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有真意

来源 :启迪与智慧·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j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判断一个学生会不会学习,一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小时的朗读积累,二是看他有没有达到2000小时的阅读积累。200小时的朗读就是念书,2000小时的阅读就是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笔者有着十多年的阅读教学经验,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实施班级共读,浅薄的经验总结起来就是:精神渗透、全程陪护、读聊问评、共同成长。
  所谓精神渗透是指读书前帮助学生理清为什么读的问题,读书不仅仅是为了成绩、为了未来,读书本来就应该是快乐的,读书的人生才是快乐的人生,与孩子们一起实践为了快乐人生而读书的理念。
  全程陪护是指读书之前和孩子们一起选择适合的书籍,选好之后和孩子们一起读,读完之后一起聊聊书中的重要情节、对书中人物的评论、聊一些思辨性的话题……例如我在班级开展的《狼王梦》共读活动开始前,我就向孩子们介绍《最后一头战象》《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狼国女王》等和动物相关的书籍,大家回去搜集这些书的简评,然后开展民主推荐,按照得票高低进行选择。挑好书之后就是陪读了,我们规定每天中午午饭后读书40分钟,大家形成了一种默契,每天读一章,读得快的同学多下来的时间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有趣小短文,读得慢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赶上进度。每天的读不紧不慢,安静有序。
  读完后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陪聊了。我会在语文课前和大家聊聊我的读书收获和我印象最深刻的情节,例如读《狼王梦》第一节时我和大家聊我对紫兰的印象,以及它为什么会有狼王梦,读完之前聊聊我对紫兰和金雕同归于尽的看法,聊紫兰和大白狗的斗智斗勇,聊紫兰咬死自己的孩子也不把狼尸留给猎人……整本书读完后我们会约定在周五放学前开设一节聊书课,聊一些比较开放但极具思辨性的话题,例如在《狼王梦》读完后,我选择了3个话题。
  1.书中的几个主要角色你认为塑造得最成功的的是谁?为什么?2.狼王梦并没有实现,紫兰也是结局悲惨,你认为它的奋斗值不值?3.狼王梦是一个什么样的梦?
  这些话题旨在引导孩子们梳理书中角色,作出合理评价,培养孩子的高阶思维能力。
  “读”是指读书过程中我依据孩子们的阅读进度选择一些经典情节进行示范朗读。开始可以是老师朗读,渲染读书氛围,渐漸邀请更多孩子进行朗读展示。朗读展示前我会让孩子们提前准备,所以待到发表时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平时不怎么读书的孩子。很多孩子对课文不感兴趣却对课外自己喜欢的文章特别喜欢,经常给孩子们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就会让他们越来越自信。我也会采取小组形式,让孩子们轮流朗读自己选择的经典场景,很多孩子在班级展示时扭扭捏捏,但是在与伙伴相处时就轻松许多,这一过程中要注意让每一个孩子参与进来。经过长期摸索,我会采取“学习共同体”方式先让孩子们自己准备,然后小组内轮流展示。轮流展示的好处是保障了每一个孩子的展示权,可能开始一些孩子不太愿意展示,但是在伙伴的带领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慢慢浸入。班级展示我也会让小组轮流展示,不指定,我会根据位置将孩子们编号,做到让每一个孩子获得同等的展示机会。
  “聊”是指大家一起分享有趣的地方。聊的意义在于帮孩子们关注值得学习吸收的地方,聊的过程中要求每一个孩子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我会借机将大家的发言联结起来,形成简单的思维导图。比如《狼王梦》文中有一个没有直接出现的重要人物——黑桑,我会和孩子们聊黑桑对紫兰的影响,聊作者为什么会有意无意提到它,启发思考的同时也让孩子们关注到了作者的行文线索,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进一步的梳理。聊更是锻炼孩子们表达能力的一大契机,孩子们在与伙伴交流自己的看法和理解的同时,自己的表达会变得越来越精确;没有直接表达的孩子也在不断梳理自己的思路,这就是思维碰撞的力量。
  “问”指的是我们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放低自己姿态的行为。这时候我会以询问讨教的姿态参与孩子们的讨论,在他们模糊的地方追问。例如:孩子们聊到蓝魂儿被夹在弹簧夹里紫兰咬死了它的情节,我追问:“紫兰能救出它吗?把它咬成两截带走了有什么意义?”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经过后,进一步讨论明白了紫兰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它宁可自己咬死蓝魂儿也不愿意把它丢给猎人,因为蓝魂儿不应该是普通的狼,它应该是狼王,而狼王是不可以死得这么窝囊的。在问中孩子们的思路进一步打开,即使救不了活的,也要把它的尸体完整地带回来,因为狼王不应该是猎物,蓝魂儿身上流着狼王的血……
  “评”的环节直指孩子们的质疑、批判思维,在评《狼王梦》环节,大家一起评价了紫兰的奋斗历程,质疑了它与金雕同归于尽的意义,批判它培养孩子的方式……在评的环节,孩子们的思维非常活跃,已经跳出了这本书,迈向了更深邃的人生。
  班级共读的意义远不在于读完一本一本的书,更在于大家一起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质疑批判的思维方式、精确表达的能力等等。
其他文献
【摘 要】 这个寒假,学生们不仅要和大人们一起居家隔离,而且还要和老师一起参与线上学习活动。开学以后,很多学校都结合线上教学内容开展了线下的检测反馈,巩固拓展。几乎都出现了一个很不理想的现象,那就是线上教学的效果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测。为此,基于线上教学后的线下教策略研究,就成为当下一个热门的话题。  【關键词】 策略;线上;线下;初中物理  就初中物理学科而言,我们就要充分结合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及
