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读过陶行知的书,就能体会到陶行知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领略他的人格魅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它自身的生命力,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根本,应对幼儿实施身心协调发展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应以生活教育为基础,开办课外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品味生活,真正的做到“教学做合一”。
一、当前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局势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终身的教育奠基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同时,一直在发掘我们国家本有的优秀教育思想,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仅非常符合国情,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进也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我国幼儿教育正在革新的特殊时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会更多的应用到现实中,并在实践中迅速发展[1]。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的意义
(一)真正的实现“有效地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与“乐”是不能分离的,喜欢本门课程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喜欢本门课程的学生成绩高,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长,也比其他同学更加积极,更加善于思考。所以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课堂效益。在讲课时不要拘泥于书本,要多多联系实际,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与学生沟通,灵活的转变教学方式。比如可以用讲笑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有的老师在讲到《历史与社会》中的《我国的人口分布》时,适时地向学生讲起了一则小笑话:“在西部”的一个县,只有一家三口人,爸爸是县长,妈妈是副县长,女儿是县长助理。”笑话简单易懂,也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西部的辽阔和人口的稀疏。在讲到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年代时,老师举例说有一个小偷在偷东西被管理员发现时,急中生智高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那位保管员听到后,自言自语地说:“是自己人,自己人”,于是小偷逃跑了。通过这个浅显易懂的笑话,学生深深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疯狂。老师还可以问学生问题,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在学生思考过后,讨论过后,再对知识进行解释说明,这样会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让学生理解的更深入,并且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原有的,我们读书要读“活书”,不能死读书,要以生活为中心作指导,而不是完全的依照书本上的文字。事实上,要想我们的课堂有效就必须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正在学的东西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见得到,用得上的,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比如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会出现“我的家在哪里”这样的命题作文,在写作文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还可以选择让学生口述家的地理位置,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地图,这样不仅让上课方式变得多样有趣,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到现实世界中去收集信息,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让学生主导课堂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提出问题之后,要一步步的引导孩子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动脑思考的乐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学习文章时可以给孩子们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理解文意,用生动的表演来表达自己对于每一个故事角色的理解。在教学生认真阅读一副典型图片的时候,要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分别从远处和近处观察,然后再从细节进一步观察,并与同学和老师分享从不同层次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意在教导孩子对待事物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不可以因为片面的理由就妄加断论。建立课堂讨论小组,老师给定一个需要讨论研究的主题,比如“妇女缠足”,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其他学生的说法有不赞同的地方可以直接指出来,让课堂上演“探讨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激发同行关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进行革新,将知识融入生活越来越符合当下幼儿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他主张解放儿童的眼睛,大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实践,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虽然与陶行知的其他教育思想相比,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显得内容单薄,不全面,研究人员也较为单一,但是随着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老师开始亲身实践,将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到课堂上,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三、结论
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为了推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不能教却不做,这样只不过是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热情。作为老师要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和孩子们沟通,以孩子的兴趣为入手点,实现动态,发展和有潜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当代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程秀兰. 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向凤玲. 张雪门幼儿游戏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周颖. 让更多的中国幼儿接受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
一、当前幼儿教育现状及发展局势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知识的启蒙阶段,也是终身的教育奠基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在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同时,一直在发掘我们国家本有的优秀教育思想,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仅非常符合国情,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和改进也有相当重要的借鉴价值。在我国幼儿教育正在革新的特殊时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会更多的应用到现实中,并在实践中迅速发展[1]。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融入的意义
(一)真正的实现“有效地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过,对于孩子来说,“学”与“乐”是不能分离的,喜欢本门课程的学生成绩往往比不喜欢本门课程的学生成绩高,上课时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比较长,也比其他同学更加积极,更加善于思考。所以作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要善于引起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课堂效益。在讲课时不要拘泥于书本,要多多联系实际,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多与学生沟通,灵活的转变教学方式。比如可以用讲笑话的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有的老师在讲到《历史与社会》中的《我国的人口分布》时,适时地向学生讲起了一则小笑话:“在西部”的一个县,只有一家三口人,爸爸是县长,妈妈是副县长,女儿是县长助理。”笑话简单易懂,也能让孩子们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西部的辽阔和人口的稀疏。在讲到文化大革命这一特殊的年代时,老师举例说有一个小偷在偷东西被管理员发现时,急中生智高声呼喊“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那位保管员听到后,自言自语地说:“是自己人,自己人”,于是小偷逃跑了。通过这个浅显易懂的笑话,学生深深的了解了那个年代的疯狂。老师还可以问学生问题,不要急于公布答案,在学生思考过后,讨论过后,再对知识进行解释说明,这样会与学生的想法产生共鸣,让学生理解的更深入,并且有更深刻的印象。
(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就是生活原有的,我们读书要读“活书”,不能死读书,要以生活为中心作指导,而不是完全的依照书本上的文字。事实上,要想我们的课堂有效就必须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正在学的东西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见得到,用得上的,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中,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实践。比如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会出现“我的家在哪里”这样的命题作文,在写作文的时候除了让学生用文字来描述,还可以选择让学生口述家的地理位置,或者让孩子们自己制作一个简易的地图,这样不仅让上课方式变得多样有趣,同时也让孩子学会了自己思考,自己到现实世界中去收集信息,给学生枯燥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让学生主导课堂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作为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提出问题之后,要一步步的引导孩子思考,让学生体会到动脑思考的乐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比如,在学习文章时可以给孩子们分配角色,让孩子尝试着自己理解文意,用生动的表演来表达自己对于每一个故事角色的理解。在教学生认真阅读一副典型图片的时候,要让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分别从远处和近处观察,然后再从细节进一步观察,并与同学和老师分享从不同层次看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意在教导孩子对待事物要进行理性的分析,不可以因为片面的理由就妄加断论。建立课堂讨论小组,老师给定一个需要讨论研究的主题,比如“妇女缠足”,学生围绕着这个主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其他学生的说法有不赞同的地方可以直接指出来,让课堂上演“探讨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四)激发同行关注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
现在,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进行革新,将知识融入生活越来越符合当下幼儿教育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渐渐受到了大众的关注。他主张解放儿童的眼睛,大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让孩子学会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动手实践,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虽然与陶行知的其他教育思想相比,对幼儿教育的研究显得内容单薄,不全面,研究人员也较为单一,但是随着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教育中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老师开始亲身实践,将这种教育思想应用到课堂上,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三、结论
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为了推动陶行知的幼儿教育思想,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不能教却不做,这样只不过是机械的给学生灌输知识,剥夺了孩子学习的热情。作为老师要大胆尝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多和孩子们沟通,以孩子的兴趣为入手点,实现动态,发展和有潜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孙丽华. 孔子人格教育思想在当代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08
[2]程秀兰. 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向凤玲. 张雪门幼儿游戏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4
[4]周颖. 让更多的中国幼儿接受教育[D].华东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