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联系到应向阳时,他正在开会。公司每天早晚都有一次会议,制定计划,总结成绩。即使媒体采访邀约如潮水般涌来,公司的正常工作还是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国30个30岁以下的创业者”,23岁的应向阳上了福布斯榜单后,他和他的智能快递终端一起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最近有不少公司主动打电话谈合作,我每天都跟各种代理商、供应商谈判。”应向阳的声音里没有疲惫,带着一股隐隐的兴奋。
“一公里问题”
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并不是撞大运。用应向阳自己的话说,他在创业路上磕磕碰碰走了许久。“我初中就有创业的念头。”高中毕业的暑假,应向阳办航模俱乐部,卖遥控飞机和航模,一个暑假赚了一万多。到了大学,应向阳又投资股票——他是幸运的,在股票下挫前抽身离开,小赚了一笔。不过,股市的无常让应向阳感到靠这种方式赚钱靠不住,实体才能长久稳定。于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应向阳辅修了财务管理,为创业做起了知识储备。大二下学期,应向阳组建创业团队,初试身手的第一件产品是手机蓝牙防盗器——将一枚小小的芯片放在重要物品上,一旦离手机距离过远,手机自动发出警报。不过,这第一次创业并不算成功,产品无力量产,没有销售渠道,外形不够美观……每一样都是拦路虎。但是,他们的创业激情却被点燃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发新产品,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产品,这样的资金压力不大。
最终帮助应向阳进入福布斯榜单的智能快递终端,算是产品研发路上的意外收获。
与一般商业创业不同,应向阳重视技术。他的理念是:要掌握技术、拿出产品,再谈商业模式和思维。对团队来说,研发是创业的前提和关键。为此,他们需要在网上订购大量的零部件,在实验室里琢磨鼓捣。“与快递打交道实在是太频繁,简直是VIP客户。”2012年暑假,应向阳越来越深地感到快递多的烦恼——正潜心解决技术难题,快递打电话过来,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任务跑去取快递,中断了思维,也浪费了时间。
能否把快递暂存?应向阳想到了超市储物柜。这个灵感要解决的是“一公里问题”,在服务领域,意味着如何解决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15分钟”。灵感得到了团队的认可,2012年9月,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项目上马。
为了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应向阳不仅带领团队调研市场,还到快递公司帮忙分拣快件,甚至客串快递员送快件。“在送快递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他们了解到,快件滞留导致快递公司通信、人工和仓库成本增加;学校的快递总堆放在固定地点,个人信息暴露,冒领问题防不胜防;权责划分是快递公司考虑的重点之一,“快件丢了谁负责?滞留谁负责?用户投诉谁负责?这些可能是我们设计产品和合作方案时忽略了的地方。”
这种体验,也给团队带来了第一个试点方——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出入政府部门要登记,快递员无法进入,要么在外面等,降低了效率,要么把快件堆在收发室,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不便。”发现问题后,应向阳找到交通运输厅的物业部门,恰好该物业部门也在尝试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方有需求,一方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友宝公司的第一台智能快递终端成功落户交通运输厅。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快递员将快件送达网点,按照终端界面上的提示,扫描授权卡或采取短信验证方式确认身份信息;系统根据包裹大小,选择柜子;点击确认后,柜门自动弹出;快递员将包裹存入柜中并关好柜门,系统自动发送包含取件地址、柜号和验证码的短信至收件人手机;收件人到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件。
项目驱动学习法
早上去学校指导挑战杯团队;
下午2点去经济学院拜访老师,学习管理经验;
下午4点核算创业项目报销内容。
这是应向阳4月18日计划表上的三点主要内容。
