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皮也开花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78242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亲情、良善与挚爱浇灌的苹果皮花,一直绽放在岁月的四季、心灵的田畔,芳香四溢。
  —题记
  先生的生意伙伴中,有一家烟台的供货商,每年春节前都会在送货时顺便捎来些上等的烟台苹果。每当这时,我们便再从中挑出一些更大更红的给双方父母送去。今天晚饭后,带着女儿到了我父母那里,父亲便挑出一个苹果洗了洗给小丫头。这孩子看了眼苹果便摆手说:“我不吃烟台苹果,水多不太甜。我想吃‘印度青’和‘秀水’,那才好吃呢。妈妈明天给我买呗?”还真会要!这时,父亲说:“这么好的苹果还不愿吃,你妈小时候根本就吃不到这样的苹果。来,姥爷用苹果皮给你削个花吧。”“削花?削什么花?”女儿兴奋地问。“你是腊月的生日,那就削个梅花吧。然后削两个字—凌寒,你的小名。”父亲神秘地说。于是,一个专心致志地削,一个聚精会神地看。望着父亲虽已苍老但依然灵巧的手,轻松地在苹果上旋转舞蹈,飞出神奇的花瓣,我的心不由得回到了那遥远的童年……
  贫寒的儿时,根本见不到这么多品种的苹果,有的也只是“国光”和“红香蕉”,还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吃上。由于我父母心灵手巧,又有文化,再加上勤劳能干,生活倒也不至于很差。苹果,虽不能想吃就吃,但总会比别的孩子吃得要多一些。即便这样,那时见到苹果,我和弟弟依然會迫不及待地想几口吃完,感觉比蜜还甜。
  记得有一年,应该是在春节前的一天,父亲打算带我跟三岁的弟弟去照相馆,为我俩照张合影留作留念。集市上有卖苹果的,父亲便别出心裁地买了两个苹果,打算照相时做道具。嘱咐我们先拿着,等照完相再吃。可是去照相馆要走一段路,父亲在前面走,我俩在后面跟着,等父亲走了一会儿回头看,我俩已把苹果吃掉了一大半。父亲低声批评了两句,允许我们把两个苹果吃完,又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又回去买了两个。这次更是千叮咛万嘱咐,不能再咬了,否则就不能照相了。我们听话地点了点头,父亲才放心地又带我们去照相馆。
  路上,我和弟弟各自捧着自己的红苹果,边走边闻,一会儿贴到脸上,一会儿互相望望对方,不大一会儿就又忍不住了。我看向弟弟,弟弟也正看我,于是我们心照不宣地同时在自己的苹果上咬了一口。这时父亲正回头看,我们心里咚咚地跳,不敢出声地望着父亲,怕他发脾气。只见父亲生气地看看我们手里的苹果,又看看我们塞得鼓鼓的脸蛋儿,忍不住笑了。蹲下来对我们说:“这两个苹果必须照完相以后才可以吃,那样爸爸还能把苹果皮变成花。”苹果皮变成花?这诱惑倒是能让我们暂时抵挡住手中苹果的魅力。其实,主要是几分钟便到照相馆,再加上能照相的吸引力,我们才没再去咬苹果。等到用缺了口的两个苹果当道具照了相,父亲便把苹果放到一个皮革包里,弟弟坐在自行车前梁,我坐在车后,匆匆赶回家。
  等到了家,我们便吵着要苹果皮花,父亲这时从包里拿出我们啃过一口的两个苹果,又变戏法似的拿出一个完好无损的来—原来父亲买了三个!父亲在盆里将苹果洗了洗,找出一把亮亮的水果刀,又在桌上放了三个白瓷盘,便坐下来,轻轻地拿起苹果。我们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看父亲的手在苹果上一圈圈旋转,真是游刃有余。或窄或宽,或直或弯的苹果皮轻松地从苹果上被剥离,欲断还连。然后父亲用刀尖,把三根长长的苹果皮在白瓷盘里轻轻拨弄几下,竟然拼出了一只小狗、一朵小花、一个太阳,太神奇了!我们兴奋地围着桌子拍手跳,一时竟忘了诱人的苹果。
  做完苹果皮花,父亲将三个苹果切成一瓣一瓣,然后将我们拉到怀里,一边一个,郑重地分配:“这苹果,我们不能独吞,好东西要大家分享才会更甜。你们先给奶奶送四瓣,再给东邻小轩送两瓣,他爸爸一直有病,可能极少吃到苹果,再说你们是好朋友。回来后,你们一人三瓣,怎么样?”“那苹果皮花呢?能吃吗?”弟弟问。“能吃呀。小狗是你的,花儿是姐姐的,太阳呢,我跟妈妈分着吃。”爸爸笑着说。我和弟弟听完,同时抬头看了看对方,又同时对父亲说:“我们一人拿出一瓣给爸爸妈妈!”父亲欣慰地摸了摸我们的头,笑了:“让妈妈吃一瓣吧,爸爸愿意吃苹果皮,苹果皮又美又甜。好了,快去送苹果吧!”
