律适用问题中,可能面临规定了其法定救助义务的职业单行法的干涉
在当代复兴物化批判的辩护路径中,以哈贝马斯和霍耐特为代表的主体间性辩护路径影响广泛。该路径一致强调物化是对主体间实践关系的损害,并主张用主体间的正确实践关系批判物
在当代自我知识的理论论争中,对认知资格的解释具有特别关键的意义。构成主义者主张,自我知识的特殊性正是根源于它在认知资格上区别于他心知识与知觉知识,即仅凭认知资格本
摘要:纵观我国现行的生态损害赔偿的法律制度,我国的自然资源损害赔偿立法、司法规范缺乏秩序效果,缺乏生态损害衡量标准,美国的环境法研究起步早,有关环境损害及赔偿的研究界定清晰。通过对比中美两国的自然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比较两国制度的差异和优势,选择性借鉴美国制度优势,从而为建构新时代我国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提供思路。  关键词:自然资源;生态损害赔偿;功能主义比较法  2005年之后,法
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最大遗产在于,他站在落后国家的立场上,率先构建了一个至今仍有指导意义的赶超发展学说。其中,支撑赶超发展的体系涉及"身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