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小学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有更高的要求。互动式教學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且高效的教学方式,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深入刺激、挖掘学生的潜力,对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通过在课堂上营造互动情境、合理开展任务、组织课外活动等方式,更能有效提高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学习成果。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教学;互动式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发挥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也在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运是指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携手进步的工作,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一、互动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情境是指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时,会通过一些合理而富有技巧性的构思方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时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形式上丰富了教学模式,让课程内容更为立体,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
以《我们的田野》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避免枯燥无味的解析歌词,一首经典的乐曲是需要从歌词到曲调再到声色共同把握。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展示美丽的田野景色,让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并及时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你认为歌曲中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如何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现在的心情?”以这种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握这首歌曲的内容情感,从而形成课程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有效沟通,让老师和学生相互深入彼此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享受音乐,形成独到的音乐理解。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很多方式值得每一位教师自己摸索,比如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音乐,探索音乐的背景,得到更深次的启发。总的来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出击,自发学习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课程质量。
二、游戏任务,在娱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游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有极大兴趣的活动,而传统课程有着死板的印象,将这两种具有冲突性的要素加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音乐的魅力[1]。
以《对不起没关系》教学为例,这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教师可以将歌曲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击鼓传花,让学生一起唱《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歌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歌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或其座位前),谁就上台表演一个拿手节目(多是唱歌、跳舞、说笑话;或回答问题、猜谜、按纸条规定行事等)。这样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娱乐性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歌曲的教育意义。游戏也好任务也好,这都是一种激活课程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4]。
三、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是由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共同组成,我们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感受一切理论最为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能深入体会生活中的音乐,让音乐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了解音乐与生活结合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艺术情感。
以《郊游》教学为例,这是一首含有美好感情的歌曲,主要表达的是郊游这件事的欢乐情感。在这样一个歌曲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与同学老师一起亲近自然,在郊游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和美好,这对每位学生都是珍贵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们齐唱《郊游》,让动听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主动探索自然世界。完成这样一个课外活动后,让学生写自己的实践感悟,将春天的郊游和歌曲的情感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为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对音乐的创新能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高效、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运。
参考文献
[1]张冉.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3
[2]贾梅花.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7(29).
[3]许逊.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家长,2019(14):148
[4]黄珊珊.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学苑教育, 2016, 000(004):79-79.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教学;互动式教学;有效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互动式教学是一种双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积极发挥自主学习的权利,教师也在不断反思、改进教学。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运是指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教育理念,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状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承担责任、携手进步的工作,这需要每一位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发展。
一、互动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情境是指教师在音乐课程教学时,会通过一些合理而富有技巧性的构思方案,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时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结合在形式上丰富了教学模式,让课程内容更为立体,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2]。
以《我们的田野》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避免枯燥无味的解析歌词,一首经典的乐曲是需要从歌词到曲调再到声色共同把握。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展示美丽的田野景色,让学生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并及时向学生抛出问题,如“你认为歌曲中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如何用一个恰当的比喻来描述现在的心情?”以这种师生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把握这首歌曲的内容情感,从而形成课程教学中信息交流的有效沟通,让老师和学生相互深入彼此的理解,让学生学会享受音乐,形成独到的音乐理解。除了这种方式,还有很多方式值得每一位教师自己摸索,比如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感受音乐,探索音乐的背景,得到更深次的启发。总的来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出击,自发学习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课程质量。
二、游戏任务,在娱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通过开展一些有趣的游戏或者任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生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游戏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有极大兴趣的活动,而传统课程有着死板的印象,将这两种具有冲突性的要素加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音乐的魅力[1]。
以《对不起没关系》教学为例,这是一首传唱度很高的歌曲,教师可以将歌曲和游戏结合起来,如击鼓传花,让学生一起唱《对不起没关系》这首歌曲,歌响时众人开始依次传花,至歌停止为止,此时花在谁手中(或其座位前),谁就上台表演一个拿手节目(多是唱歌、跳舞、说笑话;或回答问题、猜谜、按纸条规定行事等)。这样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娱乐性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歌曲的教育意义。游戏也好任务也好,这都是一种激活课程的乐趣性,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4]。
三、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是由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共同组成,我们在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学生的课外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感受一切理论最为直接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能深入体会生活中的音乐,让音乐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了解音乐与生活结合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的艺术情感。
以《郊游》教学为例,这是一首含有美好感情的歌曲,主要表达的是郊游这件事的欢乐情感。在这样一个歌曲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郊游,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与同学老师一起亲近自然,在郊游中感受春天的生机和美好,这对每位学生都是珍贵的回忆。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学生们齐唱《郊游》,让动听的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主动探索自然世界。完成这样一个课外活动后,让学生写自己的实践感悟,将春天的郊游和歌曲的情感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为准确把握歌曲的情感,了解音乐的内涵,让学生在实践中突破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不断加深对音乐的创新能力[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是一种高效、具有独特优势的教学方式。通过运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突破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推动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的有效运。
参考文献
[1]张冉.谈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3
[2]贾梅花.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时代教育,2017(29).
[3]许逊.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法的应用[J].家长,2019(14):148
[4]黄珊珊. 互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学苑教育, 2016, 000(004):79-79.