每天晚上,他会记日记,回顾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心得和教训。之后,他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标记紧急、重要事情;事情多的话,他的时间安排甚至能精确到分钟。制定计划,是应向阳成功的另一个小窍门,是他在高中时就养成的习惯。到了大学,学习、社团和创业事项更加繁杂,计划更是不可或缺。“大一曾有段时间比较松散,事情一多容易忘记,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把每件事都安排好,才能使工作达到最佳状态。”
应向阳的4 年大学在忙中度过,双学位 社团 比赛 创业实践,将他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一进大学他就知道毕业后要干什么,似乎直接越过了迷茫期;他从不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从容上考场……这些都归因——制定计划。
“开学后两三天,我就会把教材看完,再看同类专业书,触类旁通嘛。然后我会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天,每天复习一点点。”应向阳说,因为无法预料期末考试时自己是否有时间突击复习,还不如早准备,把每天学习的知识掰碎了再吸收。创业后,应向阳还开发出独特的“项目驱动学习法”——在项目创业中发现知识短板,再有针对地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不能只依赖课本,但也要汲取课本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还有些比较前沿的知识,课本没有涉及,就需要通过网络自我学习,或多找老师聊聊,或在学校淘课。”大二时,为了创业他辅修了财务管理。为此,他制定计划——周一到周五学习专业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周六周日学习辅修课程,增长管理知识;剩下的时间就拿去参加和兴趣相关的社团、比赛,“通过社团和比赛,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大二开始,我就琢磨如何做市场调研,如何提高问卷响应率……”“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这是应向阳总结自己的大学4年,但是,每天制定计划并总结一天的计划完成情况,他一直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目前,公司到了发展转折点,正从初创期转向发展扩张阶段,今年年底要向全国进发,一两年内把产品和模式打造成型,三四年内在一二线城市全面推广,成为行业领导品牌。”应向阳早已为公司的发展制定好计划。虽没毕业,应向阳的生活已步入CEO该有的节奏——吃完早饭就去公司,与全体成员开早会;之后开始工作,直到晚上9点才下班;回宿舍后,他要回顾当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当天的工作资料,并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动作稍慢点儿,就会被模仿甚至被超越。”应向阳的自我评价是“工作狂”,也笑称公司的所有成员都是“工作狂”,“没人谈恋爱,都把时间投在工作上,我们爱团结、能吃苦、敢挑战!”
责任编辑:尹颖尧
“一公里问题”
进入福布斯排行榜,并不是撞大运。用应向阳自己的话说,他在创业路上磕磕碰碰走了许久。“我初中就有创业的念头。”高中毕业的暑假,应向阳办航模俱乐部,卖遥控飞机和航模,一个暑假赚了一万多。到了大学,应向阳又投资股票——他是幸运的,在股票下挫前抽身离开,小赚了一笔。不过,股市的无常让应向阳感到靠这种方式赚钱靠不住,实体才能长久稳定。于是,教育技术专业的应向阳辅修了财务管理,为创业做起了知识储备。大二下学期,应向阳组建创业团队,初试身手的第一件产品是手机蓝牙防盗器——将一枚小小的芯片放在重要物品上,一旦离手机距离过远,手机自动发出警报。不过,这第一次创业并不算成功,产品无力量产,没有销售渠道,外形不够美观……每一样都是拦路虎。但是,他们的创业激情却被点燃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始研发新产品,借助网络平台发布产品,这样的资金压力不大。
最终帮助应向阳进入福布斯榜单的智能快递终端,算是产品研发路上的意外收获。
与一般商业创业不同,应向阳重视技术。他的理念是:要掌握技术、拿出产品,再谈商业模式和思维。对团队来说,研发是创业的前提和关键。为此,他们需要在网上订购大量的零部件,在实验室里琢磨鼓捣。“与快递打交道实在是太频繁,简直是VIP客户。”2012年暑假,应向阳越来越深地感到快递多的烦恼——正潜心解决技术难题,快递打电话过来,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任务跑去取快递,中断了思维,也浪费了时间。