【摘 要】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行为习惯的培养挑战性相对更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存在着较大地行为习惯养成空间。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需要开辟的空间和途径应当是:认识生成、行为养成、习惯形成。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教育内容,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行为习惯的培养挑
【摘 要】 文章创作背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许多老师常常将背景介绍与文本解读成了独立的知识点,其实不然,而应该根据情境需要在教学中及时、恰当、准确的引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文背景;引入时机;激发兴趣  平时学习一篇新文章,老师总喜欢先介绍一下文章写作背景。是的,文章的创作背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大多数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情感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如果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内驱力,自觉地调整学习策略,下意识地磨砺意志、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样,教与学就会获得和谐发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一、师生情感的交流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没有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关系,任何教育教学都是注定要失败的,而亲近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的学习心理处于最
苏教版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做个小侦探》,是第三单元“用大脑思考”的第一课,本课安排了四个活动,通过一系列从简单到相对复杂情形的猜想活动,让学生知道要根据看到的事实,像侦探一样进行猜想,并且学会猜想。第一个活动,观察四张图片,猜一猜蒲公英飘起来、田里菜叶上的洞、狗吐舌头、破蜘蛛网分别是什么原因,这是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第二个活动,观察雪地上的动物脚印是怎么回事,这是对可能发生的多种
【摘 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三大内涵在历史教学中不可或缺。从教学目标贴近生活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以及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等方面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历史课堂的效率。  【关键词】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历史教学  关于生活教育,陶行知认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
【摘 要】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如何读懂一本教科书,教孩子如何读懂课文内容只是其中一部分,教孩子们如何学会写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目前在我们的实际语文教学中,写字教学却总是慢了一拍,已经慢慢走进了一个盲区。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写字教学的提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  【关键词】 严格规范;用心专一;心中有责;悟中有情;坚持不懈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摘 要】 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进程加快,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采用快乐模式,让快乐洒满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符合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快乐教学模式能够保住语文教师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激发小学生快乐的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小学语文课堂采取快乐模式,让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减轻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知识的压力,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摘 要】 我们要引领学生,尊重文本,沉入词句,缓视微吟,涵咏品味,从文本表面沉入到文字底层,细嚼字词知景致,慢吟语句知情韵,玩赏特色知风味,领略语言文字鲜活的美,濡养语感和鉴赏能力,使学生汲取表达的智慧,领会悠长的情韵,体悟思想的光芒。  【关键词】 阅读教学;文本细读;涵咏品味  朱熹曾论:学者读书,须要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咏,切己省察。要使学生获得源头活水,就要教他们细嚼慢品的功夫,不
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数学。  早上我起床了,一看钟表,6点20分。钟表上的每一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30°,时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为0.5°,分针每走过1分钟对应的角度为6°。时针、分针均在12点时为起始点进行计算分别为190°和120°,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70°。这就是生活中的时钟数学。  饭后交电费时,妈妈让我计算应交多少钱?上个月我家用电450°,第一档230°以内每度0.5元,第二档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