  多少年过去了,苹果已不再是我们渴求的美味,但每每看到苹果,我眼前便浮现出父亲灵动的双手、满眼的慈爱,聆听到那温暖的话语……此刻,我突然极想与女儿分享这精美的苹果皮花,因为,每一个花瓣放进口中,会品尝到一瓣一瓣的善美、挚爱、亲情和幸福。更因为,苹果皮的花,早已盛开在我的心灵深处,开得很美、很美,很甜、很甜……
其他文献
每个人都会因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等内部与外部因素的促使下,而经历不同的人生际遇和体验不同的生活酸楚。无论悲或喜,一切皆是人生的常态和馈赠。因此,当处于盛世安平中,人们都应尽情地享受生活的平凡和体验简单的乐趣。在苦难面前,学会承受、克服,逐渐成熟,做到坦然处之、笑着生活。余华的《活着》,写的正是“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和个人经历下总结得出的
紫氣鸿濛隐远山,摇风细柳向青天。  青石虎卧悠然醉,丽日风和碧水潺。  无题(通韵)  一道残阳淡远山,金风野草伴鸣蝉。  餐花饮露随云去,淡月疏星天上悬。
黄河也有自己的艺术感觉  它似乎与众不同  呼啸之声一路上,从未停止过  冲撞或向前的速度  穿越了时间的山峰  穿过了历史的森林  山山水水之间的脚步  绽开了生命之旅  我只是奔腾之中的一朵  尽管很小、很小  但群山和大地的掌声,却响在了  黄河的宁静之处  激流中的山峰有时躲闪不及  就会被撞成一道道的  甚至,坡陡弯急的地方  星星、月亮挤在一起  大家都在渴望着什么  常常沉默不语  
真心地爱你  把血融入泥土  死后  魂葬于家乡的老屋  远方  寄來了驼铃  我把今生的爱备齐  与血肉一起打包  存放在您的记忆里  曾经  热恋过的故土  早已把我毕生的荣辱  泯灭在我感情的世界里  只剩下对母亲的眷恋  爱你  彻夜难眠,  翻遍词海  无法找到对您的表白
一道道端上桌面的  都是我久违的乡愁  这时,空气中弥漫童年的味道  从那些笑容中  我试着辨认时间流过的  痕跡  也为这淳朴的喜庆感染  酒,还是故土的醇香啊  似乎喝不醉  又感觉,醉了  乡村宴席——会让我动摇了  背井离乡的念头
轻柔的晚风  让袅袅升起的炊烟  有节奏地舞动着  它的婀娜身姿  直到渐渐地向天边淡去  一阵阵的狗吠  时远时近  叫停了一天劳作的人们  那匆忙的脚步  也叫亮了窗前昏暗的灯光  映衬着灶台前妈妈那温暖的身影  暮色中晚霞冲出最后的余辉  环绕着熟悉的村庄  越来越近  也越发的清晰  这单调色彩衬托下的景致  却是那样的让人痴迷与沉醉  是多少念乡地游子  怎么也走不出的世界  守候春天 
剪裁一片云彩披在身上  摇曳成盛开的白莲  你端坐岸边,纤手轻撫琴弦  眼中的水波连接天边的远山  凝聚成眉梢一抹青黛  清风徐徐,带着寂寥清幽  空濛,和琴声  穿行眼前的海,荡起碧波万顷  飞入苍穹  银河那头的织女忘了  七夕的归程
青天麗日照船红,碧水长洲南夏风。  驾艇工人迎浪搏,远行千里力无穷。
流萤 情侣提着的灯  给相思搭桥 為苦恋撩情  用她飘逸的流火  牵线爱的相拥  流萤 田野提着的灯  给晚归引路 为疲惫照明  用她柔和的光线  编织绿的躁动  流萤 樵夫提着的灯  为山歌清喉 映泉水叮咚  用她的瞬间的灵动  点数山的收成  流萤 七月辉耀的灯  把希望引亮 助美好入梦  用她有限的缤纷  描画无限温情
从古至今,女性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恩格斯说过:“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或社会的妇女解放程度。”旧时的中国封建落后,女性常被看作男性的“附属品”“所有物”,以及传宗接代的工具,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丝毫没有尊严和话语权可言。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女性更是为了迎合男性的审美标准,残忍地进行“裹足”,强迫自己裹小脚,忍着剧痛也要坚持缠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