能否把快递暂存?应向阳想到了超市储物柜。这个灵感要解决的是“一公里问题”,在服务领域,意味着如何解决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15分钟”。灵感得到了团队的认可,2012年9月,福州友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项目上马。
为了有针对性地研发产品,应向阳不仅带领团队调研市场,还到快递公司帮忙分拣快件,甚至客串快递员送快件。“在送快递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问题。”他们了解到,快件滞留导致快递公司通信、人工和仓库成本增加;学校的快递总堆放在固定地点,个人信息暴露,冒领问题防不胜防;权责划分是快递公司考虑的重点之一,“快件丢了谁负责?滞留谁负责?用户投诉谁负责?这些可能是我们设计产品和合作方案时忽略了的地方。”
这种体验,也给团队带来了第一个试点方——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出入政府部门要登记,快递员无法进入,要么在外面等,降低了效率,要么把快件堆在收发室,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不便。”发现问题后,应向阳找到交通运输厅的物业部门,恰好该物业部门也在尝试新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一方有需求,一方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友宝公司的第一台智能快递终端成功落户交通运输厅。智能快递包裹提取箱的使用方法并不复杂:快递员将快件送达网点,按照终端界面上的提示,扫描授权卡或采取短信验证方式确认身份信息;系统根据包裹大小,选择柜子;点击确认后,柜门自动弹出;快递员将包裹存入柜中并关好柜门,系统自动发送包含取件地址、柜号和验证码的短信至收件人手机;收件人到终端前输入验证码即可取件。
项目驱动学习法
早上去学校指导挑战杯团队;
下午2点去经济学院拜访老师,学习管理经验;
下午4点核算创业项目报销内容。
这是应向阳4月18日计划表上的三点主要内容。
每天晚上,他会记日记,回顾当天的计划完成情况,总结心得和教训。之后,他制定第二天的计划,标记紧急、重要事情;事情多的话,他的时间安排甚至能精确到分钟。制定计划,是应向阳成功的另一个小窍门,是他在高中时就养成的习惯。到了大学,学习、社团和创业事项更加繁杂,计划更是不可或缺。“大一曾有段时间比较松散,事情一多容易忘记,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所以,把每件事都安排好,才能使工作达到最佳状态。”
应向阳的4 年大学在忙中度过,双学位 社团 比赛 创业实践,将他的时间填得满满当当。一进大学他就知道毕业后要干什么,似乎直接越过了迷茫期;他从不在考前临时抱佛脚,从容上考场……这些都归因——制定计划。
“开学后两三天,我就会把教材看完,再看同类专业书,触类旁通嘛。然后我会把学习任务分解到天,每天复习一点点。”应向阳说,因为无法预料期末考试时自己是否有时间突击复习,还不如早准备,把每天学习的知识掰碎了再吸收。创业后,应向阳还开发出独特的“项目驱动学习法”——在项目创业中发现知识短板,再有针对地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不能只依赖课本,但也要汲取课本中对自己有价值的地方;还有些比较前沿的知识,课本没有涉及,就需要通过网络自我学习,或多找老师聊聊,或在学校淘课。”大二时,为了创业他辅修了财务管理。为此,他制定计划——周一到周五学习专业课程,提高技术水平;周六周日学习辅修课程,增长管理知识;剩下的时间就拿去参加和兴趣相关的社团、比赛,“通过社团和比赛,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从大二开始,我就琢磨如何做市场调研,如何提高问卷响应率……”“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这是应向阳总结自己的大学4年,但是,每天制定计划并总结一天的计划完成情况,他一直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目前,公司到了发展转折点,正从初创期转向发展扩张阶段,今年年底要向全国进发,一两年内把产品和模式打造成型,三四年内在一二线城市全面推广,成为行业领导品牌。”应向阳早已为公司的发展制定好计划。虽没毕业,应向阳的生活已步入CEO该有的节奏——吃完早饭就去公司,与全体成员开早会;之后开始工作,直到晚上9点才下班;回宿舍后,他要回顾当天的工作内容,整理当天的工作资料,并做好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个行业发展太快,动作稍慢点儿,就会被模仿甚至被超越。”应向阳的自我评价是“工作狂”,也笑称公司的所有成员都是“工作狂”,“没人谈恋爱,都把时间投在工作上,我们爱团结、能吃苦、敢挑战!”
责任编辑:尹颖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